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摇头扒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628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摇头扒杆,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扒杆大多为固定设备,当用完之后需要转移时比较麻烦,给工作人员的操作带来不便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座、立杆、横杆和斜支撑杆,在横杆上固定设有动力机构,所述底座上设有移动件,移动件包括移动轮、移动板和驱动件,在立杆上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套在立杆上,驱动件竖直设置穿过支撑板后与移动板连接,移动轮固定连接在移动板的底端,达到方便工作人员操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摇头扒杆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摇头扒杆。
技术介绍
扒杆吊装也称桅杆吊装。中小型扒杆吊装一般属于人工土法吊装工艺的一种。扒杆是最简单的起重设备。有木结构和金属结构两种。木结构一般用圆木搭接。金属结构常有钢管桅杆、型钢结构、铝合金结构等。扒杆吊装移板多是因地制宜,对无法使用起重机的场所十分有效,同时也节省了机械费用。现有技术中,扒杆大多为固定设备,当用完之后需要转移时比较麻烦,给工作人员的操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摇头扒杆,达到方便工作人员操作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摇头扒杆,包括底座、立杆、横杆和斜支撑杆,在横杆上固定设有动力机构,所述底座上设有移动件,移动件包括移动轮、移动板和驱动件,在立杆上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套在立杆上,驱动件竖直设置穿过支撑板后与移动板连接,移动轮固定连接在移动板的底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扒杆吊装时,控制驱动件带动移动轮移到底座的上方,使底座完全与地面抵接,然后启动横杆上的动力机构,通过吊钩、定滑轮和钢丝绳将物件吊起,当扒杆需要移动到其他的地方时,控制驱动件,使移动轮逐渐移到底座的下方,直至底座完全离开地面,然后推动扒杆即可,整个过程操作简单,给工作人员移动扒杆提供了便捷。较佳的,所述驱动件为驱动丝杠,驱动丝杠与支撑板螺纹连接,驱动丝杠的底端与移动板转动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丝杠与支撑板螺纹连接,提高了使用时的稳定性,可防止移动轮在移动时驱动丝杠移动,驱动丝杠的设置,给工作人员调整移动轮的位置提供了便捷。较佳的,所述移动板和驱动丝杠均设置有两个,每个移动板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移动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移动轮设置有四个时,均分扒杆的压力,使移动轮在移动时更加稳定,同时也提高了单个移动轮的使用寿命。较佳的,所述驱动丝杠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盘。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驱动丝杠与支撑板螺纹连接,当没有转盘时,工作人员想调整移动轮的位置时需要借助工具才可以,给工作人员的操作带来不便,转盘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直接操作,给工作人员的操作提供了便捷。较佳的,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撑筒,立杆插在支撑筒内,支撑板套在支撑筒上,并与支撑筒的圆周面固定连接,在支撑筒与立杆之间设有转动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筒与立杆之间的转动件可使立杆在支撑筒内转动,通过吊钩将物件吊起后,通过转动件转动立杆,将物件可吊到任意方向,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支撑筒的设置对支撑板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与立杆的转动也不会产生干涉,提高了扒杆的实用性。较佳的,所述转动件包括转动轴承,转动轴承外圈与支撑筒的端头固定连接,立杆插在转动轴承内并与转动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承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安装,轴承内圈与立杆固定连接,外圈与支撑筒顶端固定连接,减少对立杆和支撑筒的磨损,提高了立杆的使用寿命。较佳的,所述立杆与支撑筒之间设有固定件,固定件包括与支撑筒圆周面铰接的L型的固定杆、在立杆圆周面上开设的与固定杆配合使用的腰型的固定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承的设置,可使立杆在支撑筒内随意转动,固定杆和固定孔的设置,当立杆无需转动时,将固定杆插到固定孔内,实现对立杆的固定,给工作人员的操作提供了便捷。较佳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加强杆,加强杆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座连接,加强了支撑筒使用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扒杆使用时的安全性。较佳的,所述斜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把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把手与斜支撑杆连接时,当工作人员需要转动立杆时,可通过斜支撑杆上的把手转动立杆,给工作人员的操作提供了便捷。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移动件与支撑板的配合使用,方便工作人员移动扒杆,给工作人员的操作提供了便捷;2、转动轴承与支撑筒、立杆的连接,方便工作人员转动立杆,将物件吊到任意方向,给工作人员的操作提供了便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旨在显示移动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立杆;21、横杆;211、动力机构;3、斜支撑杆;31、把手;4、支撑板;5、移动件;51、移动轮;52、移动板;53、驱动丝杠;531、转盘;6、支撑筒;7、转动轴承;8、固定件;81、固定杆;82、固定孔;9、加强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一种摇头扒杆,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立杆2、横杆21、斜支撑杆3和移动件5,横杆21、斜支撑杆3均与立杆2的圆周面固定连接,在横杆21上固定连接有动力机构211,移动件5与立杆2间接连接。扒杆使用时,控制动力机构211,动力机构211上的钢丝绳与吊钩连接将物件吊起或放下,当需要将扒杆移动到其他的位置时,通过移动件5将整个扒杆移动到使用的位置,给工作人员移动扒杆提供了便捷。如图2所示,在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竖直的支撑筒6,支撑筒6位于底座1的中心位置,立杆2插在支撑筒6内,移动件5包括移动轮51、移动板52和驱动件,在支撑筒6的圆周面上套设有支撑板4,支撑板4与支撑筒6的圆周面固定连接,驱动件为驱动丝杠53,驱动丝杠53竖直设置,与支撑板4螺纹连接,驱动丝杠53的底端与移动板52转动连接,移动轮51固定连接在移动板52的底端,驱动丝杠53与移动板52设置有两个,在每个移动板5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移动轮51,两个移动轮51对称固定在移动板52的底端。在驱动丝杠5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盘531。支撑筒6的设置对移动件5起到支撑作用,同时立杆2可在支撑筒6内移动,扒杆在吊装时,转动转盘531,驱动丝杠53转动带动移动轮51移动,使移动轮51位于底座1的上方,此时底座1与地面完全接触,增大了接触面积,使扒杆在使用时更加稳定,同时由于扒杆在使用时移动轮51位于底座1的上方,减少了移动轮51对底座1的支撑时间,提高了移动轮51的使用寿命,当需要将扒杆移动到其他的位置时,转动转盘531,带动移动板52和移动轮51向下移动,直至移动轮51完全移动到底座1的下方,移动轮51设置有四个时,提高了移动轮51使用时的稳定性,也提高了单个移动轮51的使用寿命,移动件5的设置,给工作人员的操作提供了便捷。为减小立杆2在转动时对支撑筒6的磨损,在支撑筒6与立杆2之间设有转动件,转动件为转动轴承7,转动轴承7位于支撑筒6的顶端,且转动轴承7的外圈与支撑筒6内壁固定连接,内圈与立杆2固定连接,在支撑筒6与立杆2之间设有固定件8,固定件8包括固定杆81和腰型的固定孔82,固定孔82竖直开设在立杆2上,固定杆81呈L型,固定杆81一端与支撑筒6铰接,另一端插设在固定孔82内。回看图1,进一步的,在斜支撑杆3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转动立杆2的把手31。当立杆2与支撑筒6之间没有转动轴承7时,立杆2与支撑筒6内壁接触,摩擦力大,对立杆2和支撑筒6均造成磨损,同时工作人员在转动立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摇头扒杆,包括底座(1)、立杆(2)、横杆(21)和斜支撑杆(3),在横杆(21)上固定设有动力机构(2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移动件(5),移动件(5)包括移动轮(51)、移动板(52)和驱动件,在立杆(2)上连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套在立杆(2)上,驱动件竖直设置穿过支撑板(4)后与移动板(52)连接,移动轮(51)固定连接在移动板(52)的底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摇头扒杆,包括底座(1)、立杆(2)、横杆(21)和斜支撑杆(3),在横杆(21)上固定设有动力机构(2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移动件(5),移动件(5)包括移动轮(51)、移动板(52)和驱动件,在立杆(2)上连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套在立杆(2)上,驱动件竖直设置穿过支撑板(4)后与移动板(52)连接,移动轮(51)固定连接在移动板(52)的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摇头扒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驱动丝杠(53),驱动丝杠(53)与支撑板(4)螺纹连接,驱动丝杠(53)的底端与移动板(52)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摇头扒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52)和驱动丝杠(53)均设置有两个,每个移动板(52)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移动轮(5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摇头扒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丝杠(5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盘(53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摇头扒杆,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富强房俊海邵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盛世基建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