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俊刚专利>正文

一种护颈温蒸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3248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2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护颈温蒸仪,包括:一柔性板体,内侧设有一空腔,长度方向两侧边分别凸设有一凸片,宽度方向一侧侧壁上开设插孔;一加热芯片,设置于空腔内;加热膜,包覆于加热芯片表面;一加热线,一端与加热芯片电连接;电源,与加热线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护颈温蒸仪用于缓解颈椎疲劳,软组织僵硬,缓解颈部疼痛,加速循环,促进淋巴代谢,它通过长效温蒸空气回流循环、排汗、排毒,快速缓解疲劳、僵硬、疼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颈温蒸仪
本技术属于人体颈部护理
,涉及一种护颈温蒸仪。
技术介绍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目前市场现有各种调整护理颈椎的产品;有加温的,按摩的,艾灸的,中药的,膏药的,唯一没有针对整个颈椎起到缓解的产品。对于颈椎护理,目前国内主要存在如下专利文献:授权公告号为CN204542801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颈部熏蒸保健治疗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工作面上设有支撑颈部的凹槽,所述凹槽表面为圆弧形,所述凹槽前端设有支撑头部的枕头,所述枕头的表面低于凹槽的表面,所述凹槽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按摩垫、加热垫和防潮垫,所述加热垫与防潮垫之间设有药物贮存袋,所述药物贮存袋内放置有药包,所述药物贮存袋侧面设有开口,所述药包从开口放入或取出。本技术针对患处进行局部治疗,大大节省药物和热能,提高治疗效果,治疗过程成本较低,而且使用方便,蒸气温度较低,更加安全。然而,该专利所提供的治疗器,其只能针对颈部局部进行熏蒸,熏蒸面积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颈温蒸仪,解决了现有颈椎护理产品无法对整个颈椎进行护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护颈温蒸仪,所述护颈温蒸仪用于缓解颈椎疲劳,软组织僵硬,缓解颈部疼痛,加速循环,促进淋巴代谢,它通过长效温蒸空气回流循环、排汗、排毒,快速缓解疲劳、僵硬、疼痛。具体地,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护颈温蒸仪,所述护颈温蒸仪包括:一柔性板体,内侧沿柔性板体长度方向设有一空腔,其长度方向两侧边分别中部分别沿柔性板体宽度方向凸设有一凸片,其宽度方向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一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插孔;一加热芯片,设置于所述柔性板体空腔内;加热膜,包覆于所述加热芯片表面;一加热线,一端由所述柔性板体插孔伸入空腔并与加热芯片电连接;电源,与所述加热线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柔性板体宽度方向两端对接形成一可环设于人体颈部的环形脖套,电源通过加热线对加热芯片供电、加热,形成对人体颈部的加热、温蒸,两凸片与人体颈部颈椎部位相贴附。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板体一表面设置有若干散热槽。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槽由若干沿柔性板体长度方向设置并沿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的横向凸条、若干沿柔性板体宽度方向设置并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纵向凸条纵横交错形成。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板体对应各散热槽底面的表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与空腔连通的散热孔。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板体为食品级硅胶板。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芯片为PI芯片。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膜为聚酰亚胺加热膜。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板体宽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锁定脖套的、彼此配合的锁合件。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板体、加热芯片及加热膜为一体式结构。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采用长效温蒸原理,设计构造采用食品级人体硅胶作为柔性板体,采用加热芯片配合加热膜,通过模具加工定型。采用人工合成食品级人体硅胶;无毒、无害、无异味,采用PI芯片聚酰亚胺加热膜;安全无危害,持续恒温+自动调节;根据人体解剖位、颈部结构设计,柔软贴合颈部皮肤,整个周长,高度适合颈椎解剖位,对整个颈部温蒸,佩戴时间10~20分钟,它通过长效温蒸空气回流循环、排汗、排毒,快速缓解疲劳、僵硬、疼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护颈温蒸仪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护颈温蒸仪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实施例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护颈温蒸仪,所述护颈温蒸仪包括:一柔性板体1,内侧沿柔性板体1长度方向设有一空腔(未图示),其长度方向两侧边分别中部分别沿柔性板体1宽度方向凸设有一凸片11,其宽度方向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一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插孔(未图示);一加热芯片2,设置于所述柔性板体1空腔内;加热膜(未图示),包覆于所述加热芯片2表面;一加热线(未图示),一端由所述柔性板体1插孔伸入空腔并与加热芯片2电连接;电源(未图示),与所述加热线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柔性板体1宽度方向两端对接形成一可环设于人体颈部的环形脖套(未图示),电源通过加热线对加热芯片2供电、加热,形成对人体颈部的加热、温蒸,两凸片11与人体颈部颈椎部位相贴附。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板体1一表面设置有若干散热槽12。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槽12由若干沿柔性板体1长度方向设置并沿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的横向凸条13、若干沿柔性板体1宽度方向设置并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纵向凸条14纵横交错形成。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板体1为食品级硅胶板。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芯片2为PI芯片。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膜为聚酰亚胺加热膜。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板体1、加热芯片2及加热膜为一体式结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护颈温蒸仪的使用方法如下:将柔性板体1两端对接,形成护套环设于人体颈部,开通电源,对加热芯片2进行加热,对整个颈部温蒸,佩戴时间10~20分钟,它通过长效温蒸空气回流循环、排汗、排毒,快速缓解疲劳、僵硬、疼痛。实施例2所述柔性板体1对应各散热槽12底面的表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与空腔连通的散热孔15。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3所述柔性板体1宽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锁定脖套的、彼此配合的锁合件(未图示)。其余同实施例1。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颈温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护颈温蒸仪包括:一柔性板体,内侧沿柔性板体长度方向设有一空腔,其长度方向两侧边分别中部分别沿柔性板体宽度方向凸设有一凸片,其宽度方向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一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插孔;一加热芯片,设置于所述柔性板体空腔内;加热膜,包覆于所述加热芯片表面;一加热线,一端由所述柔性板体插孔伸入空腔并与加热芯片电连接;电源,与所述加热线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柔性板体宽度方向两端对接形成一可环设于人体颈部的环形脖套,电源通过加热线对加热芯片供电、加热,形成对人体颈部的加热、温蒸,两凸片与人体颈部颈椎部位相贴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颈温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护颈温蒸仪包括:一柔性板体,内侧沿柔性板体长度方向设有一空腔,其长度方向两侧边分别中部分别沿柔性板体宽度方向凸设有一凸片,其宽度方向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一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插孔;一加热芯片,设置于所述柔性板体空腔内;加热膜,包覆于所述加热芯片表面;一加热线,一端由所述柔性板体插孔伸入空腔并与加热芯片电连接;电源,与所述加热线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柔性板体宽度方向两端对接形成一可环设于人体颈部的环形脖套,电源通过加热线对加热芯片供电、加热,形成对人体颈部的加热、温蒸,两凸片与人体颈部颈椎部位相贴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颈温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板体一表面设置有若干散热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颈温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由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俊刚
申请(专利权)人:马俊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