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启兵专利>正文

一种烧伤除痂涂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314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烧伤除痂涂药器,包括药液涂抹管,药液涂抹管的内腔设置为中空结构且在其管腔中适配设置有推液活塞,T形下压柱的柱体顶端固定设置有下压按块,T形下压柱的两侧位置处还设置有第一弹性弹簧,一号短连杆的右端端部与二号长连杆的左端端部相互铰接,一号短连杆和二号长连杆的杆体下方还各竖直设置有一个第二弹性弹簧,药液涂抹管的管体下壁面右端位置处还固定设置有一个亮度提升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药液涂抹管与刮刀收容器设置为一体结构形式,解决了传统的除痂涂药器中除痂刮刀外置而容易导致误碰致伤问题的出现,保障了安全性;整个操作流程简单方便,提高了烧伤病人的康复效果,缩短了治疗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伤除痂涂药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相关
,具体是一种烧伤除痂涂药器。
技术介绍
烧伤一般指热力,包括热液(水、汤、油等)、蒸气、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指皮肤和/或黏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或/和黏膜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烫伤是由热液、蒸气等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是热力烧伤的一种。中国九分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提出,将成人体表面积分为11等份,其中头面颈部为9%,双上肢为2个9%,躯干前后(各占13%)及会阴(占1%)为3个9%,双下肢包括臀部为5个9%+1%(46%)。目前,在临床上对于烧伤患处的结痂是较难处理的问题,其结痂容易形成痂下消肿,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及时地清理结痂;现有技术通常将涂药器与刮刀分开设置,操作流程较为繁琐,医生反复寻找使用器械影响治疗时间,除痂涂药器中除痂刮刀外置而容易导致误碰致伤问题的出现,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不仅如此,一旦烧伤患者治疗时所处的环境光线较暗时,直接造成其治疗进度受阻,工作的顺畅受到影响,需要进行问题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伤除痂涂药器,以解决上述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烧伤除痂涂药器,包括药液涂抹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涂抹管(1)的内腔设置为中空结构且在其管腔中适配设置有推液活塞(2),所述推液活塞(2)的塞体左壁面中心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推液拉杆(3),所述推液拉杆(3)的杆体向左伸出药液涂抹管(1)且在其杆体左端端部固定有施力推柄(4),所述药液涂抹管(1)的管体右端出液口处固定设置有棉球置放框(5),所述棉球置放框(5)的框架中可更换放置有涂抹棉球(6),所述药液涂抹管(1)的管体上壁面右侧位置位置处一体固定设置有刮刀收容器(11),所述刮刀收容器(11)的左侧开设有一个L形内槽腔且在L形内槽腔的顶部开口处固定设置有矩形定位框板(16),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伤除痂涂药器,包括药液涂抹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涂抹管(1)的内腔设置为中空结构且在其管腔中适配设置有推液活塞(2),所述推液活塞(2)的塞体左壁面中心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推液拉杆(3),所述推液拉杆(3)的杆体向左伸出药液涂抹管(1)且在其杆体左端端部固定有施力推柄(4),所述药液涂抹管(1)的管体右端出液口处固定设置有棉球置放框(5),所述棉球置放框(5)的框架中可更换放置有涂抹棉球(6),所述药液涂抹管(1)的管体上壁面右侧位置位置处一体固定设置有刮刀收容器(11),所述刮刀收容器(11)的左侧开设有一个L形内槽腔且在L形内槽腔的顶部开口处固定设置有矩形定位框板(16),所述矩形定位框板(16)的板体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且在导向孔中适配设置有T形下压柱(18),所述T形下压柱(18)的柱体顶端固定设置有下压按块(19),所述T形下压柱(18)的两侧位置处还设置有第一弹性弹簧(20),在L形内槽腔的顶部开口处的左侧内壁上还固定设置有连杆铰接座(14),所述连杆铰接座(14)的座体上铰接至一号短连杆(13)的左端端部,所述一号短连杆(13)的右端端部与二号长连杆(15)的左端端部相互铰接,两者铰接处的凸起部位抵触在T形下压柱(18)的底端面上,所述二号长连杆(15)的杆体右端端部铰接至除痂刮刀(12)的左端端部刀体上,所述一号短连杆(13)和二号长连杆(15)的杆体下方还各竖直设置有一个第二弹性弹簧(17),所述刮刀收容器(11)的正下方、对应药液涂抹管(1)的管体下壁面还设置有手指握持扣(10),所述药液涂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启兵
申请(专利权)人:郑启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