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墙体的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507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古建筑墙体的加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平面外支撑;在原墙体和原木立柱之间设置对拉螺栓,对拉螺栓的两端分别穿过原墙体远离原木立柱一侧和原木立柱远离原墙体一侧;S2,原墙体点型加固;在原墙体上开设填充槽,填充槽贯通原墙体厚度设置,且填充槽均布于原墙体表面;在填充槽内放置预埋筋并浇筑细石混凝土,细石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填充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原墙体和原木立柱之间拉设对拉螺栓,将原墙体上受到的作用力传递给原木立柱,从而提高原墙体的抗倾覆能力;在原墙体上开设填充槽,然后布置预埋筋并浇筑细石混凝土,从而提高原墙体整体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墙体的加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古建筑加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古建筑墙体的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中国,很多古镇都保留着一些古建筑。在大兴土木的现在,我们需要保护古代建筑及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做到既让古代建筑文化保存于世,也让古代文化遗产产生现代价值。然而,一些古建筑由于使用年限较久、土地施工等原因,出现了侧倾、裂缝等强度问题。如今,古建筑的加固也成为了建筑师们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需要提供一种施工方案,能够对侧倾的古建筑墙体进行加固,从而延长古建筑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古建筑墙体的加固方法,能够提高古建筑墙体的结构强度和抗倾覆强度,从而延长古建筑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古建筑墙体的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平面外支撑在原墙体和原木立柱之间设置对拉螺栓,对拉螺栓的两端分别穿过原墙体远离原木立柱一侧和原木立柱远离原墙体一侧;S2,原墙体点型加固在原墙体上开设填充槽,填充槽贯通原墙体厚度设置,且填充槽均布于原墙体表面;在填充槽内放置预埋筋并浇筑细石混凝土,细石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填充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对拉螺栓将原墙体和原木立柱的受力结合为一体,使得原墙体上受到的作用力能够通过对拉螺栓传递到原木立柱上,从而提高了原墙体的抗倾覆强度。由于原墙体在长期使用后的强度会下降,在原墙体上开设填充槽,在填充槽内布置预埋筋并浇筑细石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强度而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压强度,从而提高了原墙体的整体强度,并且能够对原墙体表面产生的裂缝或者破碎的部位进行填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原墙体采用空斗墙的砌筑方法砌筑形成,且原墙体包括侧砌的斗砖和丁砖以及平砌的眠砖;所述斗砖和丁砖之间围绕形成有空腔;在所述S2的原墙体点型加固中,选择原墙体朝向原木立柱一侧的斗砖,使得空腔朝向原木立柱的一侧开口并形成填充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古建筑的墙体为了提高整体强度达到隔热等效果,同时减少砖块等材料的使用,通常会采用空斗墙的砌筑方法进行砌筑。本专利技术中的原墙体采用有眠空斗墙的砌筑方法,有眠空斗墙每隔1-3皮斗砖砌一皮眠砖,分别称为一眠一斗,一眠二斗,一眠三斗,其中一皮斗砖中含有贯通原墙体厚度设置的丁砖。而为了强度等方面进行考虑,通常采用一眠一斗的砌筑方式。眠砖是面积较大的侧面呈水平进行砌筑,而斗砖则是面积介于最大和最小之间的侧面呈水平进行砌筑,且同一皮中两块斗砖和两块丁砖依次首尾相接形成一个空腔,空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是一皮眠砖。将其中一块位于原墙体内侧的斗砖取出后,空腔朝向原木立柱的一侧即形成开口,细石混凝土从开口处浇筑到空腔内部,从而形成与填充块。由于填充块有5个面直接固定于原墙体上,所以填充块与原墙体的连接强度佳。并且,由于位于原墙体外侧的砖块仍然保留,所以原墙体外侧的风貌能够进行保留,从而能够在外观上最大程度地对古建筑进行保护。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S1的平面外支撑中,所述对拉螺栓的两端均固定有钢板,所述钢板分别抵紧于原墙体和原木立柱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扩大了对拉螺栓原墙体表面和原木立柱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力传递效果,防止原墙体和原木立柱表面受到集中荷载,能够对原墙体外侧和原木立柱进行保护,并且提高两者的受力同步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在地金玉原墙体上钢板上涂抹于青砖颜色一致的涂料,从而使得古建筑的风貌得以很好地保留。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S3,原墙体面型加固在原墙体朝向原木立柱的一侧固定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与原墙体上朝向原木立柱的一侧间隔设置;在钢筋网片远离原墙体一侧涂抹细石混凝土,待细石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内侧饰面层;所述钢筋网片嵌设于内侧饰面层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原墙体的结构强度,并且内侧饰面层能够提高原墙体的整体性,从而提高了原墙体内部斗砖、丁砖和眠砖的受力均匀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S2的原墙体点型加固中,所述填充块朝向原木立柱的一侧延伸至填充槽外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填充块与内侧饰面层之间的连接面积,增加了填充块与内侧饰面层之间的咬合力,从而增强了填充块与内侧饰面层之间的连接乾道姑,进而提高原墙体的结构强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S2的原墙体点型加固中,所述预埋筋的一端位于所述填充块内部,另一端朝向原木立柱延伸设置并位于所述填充块外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埋钢筋伸入到内层饰面层的内部,从而进一步提高填充块、原墙体和内层饰面层之间的连接强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S3的原墙体面型加固中,将钢筋网片与预埋筋进行搭接后,再涂抹细石混凝土形成内侧饰面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填充块与内层饰面层之间的连接强度,同事能够提高钢筋网片与原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原墙体的结构强度并且延长原墙体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对拉螺栓沿着原木立柱的高度方向均匀且间隔布置由多根,相邻的所述对拉螺栓之间的竖向间距为2.5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锦衣增强原墙体与原木立柱之前的连接效果,从而使得原墙体上的受力能够更好地传递到原木立柱上,从而增强原墙体的强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填充槽在原墙体表面,沿竖向和横向均匀形成有多个,相邻的填充槽之间的水平间距或者竖直间距均为1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原墙体的整体结构强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沿竖向的填充槽之间交错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强原墙体的整体结构强度。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在原墙体和原木立柱之间拉设对拉螺栓,将原墙体上受到的作用力传递给原木立柱,从而提高原墙体的抗倾覆能力;在原墙体上开设填充槽,然后布置预埋筋并浇筑细石混凝土,从而提高原墙体整体结构强度;2、在原墙体朝向原木立柱的一侧固定钢筋网片并涂抹西施混凝土,从而提高了原墙体的整体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原墙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加固完成后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图中,1、原墙体;11、斗砖;12、丁砖;13、眠砖;2、对拉螺栓;21、钢板;3、填充槽;4、预埋筋;5、填充块;6、钢筋网片;7、内侧饰面层;8、原木立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古建筑墙体的加固方法,其中原墙体1采用一眠一斗的空斗墙的砌筑方法砌筑形成。原墙体1包括侧砌的斗砖11和丁砖12以及平砌的眠砖13,即隔一皮斗砖11便砌一皮眠。斗砖11、丁砖12和眠砖13均采用相同的尺寸的青砖,眠砖13砌筑时将尺寸最大的一个平面水平放置进行砌筑,而斗砖11和丁砖12则是将尺寸介于最大和最小之间的一个平面水平放置进行砌筑。斗砖11和丁砖12的区别在于,斗砖11的最大平面沿着平行于原墙体1平面所在面进行砌筑,而丁砖12则是将最大面沿着垂直于原墙体1平面所在面进行砌筑。斗砖11和丁砖12之间围绕形成有空腔,且空腔的上下两侧通过两皮眠砖13进行封闭。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平面外支撑结合图2和图3,在原墙体1和原木立柱8上钻取通道,通道沿着原木立柱8的高度方向均匀且间隔布置,每两个相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古建筑墙体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平面外支撑在原墙体(1)和原木立柱(8)之间设置对拉螺栓(2),对拉螺栓(2)的两端分别穿过原墙体(1)远离原木立柱(8)一侧和原木 立柱(8)远离原墙体(1)一侧;S2,原墙体(1)点型加固在原墙体(1)上开设填充槽(3),填充槽(3)贯通原墙体(1)厚度设置,且填充槽(3)均布于原墙体(1)表面;在填充槽(3)内放置预埋筋(4)并浇筑细石混凝土,细石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填充块(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墙体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平面外支撑在原墙体(1)和原木立柱(8)之间设置对拉螺栓(2),对拉螺栓(2)的两端分别穿过原墙体(1)远离原木立柱(8)一侧和原木立柱(8)远离原墙体(1)一侧;S2,原墙体(1)点型加固在原墙体(1)上开设填充槽(3),填充槽(3)贯通原墙体(1)厚度设置,且填充槽(3)均布于原墙体(1)表面;在填充槽(3)内放置预埋筋(4)并浇筑细石混凝土,细石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填充块(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墙体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墙体(1)采用空斗墙的砌筑方法砌筑形成,且原墙体(1)包括侧砌的斗砖(11)和丁砖(12)以及平砌的眠砖(13);所述斗砖(11)和丁砖(12)之间围绕形成有空腔;在所述S2的原墙体(1)点型加固中,选择原墙体(1)朝向原木立柱(8)一侧的斗砖(11),使得空腔朝向原木立柱(8)的一侧开口并形成填充槽(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墙体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的平面外支撑中,所述对拉螺栓(2)的两端均固定有钢板(21),所述钢板(21)分别抵紧于原墙体(1)和原木立柱(8)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墙体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3,原墙体(1)面型加固;在原墙体(1)朝向原木立柱(8)的一侧固定钢筋网片(6),钢筋网片(6)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幽咪韩俊杰丁芳邱波葛阳春冯开来郦航宇房巍张鑫锋吴勇方鹏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安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