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俞逸澈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供墨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23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供墨笔,包括笔套、笔前杆和笔尾杆,所述笔套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笔前杆的前端,所述笔头一端固定安装在笔前杆小口径内腔中,另一端插入安装在储墨纤维棉芯的左端,所述储墨纤维棉芯安装在笔前杆的内腔中部,左端与笔头连接,右端与通墨器连接,所述通墨器插入安装在储墨纤维棉芯的右端,所述笔尾杆安装在笔前杆的最右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储墨纤维棉芯和通墨器以及在通墨器右端面上设置隔片、回气孔、出墨孔,在无需增加其他操作的情况下,使笔尾杆中的墨水在书写时自动流达笔尖,便捷实用,同时,自动供墨的设置也能提高书写效率,延长墨水笔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供墨笔
本技术涉及写字笔
,具体为一种自动供墨笔。
技术介绍
墨水笔,是一种传统的家喻户晓的书写工具。传统的墨水笔一般主要由笔尖、笔杆、储墨器组成,在储墨器里的墨水用尽之后,通过添加墨水维持书写,在添加墨水过程中,需要将笔头和笔杆插进墨水瓶,挤压存储管,吸入墨水。但是在写字时候,由于内部的结构设计的缺陷,墨水出水和密封效果不好,要么出墨水忽然太多,要么忽然不出墨水,导致写字时候出墨水不够均匀,在较长时间使用或携带过程中,也会出现漏墨水现象,极大的影响墨水笔的使用。目前自动供墨笔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当笔头需要墨水书写时,需要顶压笔尖,联动伸缩杆,压缩弹簧等操作,使笔尾体中的墨水进到笔尖,换言之,笔尾体中的墨水无法再需要时自动进入到笔尖,同时,笔尖为非硬质材料,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必然会出现变形,严重影响书写质量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供墨笔,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供墨笔,包括笔套、笔前杆和笔尾杆,所述笔套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笔前杆的前端,所述笔头一端固定安装在笔前杆小口径内腔中,另一端插入安装在储墨纤维棉芯的左端,所述储墨纤维棉芯安装在笔前杆的内腔中部,左端与笔头连接,右端与通墨器连接,所述通墨器插入安装在储墨纤维棉芯的右端,所述笔尾杆安装在笔前杆的最右端。优选的,所述储墨纤维棉芯外周密封包裹有PP塑料。优选的,所述笔前杆和笔尾杆之间设置有螺纹。优选的,所述笔尾杆为透明结构。优选的,所述通墨器设置有两个上下相互对称的通气孔,通墨器左端的通气孔形状为针管状插入安装储墨纤维棉芯的右端,通墨器右端的两个通气孔之间设置有隔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储墨纤维棉芯和通墨器以及在通墨器设置有两个上下相互对称的通气孔,通墨器左端的通气孔形状为针管状插入安装储墨纤维棉芯的右端,通墨器右端的两个通气孔之间设置有隔片,在无需增加其他操作的情况下,使笔尾杆中的墨水在书写时自动流达笔尖,便捷实用,同时,自动供墨的设置也能提高书写效率,延长墨水笔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通墨器的右视图。图中:1笔套、2笔头、3笔前杆、4储墨纤维棉芯、5通墨器、6笔尾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供墨笔,包括笔套1、笔前杆3和笔尾杆6,笔套1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笔前杆3的前端,笔套1用于保护笔尖和防止笔尖上的墨水挥发,笔头2一端固定安装在笔前杆3小口径内腔中,另一端插入安装在储墨纤维棉芯4的左端,储墨纤维棉芯4安装在笔前杆3的内腔中部,左端与笔头2连接,右端与通墨器5连接,储墨纤维棉芯4周面包裹有PP塑料,里外不透气,只能前后端面透气,通墨器5插入安装在储墨纤维棉芯4的右端,通墨器5设置有两个上下相互对称的通气孔,通墨器(5)左端的通气孔形状为针管状插入安装储墨纤维棉芯(4)的右端,通墨器(5)右端的两个通气孔之间设置有隔片,笔尾杆6通过螺纹安装在笔前杆3的最右端,笔尾杆6内装有墨水,笔尾杆6为透明结构,可观察墨水使用情况,适时添加墨水。使用时,在隔片分隔的作用下使其中一个通气孔成为进墨孔、另为一个通气孔成为出气孔,笔尾杆6中墨水由进墨孔进入储墨纤维棉芯4中,储墨纤维棉芯4中的空气在墨水的挤压下由通墨器5上的出气孔进入笔尾杆6中,进而形成回流,使墨水经过储墨纤维棉芯4自动流达笔尖,当储墨纤维棉芯4的墨水储满时,储墨纤维棉芯4中的空气排尽,回流结束,自动供墨停止,当开始书写时储墨纤维棉芯4中的墨水减少,形成负压,回流得以继续,自动供墨维持。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供墨笔,包括笔套(1)、笔前杆(3)和笔尾杆(6),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套(1)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笔前杆(3)的前端,笔头(2)一端固定安装在笔前杆(3)小口径内腔中,另一端插入安装在储墨纤维棉芯(4)的左端,所述储墨纤维棉芯(4)安装在笔前杆(3)的内腔中部,左端与笔头(2)连接,右端与通墨器(5)连接,所述通墨器(5)插入安装在储墨纤维棉芯(4)的右端,所述笔尾杆(6)安装在笔前杆(3)的最右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供墨笔,包括笔套(1)、笔前杆(3)和笔尾杆(6),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套(1)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笔前杆(3)的前端,笔头(2)一端固定安装在笔前杆(3)小口径内腔中,另一端插入安装在储墨纤维棉芯(4)的左端,所述储墨纤维棉芯(4)安装在笔前杆(3)的内腔中部,左端与笔头(2)连接,右端与通墨器(5)连接,所述通墨器(5)插入安装在储墨纤维棉芯(4)的右端,所述笔尾杆(6)安装在笔前杆(3)的最右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供墨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逸澈
申请(专利权)人:俞逸澈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