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螺血防生态护岸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4339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螺血防生态护岸系统,系统包括:在护坡常水位以下设置的植物隔离区,种植抑螺耐水草本;在护坡常水位以上设置的第一灭螺沟区域;在所述第一灭螺沟上方设置的第一生态混凝土保护区,种植抑螺湿生草本;在护坡高水位以上设置的第二灭螺沟区域;在所述第二灭螺沟区域以上设置的第二生态混凝土保护区,种植抑螺湿生草本;灭螺沟区域设置多行隔离沟,每行隔离沟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长条形或菱形隔离沟,每行隔离沟之间交错设置;隔离沟上方设置有拦螺网。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可以得到有效防止血吸虫病及其中间宿主钉螺的传播扩散以及河岸边坡的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水岸整治的生态、美观、增效、多能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螺血防生态护岸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抑螺血防生态护岸系统,属于水利血防
及湿地生态恢复
技术背景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传染病,在我国流行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等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14年,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四川、云南、江苏及湖北4省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以湖沼型流行区为主的安徽、江西和湖南3省尚处于疫情控制阶段。构成血吸虫病传播和流行因素有三个:一是要有传染源(病人、病畜)散布血吸虫卵;二是要有传播媒介,必须经过中间宿主-钉螺来传播;三是要有易感人群,接触“疫水”(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为疫水)而发病。目前防治血吸虫病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以疾病控制为主,通过药物治疗,治病救人;二是以环境控制为主,通过农林业措施来破坏钉螺的滋生环境,以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与蔓延。由于药物治疗存在重复感染的危险性,因此,单纯通过药物治疗难以达到控制血吸虫病感染的目的。钉螺随水系扩散,造成血吸虫病疫区扩大,是全球防制血吸虫病的一大难题。在我国湖区消灭血吸虫病工作中,钉螺扩散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湖区五省是我国粮、棉、油生产基地,由于这些地区的钉螺扩散,钉螺面积增加,造成疫区范围扩大,致使生产力受到严重威胁,极大地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在维护河湖水系生态环境的同时,进行人工抑螺,通过减少钉螺数量来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是目前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维护河湖生境的重要需求。现有技术中存在通过种植抑螺植物来减少钉螺数量的手段,但是这种手段抑螺效果不明显,不能有效防止血吸虫病的传播。CN1673462A公开了一种涵闸及渠道输水工程灭螺方法及沉螺池,其通过设置沉螺池来从水体中的各种夹杂物、携带物上有效地将钉螺分离和截流下来,同时保证正常的灌溉作业,但是这种方法作业量大,且对于江河、湖泊及水库堤岸,存在加重水土流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过本技术技术方案可以得到有效防止血吸虫病及其中间宿主钉螺的传播扩散以及河岸边坡的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水岸整治的生态、美观、增效、多能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提出一种抑螺血防生态护岸系统,系统包括:在护坡常水位以下设置的植物隔离区,种植抑螺耐水草本;在护坡常水位以上设置的第一灭螺沟区域;在所述第一灭螺沟上方设置的第一生态混凝土保护区,种植抑螺湿生草本;在护坡高水位以上设置的第二灭螺沟区域;在所述第二灭螺沟区域以上设置的第二生态混凝土保护区,种植抑螺湿生草本。所述灭螺沟区域设置多行隔离沟,每行隔离沟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长条形或菱形隔离沟,每行隔离沟之间交错设置。这种交错设置可以有效抑螺,并且又减少了对护岸强度的损害,可以防止水土的流失。优选隔离沟上方设置有拦螺网,拦螺网设置在隔离沟中间纵向方向上,利用钉螺受惊沉降的特点,从水体中的各种夹杂物、携带物上有效地将钉螺分离和截流下来。隔离沟的尺寸可以根据当地水文条件及地形设置,例如长30-100cm,宽30-50cm,深50-100cm。拦螺网的高度可根据当地水位变化差设计,例如可为20-60cm,优选为30cm。优选拦螺网为漂浮网,其通过浮球跟随水位的变化漂浮在水面上。通过漂浮拦螺网的设计,丰水期时,第一隔离沟可以大量拦截钉螺,有效减少蔓延到浅水区域的洲滩地区的钉螺。优选在隔离沟中设置有灭螺药物自动投放装置,用于每隔三个月定期投放灭螺药物,在春季钉螺产卵的3月至于5月期间,增加投放频次,每隔一个月投放一次,所述药物选用对环境无害的植物制剂。植物制剂是具有杀螺作用的植物制剂比如麻风树、枫杨、夹竹桃、黄姜、羊蹄、盾叶薯蓣、禾叶山麦冬和竹节香附等的根、茎、叶等提取物或水浸液,也可以为麻风树果实的甲醇提取物,还可采用多种植物灭螺剂联合使用或者将植物灭螺剂与低浓度的化学灭螺剂联合使用。植物制剂可为液剂或者粉剂。优选在隔离沟中投放灭螺药物缓释剂。优选隔离沟的建筑材料中包括灭螺药物缓释剂。缓释剂是先将药物制成小的颗粒,分作数份,大部分分别包上厚薄不同的缓慢溶解的包衣,少部分不包衣作为速释部分。取上述颗粒以一定比例混合,这样各种药物颗粒便像接力跑一样持续发挥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所述包衣材料可为高分子聚合物,如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聚乙烯醇等。所述包衣材料也可采用淀粉、缓释碳材料。优选所述生态混凝土保护区采用利于抑螺湿生草本生长的生态混凝土。优选所述生态混凝土中包括灭螺药物缓释剂,所述药物选用对环境无害的植物制剂。其中,所述抑螺湿生草本优选紫云英。其中,所述生态混凝土优选为双层结构,下层空隙大,空隙内填充适于种子生长土壤混合物,上层空隙小,空隙内可放置包衣种子。第一生态混凝土保护区的生态混凝土空隙相对疏松,抑螺湿生草本种植密度相对第二生态混凝土保护区稀疏。这样,增大了混凝土的强度,可以更有效的对抗风浪,防止水土流失。本技术的血防生态护岸系统提出一种既抑螺防螺,防止血吸虫病扩散,又改善环境的双效水岸护坡结构,以实现水岸整治的生态、美观、增效、多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抑螺血防生态护岸系统。图2为本技术的灭螺沟区域结构。图中,1为常水位,2为高水位,3为第一灭螺沟区域,4为第二灭螺沟区域,5为第一生态混凝土保护区,6为第二生态混凝土保护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抑螺血防生态护岸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在护坡常水位1以下的植物隔离区,种植抑螺耐水草本,在护坡常水位1以上的第一灭螺沟区域3,第一灭螺沟区域3上方设置的第一生态混凝土保护区5,种植抑螺湿生草本,在护坡高水位2以上设置的第二条灭螺沟区域4,第二条灭螺沟区域4以上设置的第二生态混凝土保护区6,种植抑螺湿生草本。隔离沟上方设置有拦螺网,拦螺网设置在隔离沟中间纵向方向上,利用钉螺受惊沉降的特点,从水体中的各种夹杂物、携带物上有效地将钉螺分离和截流下来。隔离沟的尺寸为长50cm,宽40cm,深60cm。拦螺网的高度为30cm。拦螺网为漂浮网,其通过浮球跟随水位的变化漂浮在水面上。在隔离沟中设置有灭螺药物自动投放装置,用于每隔三个月定期投放灭螺药物,在春季钉螺产卵的3月至于5月期间,增加投放频次,每隔一个月投放一次,所述药物选用对环境无害的植物制剂。植物制剂是具有杀螺作用的植物比如麻风树、枫杨、夹竹桃、黄姜、羊蹄、盾叶薯蓣、禾叶山麦冬和竹节香附等的根、茎、叶等提取物或水浸液,也可以为麻风树果实的甲醇提取物,还可采用多种植物灭螺剂联合使用或者将植物灭螺剂与低浓度的化学灭螺剂联合使用。植物制剂可为液剂或者粉剂。在隔离沟中投放灭螺药物缓释剂。隔离沟的建筑材料中包括灭螺药物缓释剂。缓释剂是先将药物制成小的颗粒,分作数份,大部分分别包上厚薄不同的缓慢溶解的包衣,少部分不包衣作为速释部分。取上述颗粒以一定比例混合,这样各种药物颗粒便像接力跑一样持续发挥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所述包衣材料可为高分子聚合物,如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聚乙烯醇等。所述包衣材料也可采用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抑螺血防生态护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在护坡常水位以下设置的植物隔离区,种植抑螺耐水草本;在护坡常水位以上设置的第一灭螺沟区域;在所述第一灭螺沟上方设置的第一生态混凝土保护区,种植抑螺湿生草本;在护坡高水位以上设置的第二灭螺沟区域;在所述第二灭螺沟区域以上设置的第二生态混凝土保护区,种植抑螺湿生草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螺血防生态护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在护坡常水位以下设置的植物隔离区,种植抑螺耐水草本;在护坡常水位以上设置的第一灭螺沟区域;在所述第一灭螺沟上方设置的第一生态混凝土保护区,种植抑螺湿生草本;在护坡高水位以上设置的第二灭螺沟区域;在所述第二灭螺沟区域以上设置的第二生态混凝土保护区,种植抑螺湿生草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螺血防生态护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螺沟区域设置多行隔离沟,每行隔离沟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隔离沟,每行隔离沟之间交错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螺血防生态护岸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娟周银军章运超朱孔贤何秀玲闵凤阳闫霞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