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防滴多向防漏水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1837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渗防滴多向防漏水阀门,包括阀体、阀杆和手柄,阀体内设置有球体,球体上设置有通孔,球体上等距设置有凹槽,凹槽沿球体的周向布置,凹槽与通孔平行布置,凹槽内设置有防渗圈;球体上端设置有阀杆,阀杆远离球体的一端设置有手柄,阀杆外壁设置有吸水装置和防渗垫,防渗垫设置在吸水装置的上方;吸水装置包括吸水树脂,吸水树脂的横截面为圆环状,吸水树脂的内侧和外侧分被设置有内壳和外壳,吸水树脂的两端还设置有与吸水树脂横截面相同的环形壳体,环形壳体上设置有小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放心,对球体和阀杆分别进行相应的改进,使其能够对液体进行高度的阻隔和吸收,解决阀门的“跑冒滴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渗防滴多向防漏水阀门
本技术涉及防漏水阀门
,具体涉及一种防渗防滴多向防漏水阀门。
技术介绍
阀门是用来开闭管路、控制流向、调节和控制输送介质的参数(温度、压力和流量)的管路附件,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关断阀、止回阀和调节阀等;其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阀门的“跑冒滴漏”是使用阀门要解决的问题。球阀是指启闭件(球体)由阀杆带动,并绕球阀轴线作旋转运动的阀门,经常用于流体的调节与控制。现如今水资源日益紧张,如何节约用水已经成为人们关心的大事,现阶段生活用水浪费严重,尤其是球阀漏水情况严重,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阀门均为单一的防水圈防水结构,不能进行多向防水防渗,从而导致“跑冒滴漏”问题出现。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综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渗防滴多向防漏水阀门,其结构简单,使用安全节约,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漏水情况严重,不能多向防水防渗和“跑冒滴漏”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渗防滴多向防漏水阀门,包括阀体、阀杆和手柄,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球体,所述球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球体上等距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球体的周向布置,所述凹槽与通孔平行布置,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防渗圈;所述球体上端设置有阀杆,所述阀杆远离球体的一端设置有手柄,所述阀杆外壁设置有吸水装置和防渗垫,所述防渗垫设置在所述吸水装置的上方;所述吸水装置包括吸水树脂,所述吸水树脂的横截面为圆环状,吸水树脂的内侧和外侧分被设置有内壳和外壳,所述吸水树脂的两端还设置有与所述吸水树脂横截面相同的环形壳体,所述环形壳体上设置有小孔。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通孔之间的球体上,所述凹槽均匀间隔设置,所述防渗圈的容纳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防渗圈的外圈与所述凹槽的曲率一致。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防渗垫为食品级硅胶、且防渗垫的高度为吸水装置高度的1/2~2/3。所述防渗垫的外径大于所述吸水装置的外径。更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阀体的最外侧裹设有液体卷材,所述液体卷材的厚度为1~2mm。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防渗防滴多向防漏水阀门,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对球体进行改进,将原有的光滑型圆球外表改为带有防渗圈的球体,能有效解决球体导致的漏水问题,增加球体与阀体之间的摩擦和接触面积,以减少或消除球体导致的漏水、滴水问题;在阀杆上设置有防渗垫和吸水装置,将吸水装置与防渗垫较好地结合起来,利用吸水装置与上流的液体进行吸收,利用防渗垫与阀体上端紧密结合,有效保证了阀杆处的“跑冒”问题;将上述改进型球体、防渗垫以及吸水装置结合在一起,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一防水、不能多向防水造成的“跑冒滴漏”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防渗防滴多向防漏水阀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球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吸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3所示,一种防渗防滴多向防漏水阀门,包括阀体6、阀杆3和手柄1,所述阀体6内设置有球体7,所述球体7上设置有通孔72,所述球体7上等距设置有凹槽71,所述凹槽71沿所述球体7的周向布置,所述凹槽71与所述通孔72平行布置,所述凹槽71内设置有防渗圈73;所述球体7上端设置有阀杆3,所述阀杆3远离球体7的一端设置有手柄1,所述阀杆3外壁设置有吸水装置4和防渗垫2,所述防渗垫2设置在所述吸水装置4的上方;所述吸水装置4包括吸水树脂43,所述吸水树脂43的横截面为圆环状,吸水树脂43的内侧和外侧分被设置有内壳44和外壳41,所述吸水树脂43的两端还设置有与所述吸水树脂43横截面相同的环形壳体45,所述环形壳体45上设置有小孔42;利用外壳、内壳和环形壳体围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吸水树脂设置在其中,本实施例中采用高分子吸水树脂,利用环形壳体上的小孔进行吸收水分,小孔沿环形壳体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保证吸水装置使用时的均匀性,减少形状不同引起的倾斜歪斜导致漏水渗水问题。具体地,凹槽71设置在所述通孔72之间的球体7上,所述凹槽71均匀间隔设置,所述防渗圈73的容纳于所述凹槽71内,所述防渗圈73的外圈与所述凹槽71的曲率一致;在球体表面设置有凹槽和防渗圈,利用防渗圈可增加球体表面与阀体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以保证关闭状态时球体与阀体之间的连接程度,球体从多方位对液体进行阻挡,阻隔水体流动。防渗垫2为食品级硅胶、且防渗垫2的高度为吸水装置4高度的1/2~2/3,所述防渗垫2的外径大于所述吸水装置4的外径;本实施例中防渗垫的高度为吸水装置高度的2/3,该比例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护效果,既能充分发挥吸水装置的吸水效果又能发挥防护垫的防护作用,防护垫采用食品级硅胶,安全无毒,使用安全,实用放心。更为具体的方案为,阀体6的最外侧裹设有液体卷材5,所述液体卷材5的厚度为1~2mm;液体卷材被广泛使用于屋顶防水,实际上作为阀体外侧的防水层能起到极好的防水效果,一般阀门的滴漏问题多是由于渗水导致内部结构生锈或者温度过高的腐蚀,从而导致阀门内部出现较快的磨损和破坏,进而导致滴漏现象,本技术在阀体外侧设置液体卷材,能有效防止液体进行阀门内部,保证阀门内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以延长本技术防渗防滴多向防漏水阀门的使用寿命。总之,本技术提供的防渗防滴多向防漏水阀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球体和阀杆上进行两方面地改进,将球体的表面由光滑型改为带有凹槽和防渗圈的新型球体,能有效解决球体处导致的滴漏问题;另外将阀杆上套设有防渗垫和吸水装置,利用防渗垫和吸水装置的结合使用,解决了阀杆处导致的渗漏问题;因此本技术防渗防滴多向防漏水阀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跑冒滴漏”问题。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技术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渗防滴多向防漏水阀门,包括阀体(6)、阀杆(3)和手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6)内设置有球体(7),所述球体(7)上设置有通孔(72),所述球体(7)上等距设置有凹槽(71),所述凹槽(71)沿所述球体(7)的周向布置,所述凹槽(71)与所述通孔(72)平行布置,所述凹槽(71)内设置有防渗圈(73);所述球体(7)上端设置有阀杆(3),所述阀杆(3)远离球体(7)的一端设置有手柄(1),所述阀杆(3)外壁设置有吸水装置(4)和防渗垫(2),所述防渗垫(2)设置在所述吸水装置(4)的上方;所述吸水装置(4)包括吸水树脂(43),所述吸水树脂(43)的横截面为圆环状,吸水树脂(43)的内侧和外侧分被设置有内壳(44)和外壳(41),所述吸水树脂(43)的两端还设置有与所述吸水树脂(43)横截面相同的环形壳体(45),所述环形壳体(45)上设置有小孔(4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防滴多向防漏水阀门,包括阀体(6)、阀杆(3)和手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6)内设置有球体(7),所述球体(7)上设置有通孔(72),所述球体(7)上等距设置有凹槽(71),所述凹槽(71)沿所述球体(7)的周向布置,所述凹槽(71)与所述通孔(72)平行布置,所述凹槽(71)内设置有防渗圈(73);所述球体(7)上端设置有阀杆(3),所述阀杆(3)远离球体(7)的一端设置有手柄(1),所述阀杆(3)外壁设置有吸水装置(4)和防渗垫(2),所述防渗垫(2)设置在所述吸水装置(4)的上方;所述吸水装置(4)包括吸水树脂(43),所述吸水树脂(43)的横截面为圆环状,吸水树脂(43)的内侧和外侧分被设置有内壳(44)和外壳(41),所述吸水树脂(43)的两端还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怡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宝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