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及大空间住宅楼层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及大空间住宅楼层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是国内高层建筑的两种主要混凝土结构形式。框架结构的承重构件相对独立,适用于大空间结构设计,但高层设计中往往需要较大截面的框架柱才能满足抗震需求,巨大的柱截面占用建筑空间较大,在住宅设计中较难采用。剪力墙结构凭借其隐藏性较好的化整为零的墙体布置,受到市场的广泛采用。然而,零散不规则的笨重剪力墙布置容易造成建筑空间的狭窄闭塞、地上户型种类单调、地下室的小空间无法利用。在建筑工业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装配式结构方案却仍然沿用着传统现浇结构体系设计理念,导致了建筑工业化产业链严重不协调,建造成本居高不下。纵观两种常见的由现浇结构体系衍生出的装配式框架结构和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其中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连接节点钢筋难以避让问题严重,外挂墙板连接复杂而且沉重,造成成本大幅上升,所以该体系推广阻力较大。而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构件种类众多、连接方式繁杂,极大降低施工效率,增加工程造价,技术优势不明显。在我国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用于大空间住宅楼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界定所述大空间住宅楼层结构单层面积的多个L型剪力墙构件和多个槽型剪力墙构件,所述L型剪力墙构件和所述槽型剪力墙构件均设置在所述大空间住宅楼层结构的外侧;相邻的所述L型剪力墙构件与所述槽型剪力墙构件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槽型剪力墙构件之间均设置有第一连梁,多个所述L型剪力墙构件和多个所述槽型剪力墙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梁连接后形成封闭的筒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用于大空间住宅楼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界定所述大空间住宅楼层结构单层面积的多个L型剪力墙构件和多个槽型剪力墙构件,所述L型剪力墙构件和所述槽型剪力墙构件均设置在所述大空间住宅楼层结构的外侧;相邻的所述L型剪力墙构件与所述槽型剪力墙构件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槽型剪力墙构件之间均设置有第一连梁,多个所述L型剪力墙构件和多个所述槽型剪力墙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梁连接后形成封闭的筒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结构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筒状结构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外墙面、第二外墙面、第三外墙面以及第四外墙面,所述第一外墙面和第三外墙面上均设置有多个所述槽型剪力墙构件,所述第二外墙面和第四外墙面上均设置有多个所述L型剪力墙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墙面和第四外墙面上的所述L型剪力墙构件分别为两个,且所述L型剪力墙构件位于所述筒状结构的转角处;所述第二外墙面上的所述两个L型剪力墙构件沿所述第一外墙面向所述第三外墙面的方向依次为:第一L型剪力墙构件和第二L型剪力墙构件;所述第四外墙面上的所述两个L型剪力墙构件沿所述第一外墙面向所述第三外墙面的方向依次为:第三L型剪力墙构件和第四L型剪力墙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L型剪力墙构件和第四L型剪力墙构件之间还设置有单片剪力墙构件;所述第一L型剪力墙构件和第二L型剪力墙构件之间设有门洞预留区域,所述门洞预留区域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连梁,所述第二连梁将所述第一L型剪力墙构件和第二L型剪力墙构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墙面和第三外墙面上的所述槽型剪力墙构件分别为三个;所述第一外墙面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泉,李水生,谭立新,唐宇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