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排水控制系统及蓄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175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供排水技术领域。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排水控制系统及蓄排水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排水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一液位开关、第二液位开关、第三液位开关、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四接触器、第一中间继电器、第二时间继电器、排水电磁阀、引水泵和排水泵;还提供了一种蓄排水装置,包括蓄排水控制系统,还包括蓄水池和检测池;第四液位开关、第一液位开关和第三液位开关设置在蓄水池内;引水泵的入口与蓄水池连通,引水泵的出口与检测池连通;排水泵的入口分别与蓄水池和引水泵的出口连通;所述检测池内设置有第二液位开关,检测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电磁阀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蓄排水自动化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排水控制系统及蓄排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供排水
,特别是涉及一种蓄排水控制系统及蓄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雨水的回收时,通常通过设置蓄水池来收集雨水,为避免雨量过大造成蓄水池内的雨水溢出,一般还需要设置排水泵将蓄水池内多余的雨水排出。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人工值守的方式进行蓄水池的排水,然而,人工值守存在判断失误率高、易导致水溢出或放水过度的缺点;并且,在蓄水池进水量过大时,一般需要通过设置排水量较大的混流泵将蓄水池内的水排出,而混流泵需要灌满引水才能启动,现有技术中均是通过人工对其进行灌引水,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蓄排水控制系统及蓄排水装置,其能够根据蓄水池中的水位自动启动排水泵进行排水操作,并能够自动向排水泵中灌引水。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排水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一液位开关FS1、第二液位开关FS2、第三液位开关FS3、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四接触器、第一中间继电器、第二时间继电器、排水电磁阀YV2、引水泵M1和排水泵M2;所述第一液位开关FS1、第二接触器的常闭触点CJ2-2和第一接触器的线圈CJ1-1串联构成引水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液位开关FS2和第二接触器的常开触点CJ2-3并联构成第一支路,所述第四接触器的线圈CJ4-1、第四接触器的常闭触点CJ4-2分别与第二接触器的线圈CJ2-1并联构成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液位开关FS3串联构成排水控制电路;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ZJ1-3和排水电磁阀YV2串联构成第三支路;所述第四接触器的常开触点CJ4-3和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ZJ1-2并联构成第四支路,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线圈ZJ1-1和第二时间继电器的线圈SJ2-1并联构成第五支路,所述第四支路、第二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SJ2-2和第五支路串联构成第六支路;所述第三支路和第六支路并联构成排水检测控制电路;所述引水控制电路、排水控制电路和排水检测控制电路均接入第一电源;所述第一接触器的主触头CJ1-3和引水泵M1串联构成引水主电路;所述第四接触器的主触头CJ4-4和排水泵M2串联构成排水主电路;所述引水主电路和排水主电路均接入第二电源。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时间继电器和第三接触器;所述第四接触器的线圈CJ4-1构成第七支路,所述第七支路还包括第一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SJ1-2、第三接触器的常闭触点CJ3-2和第一时间继电器的线圈SJ1-1;所述第三接触器的常闭触点CJ3-2、第一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SJ1-2依次与第四接触器的线圈CJ4-1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SJ1-2和第四接触器的线圈CJ4-1串联构成第九支路,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的线圈SJ1-1与第九支路并联连接;所述第四接触器的常闭触点CJ4-2构成第八支路,所述第八支路还包括第一时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SJ1-3、第三接触器的常开触点CJ3-3和第三接触器的线圈CJ3-1;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SJ1-3依次与第四接触器的常闭触点CJ4-2、第三接触器的线圈CJ3-1串联连接,所述第三接触器的常开触点CJ3-3与第一时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SJ1-3并联连接;所述排水主电路还包括第三接触器的主触头CJ3-4;所述排水泵M2的三个绕组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源的三条相线,所述第四接触器的主触头CJ4-4的两端分别与排水泵M2和第二电源连接,且第四接触器的主触头CJ4-4将排水泵M2的三个绕组的第二端连接至公共节点,形成星形连接;所述第三接触器的主触头CJ3-4将排水泵M2的三个绕组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相邻绕组的第一端,形成三角形连接。优选的,所述引水控制电路还包括引水电磁阀YV1,所述引水电磁阀YV1和第一接触器的常开触点CJ1-2串联连接后接入第一电源。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常开开关ST和第二常开开关SP,所述第一常开开关ST与第一液位开关FS1并联连接,第二常开开关SP与第二液位开关FS2并联连接。优选的,还包括第四液位开关FS4、第二中间继电器、报警灯LD和报警铃BZ;所述第四液位开关FS4和第二中间继电器的线圈ZJ2-1串联构成第十支路,所述报警灯LD和报警铃BZ并联连接,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ZJ2-2与报警铃BZ串联构成第十一支路,所述第十支路和第十一支路并联构成报警控制电路,所述报警控制电路接入第一电源。优选的,还包括第三中间继电器、照明开关K1和照明灯T,所述照明开关K1和第三中间继电器的线圈ZJ3-1串联构成照明控制电路,所述照明控制电路接入第一电源;所述第三中间继电器的主触头ZJ3-2和照明灯T串联构成照明主电路,所述照明主电路接入第二电源。优选的,还包括第四中间继电器、监控开关K2和监视器BX,所述监控开关K2和第四中间继电器的线圈ZJ4-1串联构成监控控制电路,所述监控控制电路接入第一电源;所述第四中间继电器的主触头ZJ4-2和监视器BX串联构成监控主电路,所述监控主电路接入第二电源。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熔断器FU1;第一熔断器FU1串联在第二支路和第三液位开关FS3之间。还公开了一种蓄排水装置,包括上述的蓄排水控制系统,还包括蓄水池和检测池;所述第四液位开关FS4、第一液位开关FS1和第三液位开关FS3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蓄水池内;所述引水泵M1的入口与蓄水池连通,引水泵M1的出口与检测池连通;所述排水泵M2的入口分别与蓄水池和引水泵M1的出口连通;所述检测池内设置有第二液位开关FS2,检测池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排水电磁阀YV2设置在出水口;所述引水电磁阀YV1设置在排水泵M2的入口与检测池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能够实现蓄排水自动化操作,在使用过程中不需人工值守,自动化程度高;本蓄水池可根据水量的不同来进行排水,当雨量不大时,通过引水泵即可完成排水工作,当雨量大时,转换为排水泵完成排水工作,在到达安全线位置时,自动停止排水工作;具体来说,在使用过程中,当水位到达蓄水池的最高要求线位置时,第一液位开关闭合,带动引水泵启动,向检测池内排水的同时,向排水泵内灌水;当检测池内的水位到达第二液位开关所在的位置时,第二液位开关闭合,带动排水泵启动进行排水,同时引水泵关闭,排水泵直接由蓄水池引水,与此同时,排水电磁阀打开,检测池内的水通过排水电磁阀排出;当水位到达蓄水池的水量安全线位置时,第三液位开关闭合,排水泵停止运行,排水过程由此完成;(2)设置紧急启动开关:第一常开开关或第二常开开关,可在第一液位开关、第二液位开关损坏造成装置失灵时,人工启动引水控制电路及主电路或排水控制电路及主电路进行排水;(3)设置防溢水警报装置,可避免因水池中水量过大、有关元器件损坏时不能及时供排水的情况,通过警报以便于人工进行及时的处理;具体来说,当蓄水池内的水位上涨到第四液位开关所在的警戒线位置时,第四液位开关FS4打开,报警灯和报警铃得电进行工作,及时提醒操作人员对突发情况进行处理;(4)便于操作人员在夜间等黑暗情况下对蓄排水装置进行查看;(5)便于操作人员实时对蓄排水装置进行监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蓄排水控制系统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蓄排水控制系统的主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排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一液位开关(FS1)、第二液位开关(FS2)、第三液位开关(FS3)、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四接触器、第一中间继电器、第二时间继电器、排水电磁阀(YV2)、引水泵(M1)和排水泵(M2);所述第一液位开关(FS1)、第二接触器的常闭触点(CJ2‑2)和第一接触器的线圈(CJ1‑1)串联构成引水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液位开关(FS2)和第二接触器的常开触点(CJ2‑3)并联构成第一支路,所述第四接触器的线圈(CJ4‑1)、第四接触器的常闭触点(CJ4‑2)分别与第二接触器的线圈(CJ2‑1)并联构成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液位开关(FS3)串联构成排水控制电路;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ZJ1‑3)和排水电磁阀(YV2)串联构成第三支路;所述第四接触器的常开触点(CJ4‑3)和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ZJ1‑2)并联构成第四支路,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线圈(ZJ1‑1)和第二时间继电器的线圈(SJ2‑1)并联构成第五支路,所述第四支路、第二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SJ2‑2)和第五支路串联构成第六支路;所述第三支路和第六支路并联构成排水检测控制电路;所述引水控制电路、排水控制电路和排水检测控制电路均接入第一电源;所述第一接触器的主触头(CJ1‑3)和引水泵(M1)串联构成引水主电路;所述第四接触器的主触头(CJ4‑4)和排水泵(M2)串联构成排水主电路;所述引水主电路和排水主电路均接入第二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排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一液位开关(FS1)、第二液位开关(FS2)、第三液位开关(FS3)、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四接触器、第一中间继电器、第二时间继电器、排水电磁阀(YV2)、引水泵(M1)和排水泵(M2);所述第一液位开关(FS1)、第二接触器的常闭触点(CJ2-2)和第一接触器的线圈(CJ1-1)串联构成引水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液位开关(FS2)和第二接触器的常开触点(CJ2-3)并联构成第一支路,所述第四接触器的线圈(CJ4-1)、第四接触器的常闭触点(CJ4-2)分别与第二接触器的线圈(CJ2-1)并联构成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液位开关(FS3)串联构成排水控制电路;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ZJ1-3)和排水电磁阀(YV2)串联构成第三支路;所述第四接触器的常开触点(CJ4-3)和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ZJ1-2)并联构成第四支路,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线圈(ZJ1-1)和第二时间继电器的线圈(SJ2-1)并联构成第五支路,所述第四支路、第二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SJ2-2)和第五支路串联构成第六支路;所述第三支路和第六支路并联构成排水检测控制电路;所述引水控制电路、排水控制电路和排水检测控制电路均接入第一电源;所述第一接触器的主触头(CJ1-3)和引水泵(M1)串联构成引水主电路;所述第四接触器的主触头(CJ4-4)和排水泵(M2)串联构成排水主电路;所述引水主电路和排水主电路均接入第二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排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时间继电器和第三接触器;所述第四接触器的线圈(CJ4-1)构成第七支路,所述第七支路还包括第一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SJ1-2)、第三接触器的常闭触点(CJ3-2)和第一时间继电器的线圈(SJ1-1);所述第三接触器的常闭触点(CJ3-2)、第一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SJ1-2)依次与第四接触器的线圈(CJ4-1)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SJ1-2)和第四接触器的线圈(CJ4-1)串联构成第九支路,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的线圈(SJ1-1)与第九支路并联连接;所述第四接触器的常闭触点(CJ4-2)构成第八支路,所述第八支路还包括第一时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SJ1-3)、第三接触器的常开触点(CJ3-3)和第三接触器的线圈(CJ3-1);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SJ1-3)依次与第四接触器的常闭触点(CJ4-2)、第三接触器的线圈(CJ3-1)串联连接,所述第三接触器的常开触点(CJ3-3)与第一时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SJ1-3)并联连接;所述排水主电路还包括第三接触器的主触头(CJ3-4);所述排水泵(M2)的三个绕组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源的三条相线,所述第四接触器的主触头(CJ4-4)的两端分别与排水泵(M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彪杜威陈元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武昌殡仪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