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可能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1981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梯子,包括攀爬架、支撑架和梯顶,支撑架包括两个梯脚和连接在该两个梯脚之间的若干横杆,在用于支撑的梯脚和靠近地面的横杆之间设有支架,支架由支片和支架背组成,支片直立于支架背表面上,支片上部和支架背上部共同组成支撑脚,支片下部和支架背下部共同组成固定脚,支撑脚和固定脚成一角度连接,支撑脚上端连接横杆,固定脚连接梯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把梯脚和横杆斜向连接,使梯脚不易产生位移,使得梯子更加稳固安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梯子,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梯子
技术介绍
随着梯子在民用邻域的扩展,也为了使用更加方便,现大多选用质轻、廉 价的材料做梯架,如铝型材、薄铁型材等,但是轻质材料一般都有性软的缺陷, 为了节省材料梯脚也基本采用中空,这就给作业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梯子用于高空作业,所以需要保持稳定和安全,梯子的底脚构造是梯子安全可 靠的保障。多功能梯子包括梯顶、攀爬架和支撑架,支撑架由于不用于攀爬, 比起攀爬架结构更加简单,力的承受能力更小。为了保证梯子的耐用和安全, 现一般的做法是给梯脚配上合适的梯鞋。公开日为2007.01.31公开的专利号为200620025225.3所述的梯靴结构, 属于梯脚的保护装置,包括靴本体和防滑靴底,其梯靴结实稳固,防滑靴底也 使梯脚更加安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梯子的安全。多功能梯子支撑架上部 分的两个梯脚之间有横杆相连接,较为稳固,在底下却没有横杆相连接,由于 支撑架要承受一定的支撑力,即使加上能起到防滑作用的梯鞋,却没有消除不 稳定因素,梯脚底部容易因力的作用而产生位移,以致梯子极不稳固。公开日为2007. 04. 18公开的专利号为200620025690. 7所述的梯靴组件构造,其所解 决的技术问题也如上所述,忽略了人登上踏板后对后梯脚的作用力,此作用力 给梯脚带来了不稳定性,使其容易产生位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梯子易滑且不够稳定等的技术问 题,提供一种能使梯脚更加稳固的多功能梯子。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多功能梯子,包括攀爬架、支撑架和梯顶,支撑架包括两个梯脚和连 接在该两个梯脚之间的若干横杆,在用于支撑的梯脚和靠近地面的横杆之间设 有支架,支架由支片和支架背组成,支片直立于支架背表面上,支片上部和支 架背上部共同组成支撑脚,支片下部和支架背下部共同组成固定脚,支撑脚和 固定脚成一角度连接,支撑脚上端连接横杆,固定脚连接梯脚,支撑脚、横杆 和梯脚构成一个三角形。多功能梯子包括梯顶、攀爬架和支撑架,支撑架不用于攀爬,只是用于支 撑。支架把用于支撑的梯脚和横杆斜向连接,稳固了梯脚,使其不易产生位移。 支架由支片和支架背组成,支架结构合理,既能达到所要的受力能力,也不浪 费材料。支架同时由支撑脚和固定脚组成,支撑脚主要承受斜向方向的力,支 撑脚、梯脚和横杆组成一个三角形,使其结构稳定,固定脚连接梯脚,主要承 受竖直方向的力。作为优选,支架背上部为片形,支架背下部为槽形,支架背上部的宽度从 上端到下端由小逐渐到大,支架背上部的下端宽度和支架背下部的宽度相配, 并且两者相连接。由于支撑架只是作为支撑作用,支架背采用片形和槽形结合 的结构既能达到所要的受力能力,也不浪费材料。作为优选,支片有若干拐点,支片上部的一部分直立于支架背上部边上, 该部分支片贴合横杆内侧表面,支片下部直立于支架背下部的槽开口方向,并 且靠近槽体一侧,该侧为远离梯脚内侧表面的一侧。支片直立在支架背上的位 置不同,是由梯脚和横杆的结构决定的。为了节省材料,横杆一般为折状金属 板,即只有外侧两面有金属板,上处横杆内侧表面是指金属板内侧竖直方向的 一面,支片需贴合该表面。支撑架的梯脚一般也为折状金属板,即梯脚只有外 侧两面有金属板,其内侧都是空的,所以需要支片和梯脚的金属板产生一定的 距离来平衡受力,上处梯脚内侧表面是指与支架背槽开口方向同向的梯脚金属板的内侧表面。作为优选,固定脚底部设有阶梯,梯脚底部置于此阶梯上。设置一阶梯可 把梯脚和地面隔开,保护梯脚,且增加了梯脚和地面的接触面。作为优选,固定脚底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若干通孔,凹槽内设有防滑 垫,防滑垫上设置的凸扣与凹槽内通孔相适配。防滑垫可增加梯脚和地面的摩 擦力,使梯子不易打滑,更加安全。凹槽用来放置防滑垫,凹槽内的孔是为了 固定防滑垫。作为改进,支片与支架背之间连接有加强筋,固定脚上的加强筋其靠近梯 脚内侧表面的比远离梯脚内侧表面的宽。加强筋可加强支片和支架背结构,使 之不易变形,加强筋的宽度不同是由于支片不是直立在支架背中心位置处,间 距大的地方需要宽度较宽的加强筋。作为改进,支片上设有横向方向的凸条。凸条可增加支片的受力能力。作为优选,支撑脚与横杆所成的角度是30° - 60° 。角度太大或太小,都 不能使支撑脚起到支撑的作用。作为优选,支片上部与支片下部未连接支架背的一侧为弧度衔接。弧度衔 接可提高支架的受力能力,使支架不易折断。作为优选,固定脚外侧设有装配孔,支撑脚上端设有装配孔。固定脚外侧 的装配孔用来将支架固定在梯脚上,支撑脚上的装配孔,用来将支架固定在横 杆上。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该技术把横杆和用于支撑的梯脚用支 架斜向连接,使梯脚不因力的作用而产生位移,该技术不仅能保护梯脚, 防止梯子打滑,且使梯脚结构更加稳固,消除了因梯架单薄对作业人员带来的 安全隐患,使得梯子更加安全可靠,更加稳固耐用。同时支架结构合理,易以 拆换。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 说明。实施例 一种多功能梯子,包括攀爬架、支撑架和梯顶,攀爬架、支撑架 分别和梯顶相连接,支撑架又包括两个梯脚和连接在该两个梯脚之间的横杆,在两个用于支撑的梯脚1和靠近地面的横杆2之间连接一对相对设置的支架3, 支架3分别由支片11和支架背12组成,支片11直立于支架背12表面上,支 片上部16和支架背上部14共同组成支撑脚5,支片下部15和支架背下部13共 同组成固定脚4,支撑脚5和固定脚4成一角度连接,支撑脚上端连接横杆2, 固定脚4连接梯脚1,支撑脚5、横杆2和梯脚1构成一个三角形。支架背上部14是宽度由小到大的片状,下端宽度较大且与支架背下部13 相匹配并相连接,支架背下部13是槽形,开口向内。为了加强支片受力能力, 支片11上有凸条17。支片11是折状的,支片上部16的一部分直立于支架背上 部14的边上,该部分支片贴合横杆内侧表面,横杆内侧表面是指横杆竖直方向 的内侧表面,支片下部15直立于支架背下部13表面上,直立方向与槽开口方 向同向,且靠近槽体的一侧,该侧远离梯脚内侧表面,梯脚内侧表面是指梯脚 横向方向的内侧表面。支片11和支架背12之间连接有加强筋7,由于支片11 直立于支架背12上的位置不同,加强筋7宽度也不同,间距大的地方加强筋较 宽,支片直立于支架背边上的一部分,只有一侧有加强筋7,在槽体内,靠近梯 脚表面一侧的加强筋7较宽。固定脚4底部设有阶梯6,梯脚1置于此阶梯6上,固定脚底部还设有凹槽 8,凹槽8内有通孔,防滑垫置于此凹槽8内,防滑垫上有与通孔相适配的凸扣,把防滑垫固定在凹槽8内。固定脚外侧有装配孔9,用来把支架3固定在梯脚1 上,装配孔9在竖直方向上并列有两个。支撑脚上端有装配孔IO,把支架3固 定在横杆2上。支撑脚3和横杆2成一45。的角度。支撑脚5与固定脚4连接 处的内侧为弧度衔接。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梯子,包括攀爬架、支撑架和梯顶,支撑架包括两个梯脚和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梯子,包括攀爬架、支撑架和梯顶,支撑架包括两个梯脚和连接在该两个梯脚之间的若干横杆,其特征在于在用于支撑的梯脚(1)和靠近地面的横杆(2)之间设有支架(3),支架(3)由支片(11)和支架背(12)组成,支片(11)直立于支架背(12)表面上,支片上部(16)和支架背上部(14)共同组成支撑脚(5),支片下部(15)和支架背下部(13)共同组成固定脚(4),支撑脚(5)和固定脚(4)成一角度连接,支撑脚上端连接横杆(2),固定脚(4)连接梯脚(1),支撑脚(5)、横杆(2)和梯脚(1)构成一个三角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可能
申请(专利权)人:杨可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