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浙奎专利>正文

椅子及其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01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椅子及其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该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并排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通过连接部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上述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坐式与卧式两种状态的转换,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椅子及其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
本技术涉及家具
,尤其涉及一种椅子及其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
技术介绍
躺椅是人们日常休息、休闲的常用生活用品,而可调节躺椅更因其便于存放和携带、能够在座椅和躺椅之间转换的特点,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市场上现有的可调节躺椅有的是通过座位下的排挡进行调节,使用起来不方便,有的是通过可折叠连接件进行调节,但是现有的调节连接件所用零件多,装配起来比较繁琐,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椅子的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该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结构简单,使用该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能够使椅子方便地在躺椅和椅子之间完成状态转换。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的椅子。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椅子的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并排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通过连接部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之间,并同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和所述连接部。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朝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具有内凹圆弧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两端的外缘为圆弧形,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与所述第三通孔对应的端部的外缘为圆弧形。本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椅子,包括上述的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进一步地,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框架组件,每个所述框架组件包括:扶手管、前脚管、后脚管、坐管、靠背管、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上述的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所述扶手管邻近前端的管体与所述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的第一通孔活动连接,所述扶手管的后端与所述靠背管活动连接;所述前脚管的顶端与所述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的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活动连接,所述两个框架组件的前脚管之间通过第一横杆相连;所述坐管邻近前端的管体与所述前脚管活动连接,所述坐管的后端与所述靠背管活动连接,所述两个框架组件的坐管的后端之间通过第二横杆相连;所述后脚管的顶端与前脚管的邻近顶端的管体活动连接,所述后脚管的邻近中点的管体与所述靠背管邻近底端的管体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框架组件还包括搁脚管和连杆;所述搁脚管的后端与所述坐管的前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所述搁脚管的管体和所述靠背管的底端,所述两个框架组件的搁脚管相连。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框架组件的靠背管相连,所述两个框架组件的前脚管的底端相连,所述两个框架组件的后脚管的底端相连。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椅子及其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该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结构简单,所用零部件少,使用该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能够使椅子方便地在躺椅和椅子之间完成状态转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的椅子的坐式结构图;图4为图3中S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的椅子的卧式结构图。图中:1、第一连接片;11、第二通孔;12、第一通孔;2、第二连接片;21、第三通孔;3、连接部;4、加强筋;5、圆弧槽;6、扶手管;7、前脚管;71、第一横杆;8、后脚管;9、坐管;91、第二横杆;10、靠背管;13、搁脚管;14、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一方面,本实施例一种椅子的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参照图1和图2,包括:第一连接片1、第二连接片2和连接部3;第一连接片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1,第一连接片1和第二连接片2并排设置,第二连接片2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12对应的第三通孔21,第一连接片1与第二连接片2通过连接部3连接在一起,连接部3与第一连接片1的连接点位于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1之间。优选地,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还包括加强筋4,加强筋4位于第一连接片1与第二连接片2之间,并同时连接第一连接片1、第二连接片2和连接部3。加强筋4的作用是加强连接件的强度。优选地,加强筋4朝向第一通孔12的一侧具有内凹圆弧槽5,其作用是防止连接件在转动过程中卡住前脚管7的顶端导致连接件不能从一侧转到另一侧。优选地,第一连接片1的两端的外缘为圆弧形,第二连接片2的与第三通孔21对应的端部的外缘为圆弧形。采用圆弧形的外缘不仅使用安全,而且美观。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椅子,参照图3至图5,包括框架,框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框架组件,每个框架组件包括:扶手管6、前脚管7、后脚管8、坐管9、靠背管10、第一横杆71、第二横杆91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描述的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扶手管6邻近前端的管体与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的第一通孔12活动连接,扶手管6的后端与靠背管10活动连接。可选地,活动连接方式可以为铆钉连接。前脚管7的顶端与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的第一通孔12和第三通孔21活动连接,两个框架组件的前脚管7之间通过第一横杆71相连。可选地,活动连接方式可以为铆钉连接。坐管9邻近前端的管体与前脚管7活动连接,坐管9的后端与靠背管10活动连接,两个框架组件的坐管9的后端之间通过第二横杆91相连。其中,第二横杆91和上述第一横杆71的作用都是防止椅子左右晃动,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使椅子结构更稳固。后脚管8的顶端与前脚管7的邻近顶端的管体活动连接,后脚管8的邻近中点的管体与靠背管10邻近底端的管体活动连接。优选地,每个框架组件还包括搁脚管13和连杆14,搁脚管13的后端与坐管9的前端活动连接,连杆14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搁脚管13的管体和靠背管10的底端,两个框架组件的搁脚管13相连。安装搁脚管13使椅子处于卧式状态时长度变长,躺在椅子上更舒适。连杆14用于靠背管10和搁脚管13的联动,驱动搁脚管13向上或向下转动。优选地,两个框架组件的靠背管10相连,两个框架组件的前脚管7的底端相连,两个框架组件的后脚管8的底端相连。这样的好处是使整个椅子的结构很稳固。参照图3和图5,椅子处于图3所示的状态时,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大致处于水平位置,圆弧槽5位于朝向靠背管10的一侧,前脚管7顶端卡在圆弧槽5内凹处右侧,使椅子固定。在由图3所示的坐式状态向图5所示的卧式状态转换时,弧形向上抬起扶手管6向后推,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第三通孔21一侧先向下转动,使连接件竖直,再转到背向初始位置的一侧,前脚管7顶端卡在圆弧槽5内凹处左侧,使椅子固定。在此过程中,靠背管10绕着与后脚管8的连接点,上部弧形向下,下部绕着与连杆14的连接点弧形向上推动连杆14,连杆14使搁脚管13绕着与坐管9的连接点向上,实现坐式到卧式的转换。图5状态时,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大致处于水平位置,圆弧槽5位于远离靠背管10的一侧,前脚管7顶端卡在圆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椅子的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并排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通过连接部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椅子的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并排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通过连接部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之间,并同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和所述连接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朝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具有内凹圆弧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两端的外缘为圆弧形,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与所述第三通孔对应的端部的外缘为圆弧形。5.一种椅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形态转换调节连接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子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浙奎
申请(专利权)人:朱浙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