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镜下ESD术后可预防食管狭窄的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3533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0:29
一种胃镜下ESD术后可预防食管狭窄的器械,用于食管癌粘膜下剥离术的后期愈合中,防止食管收缩狭窄,包括3个球囊,所述每个球囊内设有一根充气管,所述3根充气管互不连通,每根充气管上设有通孔,通孔连通充气管与球囊,3个球囊分别位于胸腔的上、中、下三段,用于撑起整个食管壁。增设引流管、胃管、十二指肠管,引流管用于引出唾液,胃管用于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或液体,十二指肠管用于为患者输送营养。总之,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An instrument for preventing esophageal stricture after ESD under gastroscope

An instrument for preventing esophageal stricture after ESD under gastroscope is used to prevent esophageal stricture during the late healing of submucosal dissection of esophageal cancer, including three balloons. Each balloon is equipped with an inflatable tube. The three inflatable tubes are not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Each inflatable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which connects the inflatable tube with the balloon. The three balloons are located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thoracic cavity respectively. Three segments are used to support the entire esophageal wall. Additional drainage tube, gastric tube, duodenal tube, drainage tube for saliva, gastric tube for gas or liquid 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duodenal tube for nutrition delivery for patients. In a word,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is suitabl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胃镜下ESD术后可预防食管狭窄的器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特别是在食管癌粘膜下剥离术的后期愈合中,防止食管收缩狭窄的器械。
技术介绍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也是临床应用前景很好的技术,让更多的早期消化道癌能够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ESD与剖腹手术及以往EMR等内镜治疗方法比较,具有一下优点:1、创伤小;2、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3、使医生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4、对于面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进行96%以上的切除率,以减小复发概率。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对消化道癌症发病大国来说,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各个医院已经广泛开展,对消化道癌症的防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ESD技术是将浸润深度未超过粘膜下层的病变,自固有肌层以上完整的切除,切除后,手术部位会形成人工溃疡,溃疡慢慢愈合,形成瘢痕;食管病变、胃食管结合部、及胃体小弯侧病变,都会在切除后被形成的人工溃疡瘢痕会引起腔道的不同程度的狭窄,面积越大、环绕腔道的程度越厉害,术后狭窄就越突出,尤其是环周病变更甚。当然,这种狭窄病变在术中也会采取喷洒或注射激素的方式来进行预防,但效果不是很好,仍然会影响患者的进食、进水,这对瘢痕体质的患者而言,造成的后果可能更大,以致病人需要反复进行切口、金属支架扩张等手术,使患者痛苦不堪。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胃镜下ESD术后可预防食管狭窄的器械,其结构简单,能够在愈合过程中撑开食管壁、防止食管瘢痕黏连狭窄。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胃镜下ESD术后可预防食管狭窄的器械,包括球囊,球囊内设有一根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上设有通孔,通孔连通充气管与球囊。上述胃镜下ESD术后可预防食管狭窄的器械,所述球囊的数量为三个,分别称之为上球囊、中球囊和下球囊;各球囊为防黏连材料制成,其形状为长圆形,分为左中右三段,球囊的左右两段壁厚为0.1-0.5mm,球囊的中段设有加厚层,加厚层的壁厚为1-2mm。上述胃镜下ESD术后可预防食管狭窄的器械,所述充气管包裹在护套内,所述护套长55-65cm,护套的起始端为门齿部,上球囊长4-6cm,上球囊的中心距门齿部17-19cm,中球囊长11-13cm,中球囊的中心距门齿部21-23cm,下球囊长10-12cm,下球囊的中心距门齿部34-36cm。上述胃镜下ESD术后可预防食管狭窄的器械,增设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穿过球囊包裹在护套内,引流管上设有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位于球囊的上端。上述胃镜下ESD术后可预防食管狭窄的器械,增设胃管,所述胃管位于护套内,胃管末端的管壁上设有侧孔。上述胃镜下ESD术后可预防食管狭窄的器械,增设十二指肠管,十二指肠管位于护套内,所述十二指肠管末端的管壁上设有侧孔。上述胃镜下ESD术后可预防食管狭窄的器械,所述充气管的充气口连接一个充气控制电路,所述充气控制电路包括气泵、气泵电机M、中间继电器J1、时间继电器SJ和压力传感器PJ;所述中间继电器J1、时间继电器SJ由启动按键QA和停止按键TA控制其通断;所述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J1-2与气泵电机M串接,气泵电机M驱动气泵旋转进行充气加压;所述充气管的充气管路中设有电磁阀DF,电磁阀的控制线圈DF并联在气泵电机M上,当气泵电机通电运转时,电磁阀DF也得电动作;所述压力传感器PS连通在充气管路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常闭触点PS-1、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J1-1和时间继电器SJ延时开启的常闭触点SJ1-1串联后并接在启动按键QA上。上述胃镜下ESD术后可预防食管狭窄的器械,在所述时间继电器SJ的第4管脚上,连接暂停按键ZT。上述胃镜下ESD术后可预防食管狭窄的器械,所述各球囊充气后最大直径为1.8cm,略大于食管壁的内径。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设置1-3个球囊,用于食管粘膜手术后撑起狭窄的瘢痕部防止黏连。3个球囊分别位于胸腔的上、中、下三段,3个球囊分别位于护套距门齿部17-19cm处、21-23cm处、34-36cm处,对应食管不同部位的手术、以撑起相应部位的食管壁。如果手术只剥离了一部分消化道粘膜时,根据需要可以使用一、两个球囊,只要能够覆盖手术部位即可。撑开的球囊能够顶住食管壁愈合的收缩力,使创面愈合在医生希望的直径上,起到防狭窄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压迫止血及胃肠减压的作用。球囊在充气时,利用本专利技术设置的充气控制电路采用间断充气模式,即充气一段时间,放气缓冲一下、再充气、再放气,周而复始。本专利技术的器械在作食管撑开康复时,还可设置唾液引流孔,把被球囊阻隔的唾液吸出;配合设置十二指肠囊用于为病人输送营养物、设置胃囊用于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或液体,降低胃肠道内压力。本专利技术可大幅提高食管粘膜剥离患者生活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球囊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胃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十二指肠管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控制电路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球囊充气后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各个标号分别表示为:1、球囊,1-2、上球囊,1-2、中球囊,1-3、下球囊,2、胃管,3、加厚层,4、充气管,5、通孔,6、引流管,7、引流孔,8、管壁,9、侧孔,10、十二指肠管,11、护套,12、门齿部,QA、启动按键,TA、停止按键,J、中间继电器,J1-1、J1-2、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SJ、时间继电器,SJ1-1、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M、气泵电机,PJ、压力传感器,PJ-1、压力传感器常开触点,ZT、暂停按键,DF、电磁阀,PS-1、压力传感器的触点。具体实施方式参阅附图1,本专利技术包括球囊1,球囊1内设有一根充气管4,所述充气管4上设有通孔5,通孔5连通充气管4与球囊1,球囊1充气后撑起瘢痕部,预防增生。所述球囊1的数量为三个,分别称之为上球囊1-1、中球囊1-2和下球囊1-3,所述每个球囊1内设有一根充气管4,所述3根充气管4互不连通,每根充气管4上设有通孔5,通孔5连通充气管4与球囊1。各球囊1为防黏连材料制成,其形状为长圆形,分为左中右三段,球囊1的左右两段壁厚为0.1-0.5mm,球囊1的中段设有加厚层3,加厚层3的壁厚为1-2mm,球囊1充气后,球囊1为两端宽中心窄的葫芦形,瘢痕在伤口的两端较容易产生,较宽的球囊两端撑起伤口的两端,防止瘢痕增生。所述充气管4包裹在护套11内,所述护套11长55-65cm,护套11的起始端为门齿部12,上球囊1-1长4-6cm,上球囊1-1的中心距门齿部17-19cm,中球囊1-2长11-13cm,中球囊1-2的中心距门齿部21-23cm,下球囊1-3长10-12cm,下球囊1-3的中心距门齿部34-36cm。球囊放入食管后,门齿部12位于人体的门齿部位,上球囊1-1位于胸腔的上部,用于撑起上部食管,中球囊1-2位于胸腔的中部,用于撑起中部食管,下球囊1-3位于胸腔的下部,用于撑起下部食管。三个球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分别使用,也可组合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管4连接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胃镜下ESD术后可预防食管狭窄的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囊(1),球囊(1)内设有一根充气管(4),所述充气管(4)上设有通孔(5),通孔(5)连通充气管(4)与球囊(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胃镜下ESD术后可预防食管狭窄的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囊(1),球囊(1)内设有一根充气管(4),所述充气管(4)上设有通孔(5),通孔(5)连通充气管(4)与球囊(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镜下ESD术后可预防食管狭窄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1)的数量为三个,分别称之为上球囊(1-1)、中球囊(1-2)和下球囊(1-3);各球囊(1)为防黏连材料制成,其形状为长圆形,分为左中右三段,球囊(1)的左右两段壁厚为0.1-0.5mm,球囊(1)的中段设有加厚层(3),加厚层(3)的壁厚为1-2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胃镜下ESD术后可预防食管狭窄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4)包裹在护套(11)内,所述护套(11)长55-65cm,护套(11)的起始端为门齿部(12),上球囊(1-1)长4-6cm,上球囊(1-1)的中心距门齿部(12)17-19cm,中球囊(1-2)长11-13cm,中球囊(1-2)的中心距门齿部(12)21-23cm,下球囊(1-3)长10-12cm,下球囊(1-3)的中心距门齿部(12)34-36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胃镜下ESD术后可预防食管狭窄的器械,其特征在于,增设引流管(6),所述引流管(6)穿过球囊(1)包裹在护套(11)内,引流管(6)上设有引流孔(7),所述引流孔(7)位于球囊(1)的上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胃镜下ESD术后可预防食管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文静姚冬梅田慧杨涛马会会刘学臣毛盼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