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磊专利>正文

一种体腔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121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体腔引流管,包括引流主管,还包括引流支管A、N个引流支管B;引流主管的一端分别与引流支管A、引流支管B的一端相互连通;引流支管B的另一端封闭;引流支管B与引流主管相互连通的一端连接在引流主管的一端的端部表面上;引流支管A的一端端部位于引流主管端部表面的中下部;引流支管B的一端端部等弧距或等距位于引流主管端部表面的中上部;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本发明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体腔引流管可代替传统的管状引流管或螺旋多通道引流管,设计成为扇形多通道引流管,既能充分引流手术区域的出血或渗出液,又能减轻炎性粘连的发生,还能作为体腔热灌注引流管,使得体腔热灌注化疗能在体腔内充分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腔引流管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引流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腔引流管。
技术介绍
在手术日益增多的今天,手术的各种并发症也一直困扰着病人及手术医生,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粘连,在胸腔形成胸膜粘连,在腹腔形成肠粘连,在盆腔形成盆腔粘连。传统管状或螺旋多通道引流管一般均放置于手术区域,手术区域周围的体位最低点,术后恢复过程中,手术创面及其周围会存在渗血或炎性渗出,这些渗出液会使引流管周围组织相互粘连,形成包裹,使得体腔内的渗出液无法得到充分引流,这些渗出液又会使得所在部位形成更加广泛的粘连。情况稍轻的粘连会使术后病人手术区域间断疼痛不适感,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情况稍重的粘连可能会引起手术区域的器官正常功能受影响,例如肠粘连引起的肠梗阻、肠坏死,盆腔粘连引起的不孕不育,均需手术再次处理。此外,传统的各种防粘连药液均为液体,防粘连药在复杂的体腔内不易涂抹均匀,容易和体腔内的渗出液一起沿引流管流出体外,因此,传统的防粘连药物的作用有限,无法有效预防上述各种粘连。体腔热灌注化疗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逐渐崭露头角,体腔热灌注化疗被医学界逐步认可并推广,但体腔热灌注所使用的腹腔引流管仍为传统的管状引流管或螺旋多通道引流管,使用上述传统的引流管不能预防粘连包裹,管道周围易被包裹,最终使得热灌注的过程中,热水不能确保充分有效灌注到体腔大部分位置,使得体腔热灌注过程存在部分组织遗漏的情况。因此需要一种更加科学的体腔引流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体腔引流管。一种体腔引流管,包括引流主管,还包括引流支管A、N个引流支管B;引流主管的一端分别与引流支管A、引流支管B的一端相互连通;引流支管B的另一端封闭;引流支管B的管壁上开设有侧孔;引流支管B与引流主管相互连通的一端连接在引流主管的一端的端部表面上;引流支管A的一端端部位于引流主管端部表面的中下部;引流支管B的一端端部等弧距或等距位于引流主管端部表面的中上部;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如上述所述的一种体腔引流管,还包括支撑管,支撑管由充气口、直管C、直管D、弧管、直管E组成,直管C、直管D、弧管、直管E依次相连通,直管E末端封闭并固定在引流主管的侧壁上;直管C位于引流主管内部,且固定在引流主管的内壁上;引流支管B的封闭一端等弧距固定在弧管的管壁上;充气口位于直管C的一端,且从引流主管的管壁突出,充气口处管壁上固定连接有封闭塞;直管D的一端从引流主管的管壁进入并与直管C的一端连通,直管C另一端与弧管的一端连通,弧管的另一端与直管E连通,直管E另一端封闭并固定在引流主管的侧壁上。如上述所述的一种体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扇形膜,扇形膜的侧边F、侧边G分别与直管D、直管E的管壁连接固定,扇形膜的长弧边与弧管管壁连接固定,引流支管B的管壁等弧角度与扇形膜的弧面、短弧边连接固定。一种如上述所述的体腔引流管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使用步骤:(Ⅰ)将无菌消毒折叠状的体腔引流管的扇形端沿穿刺孔置于体腔内的手术区域;(Ⅱ)将封闭塞打开,对支撑管进行充气,直管D、弧管、直管E、引流支管B逐渐展开并展现成扇形形状,扇形膜也随着展开;(Ⅲ)将支撑管中气体抽空,抽空后,直管D、弧管、直管E、引流支管B和扇形膜可因外力而变形;(Ⅳ)将体腔引流管从病人体腔中拔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特征后跟的英文字母A-G仅仅是为了表明技术特征名称相同,但表示不同的部件。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体腔引流管可代替传统的管状引流管或螺旋多通道引流管,设计成为扇形多通道引流管,既能充分引流手术区域的出血或渗出液,又能减轻炎性粘连的发生,还能作为体腔热灌注引流管,使得体腔热灌注化疗能在体腔内充分进行。(2)体腔引流管展开后,扇形膜及引流支管将覆盖于手术区域,将手术区域的炎性渗出液引流干净,并将手术区域与周围正常组织分隔开,以避免手术区域组织与周围组织形成粘连带,降低粘连发生率,减少病人痛苦。(3)扇形膜是由与人体组织不相溶的薄膜构成,体腔引流管使用过程中,扇形膜展开并可覆盖一定区域,在该区域内形成一种直接阻碍,使得该区域两侧的人体组织相互隔开,这样便阻隔了扇形膜两侧人体组织粘连的发生。(4)在热灌注化疗及其他体腔内药物灌注方面,因该体腔引流管有多个支管及侧孔分布于不同位置,应用时能够使得灌注的液体能够均匀充分地进入体腔内发挥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体腔引流管呈伞状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截面图;图3为图1中的B-B截面图;图4为支撑管充气状态示意图;图5为扇形膜14与直管10、直管13、引流支管3、引流支管4、引流支管5、引流支管6、引流支管7的连接固定示意图;图6为体腔引流管折叠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5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体腔引流管,包括引流主管1,引流支管2、引流支管3、引流支管4、引流支管5、引流支管6、引流支管7和支撑管8;引流主管1的一端分别与引流支管2、引流支管3、引流支管4、引流支管5、引流支管6和引流支管7的一端相互连通;引流支管2、引流支管3、引流支管4、引流支管5、引流支管6和引流支管7的另一端封闭;引流支管2、引流支管3、引流支管4、引流支管5、引流支管6和引流支管7的管壁上开设有侧孔20;如图1、2所示,引流支管2、引流支管3、引流支管4、引流支管5、引流支管6和引流支管7与引流主管1相互连通的一端连接在引流主管1的一端的端部表面上;引流支管2的一端端部位于引流主管1端部表面的中下部;引流支管3、引流支管4、引流支管5、引流支管6和引流支管7的一端端部等弧距位于引流主管1端部表面的中上部;如图1、3、4所示,支撑管8由充气口9、直管10、直管11、弧管12、直管13组成,直管10、直管11、弧管12、直管13依次相连通,直管13末端封闭并固定在引流主管1的侧壁上;直管10位于引流主管1内部,且固定在引流主管1的内壁上;引流支管3、引流支管4、引流支管5、引流支管6和引流支管7的封闭一端等弧距固定在弧管12的管壁上;充气口9位于直管10的一端,且从引流主管1的管壁突出,充气口9处管壁上固定连接有封闭塞19;直管11的一端从引流主管1的管壁进入并与直管10的一端连通,直管10另一端与弧管12的一端连通,弧管12的另一端与直管13连通,直管13另一端封闭并固定在引流主管1的侧壁上;如图1、4所示,可以使用注射器或其他充气装置向位于体外的充气口9进行充气,当给充气管9充气时,气体逐渐充满直管10、直管11、弧管12、直管13,使得直管11、弧管12、直管13、引流支管3、引流支管4、引流支管5、引流支管6和引流支管7逐渐展开并展现成扇形形状,扇形形状是直管11、弧管12、直管13展开后应有的形状,扇形形状可由支撑管8的制造工艺实现,属于现有技术;如图1、5所示,扇形膜14的形状与直管11、弧管12、直管13展开后所形成的扇形形状相同,扇形膜14的侧边17、侧边18分别与直管11、直管13的管壁连接固定,扇形膜14的长弧边16与弧管12管壁连接固定,展开后的引流支管3、引流支管4、引流支管5、引流支管6和引流支管7的管壁等弧角度与扇形膜14的弧面、短弧边15连接固定;如图6所示,当支撑管8处于未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体腔引流管,包括引流主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流支管(2)、N个引流支管(3、4、5、6、7);引流主管(1)的一端分别与引流支管(2)、引流支管(3、4、5、6、7)的一端相互连通;引流支管(3、4、5、6、7)的另一端封闭;引流支管(3、4、5、6、7)的管壁上开设有侧孔(20);引流支管(3、4、5、6、7)与引流主管(1)相互连通的一端连接在引流主管(1)的一端的端部表面上;引流支管(2)的一端端部位于引流主管(1)端部表面的中下部;引流支管(3、4、5、6、7)的一端端部等弧距或等距位于引流主管(1)端部表面的中上部;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腔引流管,包括引流主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流支管(2)、N个引流支管(3、4、5、6、7);引流主管(1)的一端分别与引流支管(2)、引流支管(3、4、5、6、7)的一端相互连通;引流支管(3、4、5、6、7)的另一端封闭;引流支管(3、4、5、6、7)的管壁上开设有侧孔(20);引流支管(3、4、5、6、7)与引流主管(1)相互连通的一端连接在引流主管(1)的一端的端部表面上;引流支管(2)的一端端部位于引流主管(1)端部表面的中下部;引流支管(3、4、5、6、7)的一端端部等弧距或等距位于引流主管(1)端部表面的中上部;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管(8),支撑管(8)由充气口(9)、直管(10)、直管(11)、弧管(12)、直管(13)组成,直管(10)、直管(11)、弧管(12)、直管(13)依次相连通,直管(13)末端封闭并固定在引流主管(1)的侧壁上;直管(10)位于引流主管(1)内部,且固定在引流主管(1)的内壁上;引流支管(3、4、5、6、7)的封闭一端等弧距固定在弧管(12)的管壁上;充气口(9)位于直管(10)的一端,且从引流主管(1)的管壁突出,充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磊
申请(专利权)人:孙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