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宾心专利>正文

一种口腔缝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3189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2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腔缝合装置,包括镰式缝合针和持针器,镰式缝合针包括相互连接的针尖部和针柄部,持针器包括两个相互枢接的钳夹,两个钳夹的夹持面相对设置,针柄部的外壁上相对地设置有用于防止夹持转动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其中一夹持面上设置有凹槽,针柄部嵌合在所述凹槽内,第一平面与该凹槽底部贴合,第二平面与另一夹持面贴合。本缝合针通过在其针柄部设置可用与其配套的持针器夹持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使在口腔内部或深部组织的缝合时,可以防止针尖部的转动,使手术过程更加精确可控,减缓了手术医生操作时手的夹持力,同时也缩短了缝合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缝合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为外科手术时应用于口腔内部及深部组织的缝合装置。
技术介绍
口腔内部或深部组织的缝合手术,具有操作空间狭小,缝合角度多变,但又对对位缝合、严密缝合的要求较高等困难。目前,传统圆弧形缝合针在缝合该类伤口时由于缝针整体弧形设计且弧形角度过小,使得术者在狭小操作空间内难以调整最佳缝合角度以适应不同缝合需求,尤其对于稍欠熟练的术者而言,该情况往往导致术者操作时难以找到适宜的缝合角度,多次缝合又会导致粘膜或其他相应组织的撕裂,从而导致组织缺损的进一步扩大。此外,传统圆弧形缝合针及持针器没有限制缝针转动的设计,使得缝针在术者操作过程中易被外力影响而发生针尖方向的偏转,从而可能导致缝合角度的偏离及对周围组织的误伤,并且在不断调整针尖方向的同时也增加了手术用时。另外,对于稍欠熟练的外科医生而言,如何预估缝合间距并保持间距一致也是一项因术中缺乏客观标准而较难实现的问题,而缝合间距过短会使组织血供受阻,不利于伤口愈合,缝合间距过宽则会使组织贴合度及密闭性不足,同样不利于伤口愈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在缝合针的针柄部增加相对设置的两个平面以及采用多圆弧角针尖部,同时配套该缝合针设置夹持器的设计,从而解决上述缝合针缝合角度难调整、针尖方向易偏转、持针器不方便夹持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口腔缝合装置,包括镰式缝合针和持针器,所述镰式缝合针包括相互连接的针尖部和针柄部,所述持针器包括两个相互枢接的钳夹,两个所述钳夹的夹持面相对设置,所述针柄部的外壁上相对地设置有用于防止夹持转动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其中一所述夹持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针柄部嵌合在所述凹槽内时,所述第一平面与该凹槽底部贴合,所述第二平面与另一所述夹持面贴合。进一步的,所述针柄部为多棱柱结构,其上包括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互平行,所述多棱柱结构的长度为所述缝合针长度的1/2-2/3。进一步的,所述多棱柱结构为四方柱体结构,所述凹槽为能与所述四方柱体结构匹配的矩形通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在所述针柄部上均向下凹陷而形成通槽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上设置有防滑凸起。进一步的,所述钳夹上设置有连续的参考刻度线,所述参考刻度线从所述夹持面相对的面向所述夹持面两侧的端面延伸。进一步的,所述参考刻度线的数量为两条,分别距离所述钳夹最近的端部为3cm和5cm。进一步的,所述针尖部为柱状圆弧结构,其圆弧角为60°或90°或1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装置的缝合针通过在其针柄部设置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然后再通过与其配套使用的持针器来夹持,使在口腔内部或深部组织的缝合时,可以防止针尖部的转动,使手术过程更加精确可控,减缓了手术医生操作时手的夹持力,同时也缩短了缝合时间,进一步,将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设置为针柄部的内陷平面从而形成通槽结构,通过持针器的凹槽夹紧限位后,手术医生操作时,持针器不会沿针柄部上下滑动,从而使持针器更稳固地与缝合针配合,便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钳夹端部两侧面设置参考刻度线,便于向手术医生提供缝合间距的参考,从而保证合理的缝合间距,进一步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口腔缝合装置的轴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口腔缝合装置的镰式缝合针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公开的口腔缝合装置的镰式缝合针的轴测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公开的口腔缝合装置的镰式缝合针的主视示意图。图例说明:1、针尖部;2、针柄部;21、第一平面;22、第二平面;23、防滑凸起;24、通槽结构;3、钳夹;31、夹持面;32、凹槽;33、参考刻度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口腔缝合装置,包括镰式缝合针和持针器,镰式缝合针包括相互连接的针尖部1和针柄部2,持针器包括两个相互枢接的钳夹3,两个钳夹3的夹持面31相对设置,针柄部2的外壁上相对地设置有用于防止夹持转动的第一平面21和第二平面22,其中一夹持面31上设置有凹槽32,使用时,针柄部2嵌合在凹槽32内,在持针器的压紧力作用下,第一平面21与该凹槽32底部贴合,第二平面22与另一夹持面31贴合。从而在缝合的时候,针柄部2不会转动,使手术过程更加精确可控,减缓了手术医生操作时手的夹持力,同时也缩短了缝合时间,同时,该缝合针采用镰形形状的结构更方便缝合,因为可以以较小的针柄部2转动角度获得较大的针尖部1转动角和移动距离。在具体应用时,针柄部2可选为多棱柱结构,其上只要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21和第二平面22即可,为了将缝合针更多的用于缝合,多棱柱结构的长度为缝合针整体长度的1/2-2/3,在本实施例中,多棱柱结构为四方柱体结构,不仅便于加工,同时也能兼顾多个夹持角度,增加缝合时角度调节的灵活性,相应的凹槽32也设置为与其匹配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向手术医生提供缝合间距的参考,从而保证合理的缝合间距,进一步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在钳夹3的端部设置有连续的参考刻度线33,参考刻度线33从夹持面31相对的面向夹持面31两侧的端面延伸,从而在钳夹3的外部多个面上都覆盖有参考刻度线33,即手术医生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都看到参考刻度线33。综合考虑口腔等深度缝合的实际情况,参考刻度线33数量过多识别的难度比较大,在本实施例中,钳夹3的端部的参考刻度线33的数量为两条,分别距离钳夹3最近的端部为3cm和5cm。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夹持力,防止夹持时的相对滑动,在第一平面21与第二平面22上还设置有防滑凸起23。在本实施例中,针尖部1为柱状圆弧结构,其圆弧角为60°或90°或120°,或者采用其他系列化的角度结构,从而方便手术医生在口腔缝合手术时,可以针对不同的病患或者不同的缝合位置来选用不同圆弧角的缝合针,同时也便于在口腔内调整最佳的缝合角度。实施例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针尖部1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第一平面21与第二平面22相互平行,针柄部2采用与针尖部1相同的圆弧结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平面21与第二平面22在针柄部2上均向下凹陷而形成通槽结构24,从而第一平面21和第二平面22均低于两侧的圆弧面,形成类似台阶结构,使用时,持针器的凹槽32与该通槽结构24匹配夹紧从而可以防止其沿针柄部2轴向滑动,进一步保障了缝合手术时缝合针的稳固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腔缝合装置,包括镰式缝合针和持针器,所述镰式缝合针包括相互连接的针尖部(1)和针柄部(2),所述持针器包括两个相互枢接的钳夹(3),两个所述钳夹(3)的夹持面(31)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部(2)的外壁上相对地设置有用于防止夹持转动的第一平面(21)和第二平面(22),其中一所述夹持面(31)上设置有凹槽(32),所述针柄部(2)嵌合在所述凹槽(32)内时,所述第一平面(21)与该凹槽(32)底部贴合,所述第二平面(22)与另一所述夹持面(31)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缝合装置,包括镰式缝合针和持针器,所述镰式缝合针包括相互连接的针尖部(1)和针柄部(2),所述持针器包括两个相互枢接的钳夹(3),两个所述钳夹(3)的夹持面(31)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部(2)的外壁上相对地设置有用于防止夹持转动的第一平面(21)和第二平面(22),其中一所述夹持面(31)上设置有凹槽(32),所述针柄部(2)嵌合在所述凹槽(32)内时,所述第一平面(21)与该凹槽(32)底部贴合,所述第二平面(22)与另一所述夹持面(31)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部(2)为多棱柱结构,其上包括所述第一平面(21)和第二平面(22),所述第一平面(21)与第二平面(22)相互平行,所述多棱柱结构的长度为所述缝合针长度的1/2-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棱柱结构为四方柱体结构,所述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宾心郭峰
申请(专利权)人:宾心郭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