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STM32的牵引式导盲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3243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2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STM32的牵引式导盲小车,包括松紧带、卡扣、腰带、连接杆、万向节、底座、后轮、履带、框架、前轮、支撑架、转轮、支撑杆、连接柱、弹簧、连接板、转轴、红外传感器、led灯、电机、把手杆、扬声器、把手、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STM32的牵引式导盲小车,通过设置的连接板实现爬行,导盲小车尾端连接的腰带能够给盲人很好的安全感,并且把手上扬声器遇到较大障碍物的时候能够发出声音,并且led灯的设置能够为盲人夜间出行,给行走的路人一个提醒,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STM32的牵引式导盲小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盲小车,具体为一种基于STM32的牵引式导盲小车,属于导盲车应用

技术介绍
盲人是一个没有视觉感知力的弱势群体,盲人行走在川流不息的城市中,会非常的不便和危险,而起到导盲作用的除导盲犬外,目前还存在大致三类导盲机器:手杖类导盲辅具、穿戴式导盲辅具、移动式导盲辅具。本项目城市智能导盲车,在实现基本导盲功能的同时,还要向智能化和机械结构创新方向发展,弥补导盲手杖的功能单一问题和机器人的高造价、技术复杂、普及度不高的缺点,真正实现导盲工具的多功能化和大众化。这将会为盲人的生活提供极大地方便,而目前为盲人提供的导盲犬训练时间比较长。而目前的导盲小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传统的导盲小车不能给盲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安全感,且导盲车运行中出现障碍物的时候无法按照设计的路线行走,使用不方便。因此,用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导盲小车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STM32的牵引式导盲小车。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STM32的牵引式导盲小车,包括框架以及安装在框架上的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和后轮上安装有履带,且所述前轮直径小于后轮直径;所述框架上焊接有底座,且所述底座上连接有万向节;所述万向节一端连接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端部连接有腰带;所述腰带上连接有松紧带,且腰带之间设置有卡扣;所述框架顶端安装有把手杆,且所述把手杆上安装有把手,且所述把手杆上安装有扬声器;所述框架顶端安装有电机,且所述电机一侧安装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与电机内部电性连接,且所述红外传感器电性连接设置在其顶端的led灯,且led灯与扬声器内部电性连接;所述电机端部安装有第一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与后轮之间连接;所述框架一侧焊接有支撑架,且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端部焊接有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杆上安装有转轮。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内部设置有连接柱,且所述连接柱外侧套装有弹簧。优选的,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三个,且相邻连接板之间的角度为120°。优选的,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转轴轴心线到框架的最小距离大于转轴轴心线到转轮最大距离。优选的,所述万向节与所述底座之间转动连接,且转动角度为0°-360°。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STM32的牵引式导盲小车,通过设置的连接板实现爬行,导盲小车尾端连接的腰带能够给盲人很好的安全感,并且把手上扬声器遇到较大障碍物的时候能够发出声音,并且led灯的设置能够为盲人夜间出行,给行走的路人一个提醒,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齿轮啮合示意图。图4为红外传感器的原理框图及红外接收发射电路图。图中:1、松紧带,2、卡扣,3、腰带,4、连接杆,5、万向节,6、底座,7、后轮,8、履带,9、框架,10、前轮,11、支撑架,12、转轮,13、支撑杆,131、连接柱,132、弹簧,14、连接板,15、转轴,16、红外传感器,17、led灯,18、电机,19、把手杆,20、扬声器,21、把手,22、第一齿轮,23、第二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基于STM32的牵引式导盲小车,包括框架9以及安装在框架9上的前轮10和后轮7。为了实现稳定前行,所述前轮10和后轮7上安装有履带8,且所述前轮10直径小于后轮7直径。为了给盲人很好的安全感,所述框架9上焊接有底座6,且所述底座6上连接有万向节5;所述万向节5一端连接有连接杆4,且所述连接杆4端部连接有腰带3;所述腰带3上连接有松紧带1,且腰带3之间设置有卡扣2。给盲人手上有一个支撑,所述框架9顶端安装有把手杆19,且所述把手杆19上安装有把手21。遇到障碍物发出声音,且所述把手杆19上安装有扬声器20;所述框架9顶端安装有电机18,且所述电机18一侧安装有红外传感器16。为了夜间方便周围的行人注意到盲人,所述红外传感器16与电机18内部电性连接,且所述红外传感器16电性连接设置在其顶端的led灯17。实现履带8的行走,所述电机18端部安装有第一齿轮22,且所述第一齿轮22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23,且第二齿轮23与后轮7之间连接。为了实现小型障碍物的跨越,所述框架9一侧焊接有支撑架11,且所述支撑架11之间通过转轴15连接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端部焊接有支撑杆13,且所述支撑杆13上安装有转轮12。减震效果好,所述支撑杆13内部设置有连接柱131,且所述连接柱131外侧套装有弹簧132。实现小型障碍物的跨越,所述连接板14设置有三个,且相邻连接板14之间的角度为120°。所述转轴15与所述支撑架1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5轴心线到框架9的最小距离大于转轴15轴心线到转轮12最大距离,实现连接板14能够在支撑架11内部转动。所述万向节5与所述底座6之间转动连接,且转动角度为0°-360°,红外传感器16型号为SE470,并且红外传感器16内部设置有STM32的存储器,实现对电机18的控制。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STM32的牵引式导盲小车,通过设置的连接板实现爬行,导盲小车尾端连接的腰带3能够给盲人很好的安全感,并且把手上扬声器20遇到较大障碍物的时候能够发出声音,并且led灯17的设置能够为盲人夜间出行,给行走的路人一个提醒,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推广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STM32的牵引式导盲小车,包括框架以及安装在框架上的前轮和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和后轮上安装有履带,且所述前轮直径小于后轮直径;所述框架上焊接有底座,且所述底座上连接有万向节;所述万向节一端连接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端部连接有腰带;所述腰带上连接有松紧带,且腰带之间设置有卡扣;所述框架顶端安装有把手杆,且所述把手杆上安装有把手,且所述把手杆上安装有扬声器;所述框架顶端安装有电机,且所述电机一侧安装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与电机内部电性连接,且所述红外传感器电性连接设置在其顶端的led灯,且led灯与扬声器内部电性连接;所述电机端部安装有第一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与后轮之间连接;所述框架一侧焊接有框架,且所述框架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端部焊接有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杆上安装有转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STM32的牵引式导盲小车,包括框架以及安装在框架上的前轮和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和后轮上安装有履带,且所述前轮直径小于后轮直径;所述框架上焊接有底座,且所述底座上连接有万向节;所述万向节一端连接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端部连接有腰带;所述腰带上连接有松紧带,且腰带之间设置有卡扣;所述框架顶端安装有把手杆,且所述把手杆上安装有把手,且所述把手杆上安装有扬声器;所述框架顶端安装有电机,且所述电机一侧安装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与电机内部电性连接,且所述红外传感器电性连接设置在其顶端的led灯,且led灯与扬声器内部电性连接;所述电机端部安装有第一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与后轮之间连接;所述框架一侧焊接有框架,且所述框架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欢胡静波白龙涛吴风华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文理学院王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