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胀紧的固定钎及装有该固定钎的支点架设装置
本技术属于救援绳索架设
,尤其涉及一种可胀紧的固定钎及装有该固定钎的支点架设装置。
技术介绍
在峡谷、河道、高层建筑物、抗洪抢险等大跨度大空间灾害事故救援中,救援官兵无法到达被救人员所在地,通常采用横渡救援的方式开展救援。横渡救援的前提就是架设符合安全标准的横渡绳索,因救援时间、地点和气候的不确定性,架设长距离绳索的难度非常大,救援人员往往利用三脚架、树木、大石块等制作救援绳端支点,张紧救援绳索。往往由于救援现场的条件限制,并不能找到合适的支点,且人力拉紧救援绳索费时费力,却往往达不到横渡时绳索张紧力要求,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能够快速架设支点、快速收绳张紧、同时又能检测绳索张力的装置,以减轻消防官兵的体力消耗,帮助横渡救援的快速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胀紧的固定钎及装该固定钎的支点架设装置,能够快速的架设救援绳索,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可胀紧的固定钎,包括:推压杆、固定钎上节、固定钎下节、铰点支撑座、回转轴、入地爪;固定钎下节通过螺纹与固定钎上节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胀紧的固定钎,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压杆(1‑1)、固定钎上节(1‑2)、固定钎下节(1‑3)、铰点支撑座(1‑4)、回转轴(1‑5)、入地爪(1‑6);固定钎下节(1‑3)通过螺纹与固定钎上节(1‑2)相连接,铰点支撑座(1‑4)安装在固定钎下节(1‑3)内并可在固定钎下节(1‑3)的内侧滑动,铰点支撑座(1‑4)与推压杆(1‑1)相连,推压杆(1‑1)穿过固定钎上节(1‑2);在固定钎下节(1‑3)的侧壁上开有长槽(1‑7),入地爪(1‑6)上端与铰点支撑座(1‑4)铰接,其下端从长槽(1‑7)内伸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胀紧的固定钎,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压杆(1-1)、固定钎上节(1-2)、固定钎下节(1-3)、铰点支撑座(1-4)、回转轴(1-5)、入地爪(1-6);固定钎下节(1-3)通过螺纹与固定钎上节(1-2)相连接,铰点支撑座(1-4)安装在固定钎下节(1-3)内并可在固定钎下节(1-3)的内侧滑动,铰点支撑座(1-4)与推压杆(1-1)相连,推压杆(1-1)穿过固定钎上节(1-2);在固定钎下节(1-3)的侧壁上开有长槽(1-7),入地爪(1-6)上端与铰点支撑座(1-4)铰接,其下端从长槽(1-7)内伸出。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胀紧的固定钎,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地爪(1-6)的数量为3个,围绕支撑座(1-4)均匀分布。3.一种装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胀紧的固定钎的支点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钎(1)、底板(2)、绞盘装置(3)、大侧板(4)、小侧板(5)、收绳装置(6)、张紧装置(7)、锁死装置(8)以及限位装置(9);在底板(2)的两端设有U型槽(2-1),固定钎(1)的上端卡在U型槽(2-1)中并通过挂钩(2-2)将两侧固定钎(1)相连;大侧板(4)和小侧板(5)通过内六角螺栓安装在底板(2)上;绞盘装置(3)安装在小侧板(5)上;收绳装置(6)和张紧装置(7)均安装在底板(2)上,限位装置(9)安装在底板(2)的下方,锁死装置(8)安装在大侧板(4)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有可胀紧的固定钎的支点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盘装置(3)包括手柄(3-1)、手柄杆(3-2)、小齿轮轴(3-3)、小齿轮(3-11)、大齿轮轴(3-5)、大齿轮(3-6)、棘轮(3-4)、第一棘爪(3-7)和第二棘爪(3-8);小齿轮轴(3-3)穿过小侧板(5)与大侧板(4),在小齿轮轴(3-3)与大侧板(4)和小侧板(5)的接触位置安装有小轴套(3-9),小轴套(3-9)套在小齿轮轴(3-3)上;棘轮(3-4)和小齿轮(3-11)固定在小齿轮轴(3-3)上,棘轮(3-4)安装在小侧板(5)的外侧,小齿轮(3-11)安装在小侧板(5)的内侧;第一棘爪(3-7)和第二棘爪(3-8)均设置在小侧板(5)的外侧,并与棘轮(3-4)配合;大齿轮轴(3-5)穿过小侧板(5)与大侧板(4)上的安装孔,在该安装孔内固定有轴承(3-10),轴承(3-10)套在大齿轮轴(3-5)上;大齿轮(3-6)固定在大齿轮轴(3-5)上,并安装在大侧板(4)内侧,与小齿轮(3-11)相配合;手柄杆(3-2)的一端固定在小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涛,李二洋,张良山,刘德政,王中任,刘海生,肖光润,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