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检测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工作电极及其酶生物传感器体系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工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工作电极的酶生物传感器体系,属于食品检测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一个海洋捕捞大国,每年都有数不胜数的鱼类被捕捞上来销往世界各地,在鱼类打捞上来后很容易发生死亡,而鱼类死亡后,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包括蛋白质分解、溶解和脂解等,甚至引起腐败变质。鱼类死亡后会产生一些分解代谢物,例如次黄嘌呤及黄嘌呤(已知的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分解代谢物),然而长期食用含有大量次黄嘌呤及黄嘌呤的食物,会导致次黄嘌呤及黄嘌呤在人身体内的累积,导致痛风、黄嘌呤尿、高尿酸血症和子痫前期等疾病,因此,检测鱼类体内次黄嘌呤及黄嘌呤的含量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常规的检测方法,例如高效液相色谱、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毛细管电泳等都能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地检测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6855508A公开了一种检测鱼中次黄嘌呤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是取鱼肉制样品液,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和黄嘌呤氧化酶偶联催化样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检测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工作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为其表面粘附了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复合物的玻碳电极;所述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复合物为具有纳米纤维结构的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表面孔隙中吸附了黄嘌呤氧化酶所形成的复合物;所述具有纳米纤维结构的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其比表面积的范围为30~80m2/g,其表面孔隙的孔径尺寸为1.7~50nm,其表面孔隙率为20~40%。所述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复合物通过海藻酸钠粘附于所述玻碳电极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检测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工作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为其表面粘附了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复合物的玻碳电极;所述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复合物为具有纳米纤维结构的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表面孔隙中吸附了黄嘌呤氧化酶所形成的复合物;所述具有纳米纤维结构的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其比表面积的范围为30~80m2/g,其表面孔隙的孔径尺寸为1.7~50nm,其表面孔隙率为20~40%。所述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复合物通过海藻酸钠粘附于所述玻碳电极的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工作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纳米纤维结构的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是采用Cu(NO3)2·6H2O与天冬氨酸制备而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检测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工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所述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复合物:将浓度为20~40mg/ml的黄嘌呤氧化酶溶液与浓度为0.8~3mg/ml的所述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溶液以1:1~1:3的体积比进行充分混合,使得所述黄嘌呤氧化酶被吸附于所述铜金属有机纳米纤维材料的表面孔隙中;步骤2),将步骤1)制备获得的所述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复合物与浓度为0.1~0.3%wt海藻酸钠溶液,以2:1~4:1的体积比进行充分混合,获得处理溶液;步骤3),将步骤2)获得的处理溶液以3~6μl/cm2滴于所述玻碳电极的表面,获得所述工作电极;其中,所述玻碳电极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小于100mV。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检测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工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