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诱蚊荧光诱杀蚊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30016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2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诱蚊荧光诱杀蚊子装置,属于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具有诱蚊荧光诱杀蚊子装置,包括具有内部空腔的容器,容器上开设有能够使蚊子进入的开口;容器由荧光树脂材料制成,容器在日光或日光灯的照射下能够产生持续的蓝色荧光,容器的内壁上涂覆或内嵌有内衬材料,内衬材料能够挥发包含拟除虫菊酯的物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具有诱蚊荧光诱杀蚊子装置在日光或日光灯的照射下即可产生持续的蓝色荧光,发出的蓝色荧光亮度高,有利于引诱室内的蚊虫至所述装置内部并利用挥发的拟除虫菊酯将其杀灭,由于挥发的拟除虫菊酯主要集中于具有诱蚊荧光诱杀蚊子装置内部,而其外部周围的浓度较低,因而其安全性较好且无需消耗电能。

Mosquito trapping device with mosquito-trapping fluorescen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osquito trapping device with mosquito fluorescence,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aily necessities. The invention has a mosquito trapping fluorescent trapping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container with an internal cavity and an opening opening for mosquitoes to enter the container; the container is made of fluorescent resin material, which can produce continuous blue fluorescence under the irradiation of sunlight or fluorescent lamp,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container is coated or embedded with lining material, which can volatilize pyrethroid-containing materials. Matter. The invention has a mosquito trapping fluorescent trapping device, which can generate sustained blue fluorescence under the irradiation of sunlight or fluorescent lamp, and emits high blue fluorescence brightnes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rapping indoor mosquitoes into the device and killing them by volatile pyrethroids, since the volatile pyrethroid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device with mosquito trapping fluorescence, and besides that, they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device with mosquito trapping fluorescence. The concentration around the part is low, so it is safe and does not need to consume electri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诱蚊荧光诱杀蚊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常生活必需品的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诱蚊荧光诱杀蚊子装置。
技术介绍
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500种,其中,以按蚊属、伊蚊属和库蚊属最为著名,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丝虫病、日本脑炎等病原体的中间寄主,据WHO的统计,每年有上百万人因登革热、疟疾而死亡,并且最受影响的是5岁以下的儿童,而且接种疫苗并不是当前可行的方法,控制蚊子以及室内灭蚊是预防上述疾病的可行方法。在现有技术中,利用蚊虫的驱光性,可以通过一定波长的灯光将蚊虫诱捕进行杀灭来实现灭蚊的目的,然而这种灭蚊装置通常需要配备紫外LED光源,不仅成本较高,而且使用时消耗电能,且紫外光对人眼还有刺激性和伤害,因而通常应用于野外,在室内难以推广应用。在室内,现有技术通常利用蚊香来进行驱蚊、灭蚊,然而利用蚊香的燃烧释放的化学药品由于有效成分浓度较低难以直接将蚊虫杀灭,并且燃烧产生的细颗粒物在密闭环境下会导致室内空气污染,虽然蚊香中添加的除虫菊酯杀虫剂对人体几乎没有影响,但蚊香中添加的其它组分例如香料、盐类等可能会引起诸多不适。为了解决蚊香因燃烧而产生的细颗粒物问题,现有技术还开发了液体蚊香、电热蚊香,液体蚊香以及电热蚊香的有效成分与传统蚊香一样,同样是具有杀虫成分的化学制剂(主要是杀虫菊酯类),然而据检测液体蚊香、电蚊香会释放出亚列宁、甲苯以及其他许多未知的具危害性的化合物,如在密闭的室内使用,可能会导致喉咙痛、鼻塞、头晕、恶心等严重过敏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诱蚊荧光诱杀蚊子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诱蚊荧光诱杀蚊子装置,包括具有内部空腔的容器,所述容器上开设有能够使蚊子进入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由荧光树脂材料制成,所述容器在日光或日光灯的照射下能够产生持续的蓝色荧光,并且所述容器的内壁上涂覆或内嵌有内衬材料,所述内衬材料能够挥发包含拟除虫菊酯的物质。其中,所述内衬材料的厚度为100-2000μm,优选为200-1000μm;所述内衬材料的表面积为5-1000cm2,优选为20~200cm2。其中,所述内衬材料包含0.5~20.0wt%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80.0~99.5wt%的聚乙烯醇。其中,所述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包括沸石载体,以及吸附在所述沸石载体中的拟除虫菊酯。其中,所述拟除虫菊酯例如可以选择二氯苯醚菊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氟胺氰菊酯或氰戊菊酯。其中,所述容器由荧光树脂材料通过模压成型,并且所述荧光树脂材料包括:0.5~5.0wt%的磷光体颜料,10.0~30.0wt%的硅微粉,0.5~1.5wt%的三嗪硫醇化合物,0.5~1.0wt%的嘧啶化合物,和65.0~88.0wt%的透明树脂。其中,所述透明树脂选自甲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或环氧树脂。其中,所述三嗪硫醇化合物例如可以选择1,3,5-三嗪-2,4,6-三硫醇、1,3,5-三嗪-2,4,6-三硫醇三乙醇胺或6-二硫代辛基氨基-1,3,5-三嗪-2,4-二硫醇。其中,所述磷光体颜料选自BaMg2Al16O27:Eu,CaMgSi2O6:Eu或CaAl2O4:Eu中的一种。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诱蚊荧光诱杀蚊子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诱蚊荧光诱杀蚊子装置在日光或日光灯的照射下即可产生持续的蓝色荧光,发出的蓝色荧光亮度高,有利于引诱室内的蚊虫至所述装置内部并利用挥发的拟除虫菊酯将其杀灭,由于挥发的拟除虫菊酯主要集中于具有诱蚊荧光诱杀蚊子装置内部,而其外部周围的浓度较低,因而其安全性较好且无需消耗电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诱蚊荧光诱杀蚊子装置做进一步的阐述,以期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更完整和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诱蚊荧光诱杀蚊子装置,包括具有内部空腔的容器,容器上开设有能够使蚊子进入的开口;所述容器由荧光树脂材料制成,所述容器在日光或日光灯的照射下能够产生持续的蓝色荧光,并且所述容器的内壁上涂覆或内嵌有内衬材料,所述内衬材料能够挥发包含拟除虫菊酯的物质。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内衬材料的厚度为100-2000μm,优选为200-1000μm;所述内衬材料的表面积为5-1000cm2,优选为20~200cm2。所述内衬材料包含0.5~20.0wt%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80.0~99.5wt%的聚乙烯醇。所述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包括沸石载体,以及吸附在所述沸石载体中的拟除虫菊酯。所述内衬材料在室温或室温以上的温度下可挥发出拟除虫菊酯,并且在容器内保持较高的浓度,能够将通过荧光诱导至所述容器内的蚊虫杀死。本专利技术中的容器由荧光树脂材料可通过注塑、模铸或挤压成型的方法获得所需的形状。所述容器的形状为碗状、盒状、瓶状、圆筒状或杯状。在应用时本专利技术的容器可以摆放在室内的平坦表面上,例如可以摆放在客厅的茶几、案台,厨房、洗手间的洗漱台以及窗台、桌顶、橱顶、柜顶、三角架、浴巾架等的平坦表面上,因而本专利技术中的容器的底表面通常为平面。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容器还可以设置在花架、支架、挂架等的上面,因而所述容器的底表面可以为非平坦的,例如可以为与花架、支架的槽相匹配的形状,或者悬挂在挂架上,因而所述容器的底部可以为任意的形状。所述容器的器壁上或者顶部可设置有用于添加或更换负载有拟除虫菊酯的内衬材料,所述开口的直径可以根据内衬材料的尺寸进行设计。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拟除虫菊酯可以选择丙烯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二氯苯醚菊脂或氟氯氰菊酯,或者它们的混合物。拟除虫菊酯具有高效、低毒和能生物降解等特性,而且上述拟除虫菊酯的灭蚊能力是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等杀虫剂的10~100倍。另外,本专利技术中的内衬材料,除了拟除虫菊酯和聚乙烯醇以外,还可以含有添加剂,例如为了进一步增强诱蚊效果,还可以添加诱导剂;另外,如在洗手间等场所应用,还可以添加芳香剂。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容器由荧光树脂材料通过模压成型,所述荧光树脂材料包括:0.5~5.0wt%的磷光体颜料,10.0~30.0wt%的硅微粉,0.5~1.5wt%的三嗪硫醇化合物,0.5~1.0wt%的嘧啶化合物,和65.0~88.0wt%的透明树脂。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透明树脂的选择并无明确限制,从成本和稳定性的因素考虑,所述透明树脂例如可以选择甲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或环氧树脂等,另外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荧光树脂材料中还可以添加抗氧剂、光稳定剂、润滑剂或其它添加剂等。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磷光体颜料在日光或日光灯的照射下能够激发出蓝色的荧光,所述磷光体颜料例如可以选择BaMg2Al16O27:Eu,CaMgSi2O6:Eu或CaAl2O4:Eu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可以选择常用的BaMg2Al16O27:Eu,或者包括BaMg2Al16O27:Eu的混合物。在本专利技术中,添加硅微粉有利于增强容器的强度,而且当硅微粉的含量不高于30wt%时基本不会影响荧光性能,同时分散的硅微粉还有利于通过漫散射将光线传导至容器内部,有利于容器内部与容器外表面基本相当的荧光,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硅微粉的粒径并无具体限制,可以为50μm以下,例如可以为0.1~50μm。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添加含嘧啶环的嘧啶化合物可以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诱蚊荧光诱杀蚊子装置,包括具有内部空腔的容器,所述容器上开设有能够使蚊子进入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由荧光树脂材料制成,所述容器在日光或日光灯的照射下能够产生持续的蓝色荧光,并且所述容器的内壁上涂覆或内嵌有内衬材料,所述内衬材料能够挥发包含拟除虫菊酯的物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诱蚊荧光诱杀蚊子装置,包括具有内部空腔的容器,所述容器上开设有能够使蚊子进入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由荧光树脂材料制成,所述容器在日光或日光灯的照射下能够产生持续的蓝色荧光,并且所述容器的内壁上涂覆或内嵌有内衬材料,所述内衬材料能够挥发包含拟除虫菊酯的物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诱蚊荧光诱杀蚊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材料的厚度为100-2000μm,表面积为5-1000cm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诱蚊荧光诱杀蚊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材料包含0.5~20.0wt%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80.0~99.5wt%的聚乙烯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诱蚊荧光诱杀蚊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包括沸石载体,以及吸附在所述沸石载体中的拟除虫菊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诱蚊荧光诱杀蚊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形状为碗状、盒状、瓶状、圆筒状或杯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诱蚊荧光诱杀蚊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拟除虫菊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瑜高少伟陈文磊张向荣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金鹿日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