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685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床,包括快渗池本体,快渗池本体内设有进水区、缓冲层一、一级包气床、分隔层、滞留床、连通层、饱水床、缓冲层二、二级包气床以及承托层,连通层设置于滞留床和饱水床的下方,缓冲层二处设有排水口一,承托层处设有排水口二,待处理污水以下行流方式进水,从进水区依次渗入缓冲层一、一级包气床、分隔层、滞留床,经连通层升流依次渗入饱水床、缓冲层二,再经由出水口一以下行流方式依次渗入二级包气床、承托层,由排水口二排出,一级包气床、滞留床、饱水床以及二级包气床的填料表面上均附着有微生物。该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床,基建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工艺流程简单,可有效去除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床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床。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供水工程已逐步完善,而排水工程却相对落后,许多农村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沟渠,或排放到土地后任其渗入地下,或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排放,造成水体或土壤污染,破坏农村整体生态环境和景观的同时,还可能直接或间接威胁到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避免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而引起的农村水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粪污废水、冲洗废水及餐厨废水等,它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农村地区占地面积大,人口相对较少或分散,污水排放相对分散且排放面广;(2)间歇性排放,波动较大,相对集中在早、中、晚等时段;(3)污水水质相对稳定,其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含量相对较高。由于传统城市污水处理模式投资大、能耗高、运行费用高、管理复杂,难以适应此类污水的处理,应用和推广难度较大;而现有人工湿地、生物塘、土壤渗滤等技术虽然成本较低,但却存在复氧差、脱氮除磷效率低、易堵塞等缺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快渗池本体,所述快渗池本体内按待处理污水行流方向依次设有进水区(6)、缓冲层一(7)、一级包气床(8)、分隔层(9)、滞留床(10)、连通层(11)、饱水床(12)、缓冲层二(13)、二级包气床(15)以及承托层(16),所述连通层(11)设置于滞留床(10)和饱水床(12)的下方,缓冲层二(13)处设有排水口一(14),承托层(16)处设有排水口二(17),待处理污水以下行流方式进水,从进水区(6)依次渗入缓冲层一(7)、一级包气床(8)、分隔层(9)、滞留床(10),经连通层(11)升流依次渗入饱水床(12)、缓冲层二(13),再经由出水口一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快渗池本体,所述快渗池本体内按待处理污水行流方向依次设有进水区(6)、缓冲层一(7)、一级包气床(8)、分隔层(9)、滞留床(10)、连通层(11)、饱水床(12)、缓冲层二(13)、二级包气床(15)以及承托层(16),所述连通层(11)设置于滞留床(10)和饱水床(12)的下方,缓冲层二(13)处设有排水口一(14),承托层(16)处设有排水口二(17),待处理污水以下行流方式进水,从进水区(6)依次渗入缓冲层一(7)、一级包气床(8)、分隔层(9)、滞留床(10),经连通层(11)升流依次渗入饱水床(12)、缓冲层二(13),再经由出水口一以下行流方式依次渗入二级包气床(15)、承托层(16),由排水口二(17)排出,所述一级包气床(8)、滞留床(10)、饱水床(12)以及二级包气床(15)的填料表面上均附着有微生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床,其特征在于:该生态床还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储水箱(1)、蠕动泵(3)、喷洒器(5),所述快渗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强黄雯冯程瑜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