一种用于现场采样的组合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765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现场采样的组合管,包括外管、中管和内管,所述中管和内管的嵌套整体放置在外管中,且所述外管、中管和内管之间通过圆周定位槽进行定位,所述外管的顶部通过外开转轴安装有外管上盖,且所述外管上盖上设置有滑扣,所述内管的顶部安装有内管上盖,且所述内管上盖上设置有和滑扣相配套的帽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三组合管的组合结构实现在闭合时对现场采集证物的多层隔离,避免现场证物的在操作时的二次污染;通过滑扣的设计,使得内管和外管以及中管之间能够独立或者整体的打开,从而能够自主选择现场提取物的存储方式和提取方式;设置外管与内管之间的高度差便于棉签类提取工具的卡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现场采样的组合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现场采集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现场采样的组合管。
技术介绍
侦查人员通常借助肉眼观察,以及放大镜、实体显微镜等工具对于刑事犯罪现场的证据进行采集,并采用科学技术手段或笔录、绘图、摄影等方法加以提取、包装、固定和妥善保存,将证据信息转变成破案线索,同时更好的还原犯罪现场,增加破案的效能。同时,新时期的侦查人员还要掌握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专门技术设备,如激光、空间、红外线、X射线、遥感技术等先进技术,与现场的其他证据相统一,进而帮助案件的侦破,侦查人员对于刑事犯罪现场证据要进行收集与分析,综合利用标示法、记录法、遮盖法、转移法、板桥法、提取法等多种方法保护痕迹物品;而对于采用棉签等进行各种犯罪现场的采样经常发生采样过程人为污染的情况,现有的采样管通常为单管或者双管结构,单管存在管外壁被污染、样品需要二次转移的问题,双管结构虽然解决了样品二次转移的问题,但常常会导致因手的接触,导致二次污染,严重的会导致非预期的样品污染,导致无法正确提取犯罪现场的生物痕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现场采样的组合管,能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现场采样的组合管,包括外管、中管和内管,所述外管、中管和内管之间通过定位槽进行定位,所述外管的顶部通过外开转轴安装有外管上盖,且所述外管上盖上设置有滑扣,所述内管的顶部安装有内管上盖,且所述内管上盖上设置有和滑扣相配套的帽舌。进一步地,正对于帽舌位置的内管上盖上设置有内开转轴,且所述内开转轴延伸出外管上盖扣装在外开转轴中间。进一步地,所述外管上盖的下表面设置有内凸起,位于内凸起一侧的外管上盖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内管上盖的管口边缘处设置有外凸起。进一步地,位于内管上盖的底部的所述外凸起的位置高于位于所述外管上盖内凸起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中管和内管的嵌套整体放置在外管中。进一步地,所述滑扣的底部设置有扣孔,且所述扣孔和帽舌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和中管的管口设置的定位槽相配套的定位销,位于中管上定位槽的正底部的中管侧壁上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外管和中管、中管和内管之间通过圆周和定位槽定位。进一步地,当内管上的帽舌进入滑扣上的扣孔,两者结合,外管上盖和内管上盖呈同时打开或者关闭的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三组合管的组合结构实现在闭合时对现场采集证物的多层隔离,避免现场证物的在操作时的二次污染。(2)本专利技术通过滑扣的设计,使得内管和外管以及中管之间能够独立或者整体的打开,从而能够自主选择现场提取物的存储方式和提取方式。(3)本专利技术通过外管与内管之间的高度差便于棉签类提取工具的卡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半剖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外管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内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中管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滑扣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外管;2-中管;3-内管;4-定位槽;5-外开转轴;6-外管上盖;7-滑扣;8-内管上盖;9-帽舌;10-内开转轴;11-内凸起;12-卡扣;13-外凸起;14-扣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现场采样的组合管,包括外管1、中管2和内管3,中管2和内管3的嵌套整体放置在外管1中,且外管1、中管2和内管3之间通过圆周定位槽4进行定位,外管1的顶部通过外开转轴5安装有外管上盖6,且外管上盖6上设置有滑扣7,内管3的顶部安装有内管上盖8,且内管上盖8上设置有和滑扣7相配套的帽舌9。本组合管由内管3、中管2和外管1组成,主要用于公安机关现场采样使用,公安人员用棉签采集到生物痕迹后,打开外管1的外管上盖6,内管3由于滑扣7的锁定功能也被同时打开,棉签头放入内管3之后,关闭外管上盖6,同步关闭的内管将棉签卡断,然后组合管关闭;当组合管被带回样品处理室后,将外管上盖6的滑扣7滑向脱开位,内管上盖8和外管上盖6分离,打开外管上盖6,用实验室工具取出内管2和中管3内的样品,将其放入核酸提取工作站或仪器进行核酸提取纯化操作。正对于帽舌9位置的内管上盖8上设置有内开转轴10,且内开转轴10延伸出外管上盖6扣装在外开转轴5中间。外管上盖6的下表面设置有内凸起11,位于内凸起11一侧的外管上盖6上设置有卡扣12,内管上盖8的管口边缘处设置有外凸起13,且外凸起13的位置高于内凸起11的位置。滑扣7的底部设置有扣孔14,且扣孔14和帽舌9相配合。本实专利技术的外管1完全包覆了中管2和内管3,避免了在采样过程中对中管2和内管3的污染。本专利技术的外管1上安装有滑扣7,滑扣7结构上有一个扣孔14,内管3的瓶盖上设置有帽舌9,滑扣7上的扣孔14和内管上的帽舌9脱开时,外管1的外管上盖6可以单独打开,此时可以进行中管2和内管3的放入和取出;当内管3上的帽舌9进入滑扣7上的扣孔14,则两者结合,内管上盖8和外管上盖6则同时打开或者关闭,此时可进行样品的放入。本专利技术的外管1和内管3均设有伸出的凸起结构,外管上盖6上的内凸起11结构用于外管上盖6关闭时的导向,内管上盖8的外凸起13用于内管上盖8的封闭和卡断采样棉签,内管上盖8的外凸起13结构要高于外管上盖6的内凸起11结构,这样确保采样棉签的折断时,外管上盖6不接触棉签,而不影响棉签的正常卡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现场采样的组合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中管(2)和内管(3),所述外管(1)、中管(2)和内管(3)之间通过定位槽(4)进行定位,所述外管(1)的顶部通过外开转轴(5)安装有外管上盖(6),且所述外管上盖(6)上设置有滑扣(7),所述内管(3)的顶部安装有内管上盖(8),且所述内管上盖(8)上设置有和滑扣(7)相配套的帽舌(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现场采样的组合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中管(2)和内管(3),所述外管(1)、中管(2)和内管(3)之间通过定位槽(4)进行定位,所述外管(1)的顶部通过外开转轴(5)安装有外管上盖(6),且所述外管上盖(6)上设置有滑扣(7),所述内管(3)的顶部安装有内管上盖(8),且所述内管上盖(8)上设置有和滑扣(7)相配套的帽舌(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现场采样的组合管,其特征在于:正对于帽舌(9)位置的内管上盖(8)上设置有内开转轴(10),且所述内开转轴(10)延伸出外管上盖(6)扣装在外开转轴(5)中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现场采样的组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上盖(6)的下表面设置有内凸起(11),位于内凸起(11)一侧的外管上盖(6)上设置有卡扣(12),所述内管上盖(8)的管口边缘处设置有外凸起(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现场采样的组合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常兴郑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和利康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