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豫南稻茬小麦延期抢播种植方法,旨在解决连阴雨天气导致无有效适耕期的技术问题。该方法为:在水稻生长后期,选择春性或偏春性品种备播;晒种后,根据病虫种类选择对路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拌匀后或阴干后于11月10日以后播种,播种先撒播2/3~3/4的种子,随即将剩余种子撒完;播种后,起厢沟、边沟、腰沟和总排水沟;播种1~2天后,在粳稻垄间基施配方复合肥;播种25~35天后,补施配方复合肥和尿素;在播后苗前或杂草3叶前以化学方法除草;次年在返青期追施尿素;在拔节期追施尿素;在孕穗期追施尿素;其它耕作管理同常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完全免耕,省工节本高效,有效解决了连阴雨天气导致无有效适耕期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豫南稻茬小麦延期抢播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麦生产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豫南稻茬小麦延期抢播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河南省小麦常年播种面积达500多万公顷,小麦生产在全国占据了3个第一:种植面积第一,总产量第一,贸易商品粮第一。当前全国正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随着我国南方和东北地区小麦面积的调减、西部退耕还林还草面积的扩大,我国的小麦生产面积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河南省的小麦生产在全国的位置将越来越重要,其中产量及面积潜力较大的豫南稻茬麦区区位优势日益凸显。豫南稻区包括信阳市(十县区)、驻马店市(正阳、确山、新蔡等县)、南阳市(桐柏、南召、邓州等县市),水稻面积大,适宜种植小麦的稻田800万亩以上,是豫南第二大粮食作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1/10,是河南省的重要粮仓。豫南稻茬麦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生态类型上属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也是河南省弱筋小麦适宜种植区。该区域光温水资源充足,年际间变幅大,年总日照时数为1900~2100h,年总降雨量900~1400mm,年平均气温15.1℃左右,无霜期长。然而该区土质多为水稻土,质地粘重,土壤耕性差,适耕期短,小麦生育前期旱涝频繁,中后期降水无规律,湿害重,小麦常因秋季阴雨天气延误播期,甚至难以播种,进而影响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也直接影响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大量耕地撂荒,“白茬田”现象比较严重。此外,目前该区域内的农村劳动力外出较多,用工紧张且劳动力价格逐渐提高。而现有的小麦种植模式则需要投入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因此,亟待打破沿袭多年的传统麦田整地播种模式,重视适应性栽培小麦生产方式,进而开发一种适用于水稻收割期与小麦播种适期基本一致,遭遇连阴雨天气导致无有效适耕期,耕地整田的机械无法下田作业这种特殊类型的小麦种植生产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豫南水稻收割期与小麦播种适期基本一致的豫南稻茬小麦延期抢播种植方法。以解决连阴雨天气导致无有效适耕期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路为:专利技术人基于长期的生产实践及大量试验研究,发现在豫南水稻收割期与小麦播种适期基本一致时,常常遭遇连阴雨天气导致无有效适耕期,田间持水量的90%以上,土质粘重,适耕性差,耕地整田的机械无法下田作业,开发出免耕直播种植方法,该方法免耕条,以解决撒播机械均不能进行灭茬、浅旋、盖籽等程序的问题,直接在稻板茬田上进行播种,配合适宜的水肥调节措施,可从根本上解决该稻茬麦地区阴雨天气时田间持水量高、机械无法下田作业的问题,是稻茬麦高产的一种重要技术途径。具体采用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豫南稻茬小麦延期抢播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水稻季种植按当地栽培习惯正常进行,在水稻生长后期,选择符合当地生态特点、且种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4404.1-2008的春性或偏春性品种备播;(2)晒种后,根据当地频发的病虫种类,选择对应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拌匀后立即播种或阴干后播种;(3)于11月10日以后播种,播量为17~20kg/666.7m2,播种每迟一天播量相应增加0.2~0.3kg/666.7m2;基本苗控制为25~35万/666.7m2;所述播种方式为撒播,首次撒播2/3~3/4总播量的种子,随即二次撒播剩余种子;播种后,起厢沟、边沟、腰沟和总排水沟;(4)播种1~2天后,在稻垄间基施养分配比为N:P2O5:k2O=15~18:15~18:15~18的配方复合肥15~25kg/666.7m2;播种25~35天后,补施配方复合肥8~12kg/666.7m2和尿素4~6kg/666.7m2;(5)在播后苗前或杂草3叶前以化学方法除草;(6)次年在返青期追施尿素6.5~8.5kg/666.7m2;在拔节期追施尿素6.5~8.5kg/666.7m2;在孕穗期追施尿素3~5kg/666.7m2;(7)其它耕作管理同常规。优选的,在所述步骤(1)中,所选品种为郑麦9023、扬麦15、偃展4110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病虫种类为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腥黑穗病中的任意一种时,采用戊唑醇或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氟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所述病虫种类为小麦全蚀时,采用硅噻菌胺悬浮剂或苯醚甲环唑、氟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所述病虫种类为小麦黄矮病或丛矮病时,采用吡虫啉拌种。优选的,在所述步骤(3)中,播种前采用浸种催芽处理;所述边沟深于所述厢沟,所述厢沟要深于所述腰沟;优选的,在所述步骤(5)中,所述化学方法采用下述药剂中的任意一种:a、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50~300g/666.7m2;b、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克+60%丁草胺乳油100ml/666.7m2;c、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克+56%2-甲-4-氯可湿性粉剂55~60g/666.7m2;d、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50毫升+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g/666.7m2;e、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50毫升+200克/升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g/666.7m2;f、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50毫升+40%唑酮草酯干悬浮剂4g/666.7m2。进一步的,所用药剂的使用方法为兑水35~45kg/666.7m2喷施;所述药剂a或b在播后苗前用药,所述药剂c、d、e、f中的任意一种在麦苗后3~4叶期施药。优选的,在所述步骤(6)中,还同时喷施叶面肥98%的磷酸二氢钾200倍液,喷施1~2次。优选的,所述尿素为聚天冬氨酸尿素(聚天冬氨酸百分含量≥0.05%,聚天冬氨酸分子量1600~2500)。本专利技术在该区进一步的试验研究表明,分子量为1600~2800的聚天冬氨酸(PASP)具有强大的负电荷(含有丰富的酰胺键、羧基等活性基团,羧基在水中电离形成羧基负离子),按40~70g/666.7m2施用后能有效改善该区免耕稻茬口的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土壤根际环境,可以有效延长氮肥的肥效,能有效富集麦田中、磷、钾及微量元素供给小麦植株,还能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增强小麦植株的抗逆性,促进早熟,使小麦能更有效地利用肥料(该类聚天冬氨酸在本区稻茬田内可提高氮肥利用率55%以上、磷肥≥5.1%、钾肥≥15.7%,每亩可节省化肥15%~25%),进而稳定或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方法为豫南稻区所经常存在的水稻收割期与小麦播种适期基本一致、连阴雨天气导致无有效适耕期的稻茬小麦这一特殊需求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板茬免耕直播种植方法,综合采取多种相互支持配合的技术措施,有效解决了连阴雨天气导致无有效小麦适耕期的难题,避免出现“白茬田”现象,有利于保持我国小麦产量稳定,进而保证粮食安全。2.在本专利技术中,适时且巧妙布设厢沟、边沟、腰沟和总排水沟,且使沟沟相通,能够达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雨停田间无明水的效果,进而实现各生育期内麦田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3.本专利技术方法完全免耕,省工节本高效,且稳产增收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农民抢播抢种的积极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工具、设备如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豫南稻茬小麦延期抢播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水稻季种植按当地栽培习惯正常进行,在水稻生长后期,选择符合当地生态特点、且种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 4404.1‑2008的春性或/和偏春性品种备播;(2)晒种后,根据当地频发的病虫种类,选择对应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拌匀后立即播种或阴干后播种;(3)于11月10日以后播种,播量为17~20kg/666.7m2,播种每迟一天播量相应增加0.2~0.3kg/666.7m2;基本苗控制为25~35万/666.7m2;所述播种方式为撒播,首次撒播2/3~3/4总播量的种子,随即二次撒播剩余种子;播种后,起厢沟、边沟、腰沟和总排水沟;(4)播种1~2天后,在稻垄间基施养分配比为N:P2O5:k2O =15~18:15~18:15~18的配方复合肥15~25kg/666.7m2;播种25~35天后,补施配方复合肥8~12kg/666.7m2和尿素4~6kg/666.7m2;(5)在播后苗前或杂草3叶前以化学方法除草;(6)次年在返青期追施尿素6.5~8.5kg/666.7m2;在拔节期追施尿素6.5~8.5kg/666.7m2;在孕穗期追施尿素3~5kg/666.7m2;(7)其它耕作管理措施同当地常规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豫南稻茬小麦延期抢播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水稻季种植按当地栽培习惯正常进行,在水稻生长后期,选择符合当地生态特点、且种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4404.1-2008的春性或/和偏春性品种备播;(2)晒种后,根据当地频发的病虫种类,选择对应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拌匀后立即播种或阴干后播种;(3)于11月10日以后播种,播量为17~20kg/666.7m2,播种每迟一天播量相应增加0.2~0.3kg/666.7m2;基本苗控制为25~35万/666.7m2;所述播种方式为撒播,首次撒播2/3~3/4总播量的种子,随即二次撒播剩余种子;播种后,起厢沟、边沟、腰沟和总排水沟;(4)播种1~2天后,在稻垄间基施养分配比为N:P2O5:k2O=15~18:15~18:15~18的配方复合肥15~25kg/666.7m2;播种25~35天后,补施配方复合肥8~12kg/666.7m2和尿素4~6kg/666.7m2;(5)在播后苗前或杂草3叶前以化学方法除草;(6)次年在返青期追施尿素6.5~8.5kg/666.7m2;在拔节期追施尿素6.5~8.5kg/666.7m2;在孕穗期追施尿素3~5kg/666.7m2;(7)其它耕作管理措施同当地常规方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豫南稻茬小麦延期抢播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所选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扬麦15、偃展4110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豫南稻茬小麦延期抢播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病虫种类为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腥黑穗病中的任意一种时,采用戊唑醇或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氟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勤,祁玉良,宋晓华,谢旭东,扶定,陈真真,王磊,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