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多功能集成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33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是一种一体化多功能集成墙,旨在解决传统墙体不够环保、技术落后和现有取暖装置成本高、效果差的技术问题。墙本体及采热板、散热板皆固定在一起,然后整体嵌入至框架梁间,相对传统的墙体结构,组装方便,不需要现场进行加工,更加环保节能;且采热板吸收太阳能,转化为自身的内能,将内能通过导热回路传递给墙本体内的导热液体,导热液体通过热对流的方式再将热传递给散热板内的导热液体,从而对室内散热取暖,充分利用了建筑空间,使集成墙不再只有简单的装饰作用,还具备了太阳能采集、储备、隔热保温、供热等功能,多种功能集成于一体,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环保节能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多功能集成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是一种一体化多功能集成墙。
技术介绍
传统墙体在建筑时,主要先建好混凝土的框架梁,然后在框架梁间砌砖,最后在砖墙的内外表面涂覆保温层、装饰层等多层结构,这种结构的墙体功能单一,施工繁琐,必须现场砌砖抹灰保温装饰,技术落后,已经无法满足环保节能、舒适美观的要求。另外,现有取暖一般需配备额外的取暖设备,如供暖锅炉管道、暖气片、地暖等,增加了成本,且无法进行工厂加工现场快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传统墙体不够环保、技术落后和现有取暖装置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一体化多功能集成墙。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化多功能集成墙,包括嵌装在框架梁内的由保温材料制成的中空的墙本体,所述墙本体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散热板和采热板以分别形成集成墙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墙本体的中部形成有密闭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热交换管且第一腔体内填充有导热液体,所述热交换管的两端密封穿过墙本体的壁后与贴设于采热板内侧表面上的采热管连通以形成导热回路,所述热交换管和采热管皆竖直设置,所述导热回路的管内填充有导热介质,所述散热板的中部形成有密闭的第二腔体且第二腔体内填充有导热液体,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和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皆为电控阀门且配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电连接且内设有用以检测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板上固定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集成墙的外表面还配置有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太阳能光伏板覆盖采热板与框架梁之间的接缝,且太阳能光伏板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板的上端还固定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液体为水,所述第二腔体外接有输入管和输出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或第二连接管上安装有水泵。进一步的,所述采热板的外侧表面镀有光学蓝膜吸热层。进一步的,所述墙本体通过固定在所述墙本体上下两端的连接件嵌装在所述框架梁内,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在墙本体上下表面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外伸于墙本体的内侧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框架梁共同拧装螺钉实现墙本体与框架梁的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多功能集成墙,墙本体及采热板、散热板皆固定在一起,然后整体嵌入至框架梁间,相对传统的墙体结构,组装方便,不需要现场进行加工,更加环保节能;且采热板吸收太阳能,转化为自身的内能,将内能通过导热回路传递给墙本体内的导热液体,导热液体通过热对流的方式再将热传递给散热板内的导热液体,从而对室内散热取暖,充分利用了建筑空间,使集成墙不再只有简单的装饰作用,还具备了太阳能采集、储备、隔热保温、供热等功能,多种功能集成于一体,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环保节能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多功能集成墙,包括嵌装在框架梁1内的由保温材料制成的中空的墙本体2,所述墙本体2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散热板3和采热板4以分别形成集成墙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墙本体2的中部形成有密闭的第一腔体5,所述第一腔体5内设置有热交换管6,且第一腔体5内填充有导热液体,所述热交换管6的两端密封穿过墙本体2的壁后与贴设(贴设主要保障采热管7与采热板4直接接触,以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热量)于采热板4内侧表面上的采热管7连通以形成导热回路,所述热交换管6和采热管7皆竖直设置,所述导热回路的管内填充有导热介质,所述散热板3的中部形成有密闭的第二腔体8且第二腔体8内填充有导热液体(这里之所以没有在名称上区分导热液体,是因为第一腔体5和第二腔体8中填充的导热液体是相同的),所述第一腔体5的顶部和所述第二腔体8的顶部通过第一连接管9连通,所述第一腔体5的底部和所述第二腔体8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管10连通,这样导热液体经第一腔体5、第一连接管9、第二腔体8及第二连接管10形成了散热循环回路。使用时,采热板4接受太阳照射,将太阳能转化为其自身的内能,温度升高,采热板4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传给与其接触的采热管7,采热管7再将热传递给采热管7内的导热介质,使该部分的导热介质温度升高,由于温度升高导热介质比重减小,向上流动,使得导热介质在导热回路中会形成热对流循环,通过热对流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导热回路内的其他部分的导热介质,即热交换管6内的导热介质,热交换管6内的导热介质将热再传递给热交换管6,使其温度升高,由于热交换管6与导热液体接触,会将热再次传递给导热液体,使得该部分导热液体温度升高,比重减小,向上流动,从第一连接管9流入散热板3,从而使得散热板3内的导热液体温度升高,经过散热板3传递给室内,达到散热取暖的作用,散热板3内的导热液体散热后,温度降低,比重变大,向下运动,从第二连接管10再流回至第一腔体5内,形成对流循环达到散热取暖的作用。这里,在导热回路和散热回路中,当局部的温度升高时,会通过热对流的方式传递给其他部分,与温度较低的部分形成热循环,最终达到所有部分温度一致,实现热量的传递。优选的,这里的墙本体2可通过螺栓固定在框架梁1上。采热板4和散热板3与墙本体2的固定可采用焊接等常用的固定手段。这里,散热板3和采热板4皆具有装饰的作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连接管9和第二连接管1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可通过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开/闭来控制第一腔体5和第二腔体8的通/断,从而控制散热板3内的液体是否接受热量,最终实现取暖功能的开/闭。当阀门打开时,第一腔体5和第二腔体8连通,具有取暖功能;当阀门关闭时,第一腔体5和第二腔体8隔绝,关闭了取暖功能。这里,由于整个热量的来源是太阳能,所以即使关闭阀门,也不会出现第一腔体5内的导热液体温度过高,避免了危险的产生。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皆为电控阀门且配置有控制器11,所述控制器11与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电连接且内设有用以检测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控制器11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开闭,从而控制取暖功能的开闭。温度传感器检测导热液体的温度,反馈给控制器11,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控制阀门的开闭大小,从而实现散热板温度的调节,这样可智能化的实现对屋内取暖温度的控制。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板3上固定有蓄电池13,所述蓄电池13与所述控制器11电连接。蓄电池13为控制器11提供电源。更进一步的,所述集成墙的外表面还配置有太阳能光伏板12,所述太阳能光伏板12覆盖采热板4与框架梁1之间的接缝,且太阳能光伏板12与所述蓄电池13电连接。太阳能光伏板12为蓄电池13提供能源,更加环保,使用更加方便。所述散热板3的上端还固定有照明灯14,所述照明灯14与所述蓄电池13电连接。进一步节省了资源,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环保节能的主题。优选的,所述导热液体为水,所述第二腔体8外接有输入管15和输出管16。水的热传递效果好,且廉价易得。输入管15和输出管16用以自来水的进入和热水的排出,可用以提供生活日用热水。为加快第一腔体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化多功能集成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嵌装在框架梁(1)内的由保温材料制成的中空的墙本体(2),所述墙本体(2)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散热板(3)和采热板(4)以分别形成集成墙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墙本体(2)的中部形成有密闭的第一腔体(5),所述第一腔体(5)内设置有热交换管(6)且第一腔体(5)内填充有导热液体,所述热交换管(6)的两端密封穿过墙本体(2)的壁后与贴设于采热板(4)内侧表面上的采热管(7)连通以形成导热回路,所述热交换管(6)和采热管(7)皆竖直设置,所述导热回路的管内填充有导热介质,所述散热板(3)的中部形成有密闭的第二腔体(8)且第二腔体(8)内填充有导热液体,所述第一腔体(5)的顶部和所述第二腔体(8)的顶部通过第一连接管(9)连通,所述第一腔体(5)的底部和所述第二腔体(8)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管(10)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多功能集成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嵌装在框架梁(1)内的由保温材料制成的中空的墙本体(2),所述墙本体(2)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散热板(3)和采热板(4)以分别形成集成墙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墙本体(2)的中部形成有密闭的第一腔体(5),所述第一腔体(5)内设置有热交换管(6)且第一腔体(5)内填充有导热液体,所述热交换管(6)的两端密封穿过墙本体(2)的壁后与贴设于采热板(4)内侧表面上的采热管(7)连通以形成导热回路,所述热交换管(6)和采热管(7)皆竖直设置,所述导热回路的管内填充有导热介质,所述散热板(3)的中部形成有密闭的第二腔体(8)且第二腔体(8)内填充有导热液体,所述第一腔体(5)的顶部和所述第二腔体(8)的顶部通过第一连接管(9)连通,所述第一腔体(5)的底部和所述第二腔体(8)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管(1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多功能集成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9)和第二连接管(1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多功能集成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皆为电控阀门且配置有控制器(11),所述控制器(11)与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电连接且内设有用以检测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多功能集成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燕生玉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亿鼎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