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镉剂的施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57748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镉剂的施用方法,属于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技术领域。所述施用方法包括:将降镉剂与育苗基质混合,在得到的含有降镉剂的育苗基质中播种作物种子,待长出秧苗时,将秧苗及秧苗周围半径1~3cm内的基质移栽到大田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原有的大田基施改为育苗基质中施用,使降镉剂有效成分分布于植物根系周围,并随秧苗移栽到大田而转移,而且使得所述降镉剂在植物生长的整个生育期都分布在植物根系周围,阻断、减少根系对镉的吸收,使植物中镉含量降幅在60.16%~67.31%,降镉剂施用量较传统方法减少约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镉剂的施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降镉剂的施用方法。
技术介绍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和农畜产品污染已成为我国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耕地镉污染严重,轻、中度污染的土壤占有很大比例,能否在这类耕地上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农产品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自2013年2月以来,有媒体报道我国稻米镉超标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相继在蔬菜等其他作物中也发现重金属超标问题。在土壤-植物-人的特殊传递途径中,土壤间接起到了“污染源”的作用,土壤一旦遭受重金属污染,将难以彻底清除,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因此,切断植物根系对镉的吸收是治理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的关键。目前土壤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取得了很大进展。土壤修复剂种类繁多,但以大田基施为主,这用施用方法施用量大、费用高,导致推广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镉剂的施用方法,施用方便,且用量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镉剂的施用方法,包括:将降镉剂与育苗基质混合,在得到的含有降镉剂的育苗基质中播种作物种子,待长出秧苗时,将秧苗及秧苗周围半径1~3cm内的基质移栽到大田中。优选的,所述降镉剂包括土壤钝化剂、微肥和降镉微生物。优选的,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降镉剂占育苗基质的0.5%~20%。优选的,所述作物种类为需要育秧移栽的作物。优选的,所述需要育秧移栽的作物包括辣椒、水稻、茄子、丝瓜、冬瓜和苦瓜。优选的,所述作物为旱地作物时,在作物移栽前对育苗基质进行灌溉。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镉剂的施用方法,包括:将降镉剂与育苗基质混合,在得到的含有降镉剂的育苗基质中播种作物种子,待长出秧苗时,将秧苗及秧苗周围半径1~3cm内的基质移栽到大田中。本专利技术中,将原有的大田基施改为育苗基质中施用,使降镉剂有效成分分布于植物根系周围,并随秧苗移栽到大田而转移,而且在植物生长的整个生育期都分布在植物根系周围,阻断、减少根系对镉的吸收。传统的降镉剂以大田基施为主,用量大,有效成分流失多,植物根系附件的有效成分浓度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降镉剂施用方法,将降镉剂撒施在育苗基质中,用量小,有效成分不易流失,伴随植物生长整个生育期,根系周围有效成分浓度高,阻隔效果好;同时,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益。实施例结果表明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下稻米镉含量降幅在60.16%~67.31%,降镉剂施用量较传统方法减少约8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降镉剂的施用方法适宜水土受重金属污染的中轻度地区种植,能有效解决粮食、蔬菜等作物镉超标的问题,对我国农业安全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降镉剂施用方法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镉剂的施用方法,包括:将降镉剂与育苗基质混合,在得到的含有降镉剂的育苗基质中播种作物种子,待长出秧苗时,将秧苗及秧苗周围半径1~3cm内的基质移栽到大田中。在本专利技术中,将降镉剂撒施在育苗基质中,在作物苗期和整个生长周期,降镉剂有效成分均包围在作物根系周围,具体如附图1所示(其中图中黑色圆点部分代表降镉剂)。降镉剂伴随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阻镉效果持久,阻断、减少植物根系对镉的吸收,从而能有效降低农作物镉含量。同时,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用量小,有效成分不易流失,伴随植物生长整个生育期,根系周围有效成分浓度高,阻隔效果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降镉剂优选包括土壤钝化剂、微肥和降镉微生物,更优选为土壤钝化剂。在本专利技术中,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降镉剂占育苗基质的比例优选为0.5%~20%,更优选为1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作物种类优选为需要育秧移栽的作物,更优选为辣椒、水稻、茄子、丝瓜、冬瓜和苦瓜,最优选为水稻。在本专利技术中,当所述作物为旱地作物时,在作物移栽前对育苗基质进行灌溉。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1以2017年晚稻试验为例,在湖南长沙望城区(全镉:0.62mg/kg,pH:6.2)开展小区试验,小区面积为30平方米,每处理设3次重复,以20cm高田埂划分小区,田埂覆膜防止防止处理间水肥、降镉剂互串,采用水育秧抛秧试验。供试降镉剂为某生物公司开发的降镉微生物菌剂和土壤调理剂。处理1:微生物降镉剂大田基施5kg/亩;处理2:土壤调理剂大田基施40kg/亩;处理3:微生物降镉剂撒施在561孔型秧盘(育秧盘加基质后重量为2~2.5kg),每个秧盘中微生物降镉剂的用量为30g/盘(水稻每亩地抛秧需秧盘35~40个,进行换算后,微生物降镉剂的施用量为1kg/亩)。处理4:土壤调理剂撒施在561孔型秧盘(育秧盘加基质后重量为2~2.5kg),每个秧盘中土壤调理剂的用量300g/盘(水稻每亩地抛秧需秧盘35~40个,进行换算后,微生物降镉剂的施用量为10kg/亩)。处理5:空白对照;其中处理1和处理2大田基施后,人工耙匀,用木烫板烫平田面。除降镉剂的施用方式、施用量不同,其他处理方式完全相同。各处理的水肥管理及病虫草害同常规晚稻生产。水稻成熟后按小区单独收割测定稻米镉含量。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表1本专利技术技术与传统施用方法下稻米镉含量比较由表1可以看出,传统大田基施方法降镉幅度在51.65%~53.85%之间,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下稻米镉含量降幅在60.16%~67.31%,较传统方法降镉效果明显。从经济成本来看,本专利技术降镉剂施用量较传统方法减少约80%,成本大幅降低,且施用简便,减少劳动力投入。所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降镉剂的施用方法,能达到降低稻米镉含量效果且降镉效果优于传统大田基施方法,是一种省事、节本、高效的降镉剂施用新方法。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镉剂的施用方法,包括:将降镉剂与育苗基质混合,在得到的含有降镉剂的育苗基质中播种作物种子,待长出秧苗时,将秧苗及秧苗周围半径1~3cm内的基质移栽到大田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镉剂的施用方法,包括:将降镉剂与育苗基质混合,在得到的含有降镉剂的育苗基质中播种作物种子,待长出秧苗时,将秧苗及秧苗周围半径1~3cm内的基质移栽到大田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镉剂包括土壤钝化剂、微肥和降镉微生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振宁方宝华张玉烛刘洋匡炜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