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冬梅专利>正文

一次性花洒式纤支镜喷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305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次性花洒式纤支镜喷洒管,包括一根纤支镜的管体,所述管体内沿管体长度方向设置有传输药液的流道,所述管体位于流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注射器且连通流道的供液连接端,所述管体位于流道的另一端邻接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流道与外界并用于药液喷出的喷出孔,所述喷出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各所述喷出孔沿管体侧壁周向均匀排布于管体外周。采用上述方案,提供一种拆封之后直接引导至诊治部位,并对诊治部位进行局部麻醉,且使用完毕之后无需回收,从而提升工作效率的一次性花洒式纤支镜喷洒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花洒式纤支镜喷洒管
本技术涉及内镜喷洒管,具体是指一次性花洒式纤支镜喷洒管。
技术介绍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是检查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疾病的专用一次性工具,它是利用透光度很高的玻璃或丙烯树脂拉成很细的纤维所组成的导光束,来诊断支气管疾病的一种仪器。它的管腔很小,柔软可弯曲,导光能力强,亮度大,视野清晰,可以轻巧地由口腔或鼻腔进入气管直至各支气管段口,医生可在直视下观察气管、左右各叶支气管开口及粘膜情况,纤支镜临床应用范围很广,虽然操作简单,却可使许多隐藏在气管、支气管及肺内深部难以发现的疾病,在没有体表创伤的情况下得以诊断及治疗,可使许多病人免除开刀手术之苦。目前利用纤支镜直接进行气管、支气管或肺部等体腔内的诊治时,常需要先在体表进行麻药注射,并让麻药自由扩散至体腔内需要诊治的部位,使其处于麻醉状态,之后才可对该部位进行诊治。然而这种传统的麻醉方式存在以下的缺点:第一,为了使麻药能顺利扩散至诊治部位,因此需要注射较多的麻药,而这些麻药只有一小部分是用于麻醉诊治部位的,其余麻药均用无效麻醉,因此麻药的使用效率较低;第二,麻药在注射之后,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扩散至诊治部位,因此较为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封之后直接引导至诊治部位,并对诊治部位进行局部麻醉,且使用完毕之后无需回收,从而提升工作效率的一次性花洒式纤支镜喷洒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一根纤支镜的管体,所述管体内沿管体长度方向设置有传输药液的流道,所述管体位于流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注射器且连通流道的供液连接端,所述管体位于流道的另一端邻接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流道与外界并用于药液喷出的喷出孔,所述喷出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各所述喷出孔沿管体侧壁周向均匀排布于管体外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体采用纤支镜利用其柔软可弯曲的性能将管体通过口腔或者鼻腔进入气管中,并控制移动方向到达诊治部位,管体内设置流道,且流道的一端设置供液连接端,因此药液可通过注射器挤压进入供液连接端,并通过供液连接端进入流道且沿流道方向传输至流道另一端,由于流道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出孔,因此药液可通过喷出孔直接射向诊治部位,起到局麻效果。其优点在于:第一,相比于在体表注射麻药并让麻药自由扩散至诊治部位,本技术的喷出口直接位于诊治部位,因此麻药喷出的位置直接朝向所需麻醉的部位,因此麻药不但无需多余的扩散时间,加快了麻醉时间,而且大大减小了无效麻醉区域,提高了麻药的使用效率;第二,相比于人体外部,人体内部体腔的腔壁是人体较为脆弱且敏感的地方,因此在体腔内进行操作时,必须采用较为温和的方式,来防止因刺激过大而伤及腔壁甚至伤及腔内脏器,本技术喷出孔采用多个且沿管体侧壁周向均匀排布,使注射器在进行挤压注射的时候,从喷出孔内喷出的麻药能一次完成对周边腔壁的麻醉,若只设置有一个喷出孔,在体腔内进行局部麻醉时会出现需要多次转动才能实现对周边腔壁的完整操作,这样做不但操作麻烦而且腔壁接受药液不均匀麻醉效果不佳,最后还会存在在转动过程中对周边腔壁产生刺激而后续影响操作;第三,承接第二优点,由于喷出孔沿周向均匀设置,因此各个喷出孔对来自注射器的挤压所产生的压力均具备分压效果,使各个喷出孔内射出的药液速度适中,若只设置有一个喷出孔,在注射器进行挤压注射时,药液全从唯一的喷出孔喷射而出、而且射向同一位置,这样将会使接受药液的位置产生较大的冲击应力而产生过度的刺激引起人体不适;第四,本技术所述的喷洒管不但可以进行局部麻醉,还可进行腔壁清洗,操作者将注射器内的麻药调整为清洗剂,通过注射清洗剂对腔壁表面进行冲刷,从而清除腔壁的组织部位上带有病灶的体液、粘液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液连接端包括一用于与注射器连接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朝向管体侧设置有一沿流道方向插设于流道的导向金属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头的设置为注射器提供了安装位,之后注射器便可通过对连接头进行注射,从而将药液注入流道内,此外,连接头朝向管体侧导向金属管的设置,使管体能通过流道套设于连接头上,不但实现连接头与管体的快速初步安装,而且对管体起到了保护防止管体弯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出孔从流道侧至管体外壁侧呈扩口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人体内部体腔的腔壁是人体较为脆弱且敏感的地方,因此为了使喷出的药液对腔壁的刺激达到最小化,利用流体流动时流量相同的性质,将喷出孔从内向外扩口设置,使位于喷出孔内的流道越朝外运动速度越小,并在离开喷出孔时速度达到最小,从而保证冲击在腔壁上的药液速度适中,使腔壁受到的冲击较小而使人体舒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出孔位于管体外壁侧设置有用于切割药液的分隔网,所述的喷出孔内沿喷出孔周向设置有供分隔网插设的安装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人体内部体腔的腔壁是人体较为脆弱且敏感的地方,因此为了使喷出的药液对腔壁的刺激达到最小化,在喷出孔位于管体外壁侧设置分隔网,药液在经过分隔网的时候被网格分隔开来,形成相互独立的小块药液,由于体积较小使小块药液呈雾状,并通过雾状小液滴洒向腔壁来对腔壁进行麻醉,从而大大减小了药液对腔壁的冲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出孔与流道交界处设置有倒圆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管体伸入体腔之后没有固定装置且管体柔韧性较好,因此管体伸入体腔后,若挤压注射器进行麻药注射,位于喷射孔端的管体受力不均匀易无规则甩动,为减小甩动幅度,在喷出孔与流道交界处设置倒圆角,使药液可沿着倒圆角顺滑的从流道内进入喷出孔,减小因流动方向的改变而产生的药液对喷出孔内壁无规则的撞击,从而较小了甩动幅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出孔的数量为四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出孔的数量越多,喷射的面越广,且喷射的稳定性也越强,然而由于管体本身截面积较小,因此过多的开设喷出孔将会导致喷出孔位置许用应力减小而使结构不稳定,因此喷出孔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均匀排布于管体外壁且相邻喷出孔之间夹角为90度,使四个方向的腔壁均匀受到药液的喷洒,不但保证了结构强度,而且保证了喷洒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装配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供液连接端的装配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管体位于喷出孔端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花洒式纤支镜喷洒管,包括一根纤支镜的管体1,利用管体1柔软可弯曲的性能将管体通过口腔或者鼻腔送入气管中并移动至诊治部位,管体1内沿管体长度方向设置有流道11,药液可沿流道11进行传输,管体1位于流道11的一端设置有与流道11连通的供液连接端2,注射器可通过与供液连接端2相连将药液注入流道11,管体1位于流道11的另一端邻接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流道与外界的喷出孔3,来自注射器中的药液通过流道11移动至喷出孔3,并通过喷出孔3射向诊治部位。除此之外,管体1表面还设置有刻度线12,在注射过程中可通过刻度线12观察药液的注射量。如图2所示,优选的,本实施例供液连接2端包括一连接头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花洒式纤支镜喷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纤支镜的管体,所述管体内沿管体长度方向设置有传输药液的流道,所述管体位于流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注射器且连通流道的供液连接端,所述管体位于流道的另一端邻接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流道与外界并用于药液喷出的喷出孔,所述喷出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各所述喷出孔沿管体侧壁周向均匀排布于管体外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花洒式纤支镜喷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纤支镜的管体,所述管体内沿管体长度方向设置有传输药液的流道,所述管体位于流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注射器且连通流道的供液连接端,所述管体位于流道的另一端邻接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流道与外界并用于药液喷出的喷出孔,所述喷出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各所述喷出孔沿管体侧壁周向均匀排布于管体外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花洒式纤支镜喷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连接端包括一用于与注射器连接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朝向管体侧设置有一沿流道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董冬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