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及输送装置,包括破碎装置和输送装置;输送装置通过支架固定在地面上,输送装置包括在支架上的传送带,支架顶部有开口且上方安装有破碎装置,传送带一端进料端位于破碎装置的输料口处,另一端的出料端设置有搅拌器,在支架顶部有若干组顶部传动辊,位于支架顶部设置有若干底部传动辊,每组顶部传动辊由中间的中间传动辊以及位于中间传动辊两侧的侧边传动辊组成,侧边传动辊一端靠近中间传动辊的端部,另一端背离中间传动辊并斜向上延伸;支架顶部开口设置有向内侧斜下方延伸的挡料件,挡料件的中部安装有角钢,角钢的开口朝向挡料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土壤在处理过程中掉落至设备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及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及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污染物通过各种来源向土壤介质累积。特别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的变化,大量工业场地改变用途进行开发利用,由此带来严重的工业场地污染问题。目前,在一些土壤修复设备存在如下问题:1、破碎的土壤经传输带运输过程中,边缘处的土壤经常会产生掉落,同时单位时间内输送量较小;2、破碎的土壤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传输带进行后续的输送,由于破碎过程中对土壤的作用力较大,导致土壤被击飞至设备外,不利于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及输送装置,包括破碎装置和输送装置,破碎装置箱体的顶部一侧为进料口,底部为输料口,箱体内部由上至下安装有若干根转轴,各转轴分别由安装在箱体侧面的若干个第一电机来分别驱动,每个电机的转速能够独立调整;输送装置通过支架固定在地面上,输送装置包括在支架上的传送带,支架顶部有开口且上方安装有破碎装置,传送带一端进料端位于破碎装置的输料口处,另一端的出料端设置有搅拌器,在支架顶部有若干组顶部传动辊,位于支架顶部设置有若干底部传动辊,每组顶部传动辊由中间的中间传动辊以及位于中间传动辊两侧的侧边传动辊组成,侧边传动辊一端靠近中间传动辊的端部,另一端背离中间传动辊并斜向上延伸;支架顶部开口设置有向内侧斜下方延伸的挡料件,挡料件的中部安装有角钢,角钢的开口朝向挡料件。进一步的,挡料件由金属件和安装在金属件下部的橡胶件组成,金属件固定在支架的开口侧,橡胶件压在顶部传动辊上的传送带上表面。进一步的,角钢的一端垂直于地面,另一边的末梢固定在挡料件的中部。进一步的,破碎装置最上端的转轴上安装有旋切刀组件,其余的转轴上安装有滚子锤组件。进一步的,破碎装置箱体内部由上至下安装有4根转轴,任意2根上下相邻的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且下方3根转轴之间构成等边三角形。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传送辊呈U形,其上的传送带在重力作用下被土壤压成U型,能够运输更多的土壤,同时也可以避免传送带边缘处的土壤掉落;2、在传送带支架上设置有挡料件和角钢,可以避免上方破碎的土壤溅落至设备外,同时挡料件底部的橡胶件也可以起到压板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实施例中,采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及输送装置的土壤修复产线的侧视图;图2为一实施例中,采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及输送装置的土壤修复产线的立体图;图3为对应图2中虚线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示出了破碎装置的旋切刀组件及滚子锤组件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破碎装置安装在传送带支架上的剖面图;图6为传送带支架上的剖面图;图7为挡料件及其角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及输送装置10,包括破碎装置7和输送装置10,破碎装置7箱体的顶部一侧为进料口,底部为输料口,箱体内部由上至下安装有若干根转轴,各转轴分别由安装在箱体侧面的若干个第一电机来分别驱动,每个电机的转速能够独立调整;输送装置10通过支架固定在地面上,输送装置10包括在支架18上的传送带13,支架顶部有开口且上方安装有破碎装置7,传送带13一端进料端位于破碎装置7的输料口处,另一端的出料端设置有搅拌器11,在支架顶部设置有若干组顶部传动辊,位于支架顶部设置有若干底部传动辊16,每组顶部传动辊由中间的中间传动辊15以及位于中间传动辊15两侧的侧边传动辊14组成,侧边传动辊14一端靠近中间传动辊15的端部,另一端背离中间传动辊15并斜向上延伸;支架顶部开口设置有向内侧斜下方延伸的挡料件19,挡料件19的中部安装有角钢17,角钢17的开口朝向挡料件19。传送带13在运输过程中,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垂,由于顶部传动辊呈U形,因此传送带13上层也是呈U形来运输土壤,避免了土壤掉落出来,同时提高了输送量。此外,挡料件19和角钢17也避免了经破碎装置7破碎处理的土壤溅落至设备外。输送装置10抬高处由地面上的支架12固定。在本技术中,角钢17的一端垂直于地面,另一边的末梢固定在挡料件19的中部。可选的,挡料件19由金属件19a和安装在金属件下部的橡胶件19b组成,金属件固定在支架的开口侧,橡胶件压在顶部传动辊上的传送带13上表面。破碎装置7箱体内部由上至下安装有4根转轴,任意2根上下相邻的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且下方3根转轴之间构成等边三角形。破碎装置7最上端的转轴上安装有旋切刀组件7a,其余的转轴上安装有滚子锤组件7b。为图示简便,仅在图4-5中示出上方旋切刀组件7a和下方一个滚子锤组件7b。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污染土壤被投放到进料斗1中,进料斗1中的振动筛2对污染土壤进行振动处理,一方面筛除土壤中较大的块状物,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土壤进行初步破碎。之后掉落至传送带6上,由传送带6运输至破碎装置7。污染土壤在传送带6的运输过程中,会经过除铁装置4和加药装置5进行除铁和加药处理。除铁装置4收集的铁丝通过收集盒8集中收集起来。经过除铁和加药的污染土壤经过传送带输送到末端的破碎装置7。土壤从破碎装置7的进料口被输送进去并在重力作用下自由落体。破碎装置7中含有4个转轴,最上端的转轴上安装有旋切刀组件,其余的转轴上安装有滚子锤组件,土壤在下落过程中,依次经过各转轴的多次破碎处理,将土壤进一步破碎。经过破碎装置7破碎处理后的土壤从底部的出料口继续由传送带13进行传输,传送带13将土壤抬升输送到末端的搅拌器11进行再次搅拌破碎后输出。以上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及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破碎装置和输送装置,破碎装置箱体的顶部一侧为进料口,底部为输料口,箱体内部由上至下安装有若干根转轴,各转轴分别由安装在箱体侧面的若干个第一电机来分别驱动,每个电机的转速能够独立调整;输送装置通过支架固定在地面上,输送装置包括在支架上的传送带,支架顶部有开口且上方安装有破碎装置,传送带一端进料端位于破碎装置的输料口处,另一端的出料端设置有搅拌器,在支架顶部有若干组顶部传动辊,位于支架顶部设置有若干底部传动辊,每组顶部传动辊由中间的中间传动辊以及位于中间传动辊两侧的侧边传动辊组成,侧边传动辊一端靠近中间传动辊的端部,另一端背离中间传动辊并斜向上延伸;支架顶部开口设置有向内侧斜下方延伸的挡料件,挡料件的中部安装有角钢,角钢的开口朝向挡料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及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破碎装置和输送装置,破碎装置箱体的顶部一侧为进料口,底部为输料口,箱体内部由上至下安装有若干根转轴,各转轴分别由安装在箱体侧面的若干个第一电机来分别驱动,每个电机的转速能够独立调整;输送装置通过支架固定在地面上,输送装置包括在支架上的传送带,支架顶部有开口且上方安装有破碎装置,传送带一端进料端位于破碎装置的输料口处,另一端的出料端设置有搅拌器,在支架顶部有若干组顶部传动辊,位于支架顶部设置有若干底部传动辊,每组顶部传动辊由中间的中间传动辊以及位于中间传动辊两侧的侧边传动辊组成,侧边传动辊一端靠近中间传动辊的端部,另一端背离中间传动辊并斜向上延伸;支架顶部开口设置有向内侧斜下方延伸的挡料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培硕,胡业灏,金闻豪,马凯,孙林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钢汽车检测修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