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轨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418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轨下结构。该预制轨下结构包括中箱涵和边箱涵,中箱涵设置于隧道的底部,中箱涵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一定位部,边箱涵设置于中箱涵的一侧,边箱涵的朝向中箱涵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和第二定位部;其中,通过将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配合抵接,使第一连接孔的轴线与第二连接孔的轴线同轴。通过在中箱涵和边箱涵上设置相配合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这样设置便于中箱涵和边箱涵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快速定位,进而再将中箱涵的第一连接孔和边箱涵的第二连接孔相连接,进而提高了安装精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轨下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安装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轨下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许多国家都把箱涵预制化作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箱涵预制化也是施工工厂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工程质量和修建速度、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因此,开展隧道与地下工程支护预制技术的研究极为重要和必要,预制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技术效益同样明显:可大幅度地缩短工期;箱涵的工厂化预制保证和提高了结构的质量指标,如强度、耐久性以及防腐蚀、防水等性能;消除了现场浇筑混凝上的诸多弊病;提高了地下工程工厂化施工的技术水平,为施工的标准化、模式化提供了条件;尤其改善了隧道与地下工程的施工环境;降低了成本,符合现代绿色环保的要求,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从国内外预制技术的发展现状看,隧道与地下工程支护预制技术主要是从两方面开展的:一是部分预制技术;二是全部预制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盾构法修建的工程中,其中盾构隧道就是装配式衬砌的典型代表。国外在隧道与地下工程预制技术方面发展较快,混凝上预制技术亦被广泛应用在明挖法的隧道结构中。从国内隧道与地下工程预制技术发展来看,预制技术主要应用在盾构法修建的工程中,一般为圆形结构,在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中也有应用实例,但装配式结构的研究、应用的实例并不多。此外,不同的箱涵在相互连接时,要保证中箱涵和边箱涵的安装精度,以防止出现误差累积现象,而现有的中箱涵和边箱涵在定位时费时费力,造成了箱涵拼接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轨下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中箱涵和边箱涵的安装精度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预制轨下结构,包括:中箱涵,中箱涵设置于隧道的底部,中箱涵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一定位部;边箱涵,边箱涵设置于中箱涵的一侧,边箱涵的朝向中箱涵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和第二定位部;其中,通过将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配合抵接,使第一连接孔的轴线与第二连接孔的轴线同轴。进一步地,中箱涵的侧壁外侧设置有凸出部,凸出部形成第一定位部,中箱涵的侧壁上具有凹陷部,凹陷部用于容纳凸出部,凹陷部形成第二定位部。进一步地,凸出部的外轮廓面为第一半球面,凹陷部的内轮廓面为第二半球面,第一半球面的半径为d1,第二半球面的半径为d2,0mm<d2-d1<20mm。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部包括:凸出本体;安装基础,安装基础与凸出本体相连接,安装基础与中箱涵的侧壁相连接。进一步地,凸出本体和安装基础为一体铸造成型,其中,安装基础嵌设于中箱涵的侧壁内。进一步地,凹陷部的内表面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为金属制成。进一步地,中箱涵包括:中箱涵本体,中相涵本体的中部开设有容纳空间;隔板,隔板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并将容纳空间隔离为疏散通道和排水通道。进一步地,隔板上开设有排水孔,以将疏散通道和排水通道相连通。进一步地,中箱涵的两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一连接孔,边箱涵为两个,两个边箱涵分别设置于中箱涵相两侧,每个边箱涵朝向中箱涵一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定位部和第二连接孔。进一步地,中箱涵及两个边箱涵的底面均为弧形,弧形的弧度与隧道内轮廓的弧度相同。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中箱涵和边箱涵上设置相配合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这样设置便于中箱涵和边箱涵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快速定位,进而再将中箱涵和边箱涵相连接,进而提高了安装精度和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预制轨下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中箱涵;11、第一连接孔;12、第一定位部;121、凸出本体;122、安装基础;13、中箱涵本体;131、容纳空间;14、隔板;141、疏散通道;142、排水通道;143、排水孔;20、边箱涵;21、第二连接孔;22、第二定位部;30、隧道。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预制轨下结构,包括中箱涵10和边箱涵20,中箱涵10设置于隧道30的底部,中箱涵1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1和第一定位部12,边箱涵20设置于中箱涵10的一侧,边箱涵20的朝向中箱涵10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1和第二定位部22;其中,通过将第一定位部12与第二定位部22配合抵接,使第一连接孔11的轴线与第二连接孔21的轴线同轴。通过在中箱涵和边箱涵上设置相配合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这样设置便于中箱涵和边箱涵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快速定位,进而再将中箱涵的第一连接孔11和边箱涵的第二连接孔21相连接,进而提高了安装精度和效率。在本实施例中,中箱涵10的侧壁外侧设置有凸出部,凸出部形成第一定位部12,中箱涵10的侧壁上具有凹陷部,凹陷部用于容纳凸出部,凹陷部形成第二定位部22。这样设置便于中箱涵和边箱涵通过凸出部和凹陷部快速定位,进而再将中箱涵的第一连接孔11和边箱涵的第二连接孔21相连接,进而提高了安装精度和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凸出部的外轮廓面为第一半球面,凹陷部的内轮廓面为第二半球面,第一半球面的半径为d1,第二半球面的半径为d2,0mm<d2-d1<20mm。这样设置便于中箱涵和边箱涵通过凸出部和凹陷部快速定位,进而再将中箱涵的第一连接孔11和边箱涵的第二连接孔21相连接,进而提高了安装精度和效率,而通过第一半球面和第二半球面的间隙配合,便于凸出部和凹陷部即能较快适配,避免出现卡死现象。如图2所示,第一定位部12包括凸出本体121和安装基础122,安装基础122与凸出本体121相连接,安装基础122与中箱涵10的侧壁相连接。这样设置便于凸出本体121通过安装基础122预埋在中箱涵10的侧壁内而凸出于中箱涵10的侧壁。进一步地,凸出本体121和安装基础122为一体铸造成型,其中,安装基础122嵌设于中箱涵10的侧壁内。这样设置便于加工,且保证第一定位部12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的内表面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为金属制成。这样设置保护了边箱涵不会在与中箱涵定位配合时被凸出部砸损伤。如图1所示,中箱涵10包括中箱涵本体13和隔板14,中相涵本体的中部开设有容纳空间131,隔板14设置于容纳空间131内,并将容纳空间131隔离为疏散通道141和排水通道142。这样设便于疏散通道内长期保持无水干燥状态,防止阴湿环境积水的产生。进一步地,隔板14上开设有排水孔143,以将疏散通道141和排水通道142相连通。这样设置便于将疏散通道141内的水排入排水通道142。在本实施例中,中箱涵10的两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定位部12和第一连接孔11,边箱涵20为两个,两个边箱涵20分别设置于中箱涵10相两侧,每个边箱涵20朝向中箱涵10一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定位部22和第二连接孔21。这样设置便于将中箱涵10及两个边箱涵20相互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中箱涵10及两个边箱涵20的底面均为弧形,弧形的弧度与隧道30内轮廓的弧度相同。这样设置便于将中箱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轨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箱涵(10),所述中箱涵(10)设置于隧道(30)的底部,所述中箱涵(1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1)和第一定位部(12);边箱涵(20),所述边箱涵(20)设置于所述中箱涵(10)的一侧,所述边箱涵(20)的朝向所述中箱涵(10)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1)和第二定位部(22);其中,通过将所述第一定位部(12)与所述第二定位部(22)配合抵接,使所述第一连接孔(1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孔(21)的轴线同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轨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箱涵(10),所述中箱涵(10)设置于隧道(30)的底部,所述中箱涵(1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1)和第一定位部(12);边箱涵(20),所述边箱涵(20)设置于所述中箱涵(10)的一侧,所述边箱涵(20)的朝向所述中箱涵(10)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1)和第二定位部(22);其中,通过将所述第一定位部(12)与所述第二定位部(22)配合抵接,使所述第一连接孔(1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孔(21)的轴线同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轨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箱涵(10)的侧壁外侧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12),所述中箱涵(10)的侧壁上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用于容纳所述凸出部,所述凹陷部形成所述第二定位部(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轨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外轮廓面为第一半球面,所述凹陷部的内轮廓面为第二半球面,所述第一半球面的半径为d1,所述第二半球面的半径为d2,0mm<d2-d1<2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轨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2)包括:凸出本体(121);安装基础(122),所述安装基础(122)与所述凸出本体(121)相连接,所述安装基础(122)与所述中箱涵(10)的侧壁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轨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焕李占先周庆合赵海涛陈爽高始军刘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