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生物集成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1394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效生物集成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曝气系统、池体和位于池体内的进水区、生物反应区、污泥沉淀区和三相分离结构,进水区和生物反应区相连通,污泥沉淀区与其它两区相隔离;生物反应区设有悬浮反应区和曝气装置安装区,悬浮反应区位于曝气装置安装区上方,曝气装置安装区内设有曝气装置;三相分离结构设有气体流出口、液体流出口和兼作为泥料返流出口的三相混合物流入口,三相混合物流入口与曝气装置安装区相连通,气体流出口与悬浮反应区相连通,液体流出口与污泥沉淀区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池体设置三相分离结构,利用污水本身的水头进行三相分离,不需额外的泥水分离设备,节约了能耗和设备占地。

An Efficient Bio-integrated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ewage treatment, and discloses an efficient bio-integrated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aeration system, a pond body and an inflow area in the pond body, a biological reaction area, a sludge sedimentation area and a three-phase separation structure. The inflow area and a biological reaction area are connected, and the sludge sedimentation area is separated from the other two areas; the biological reaction area is provided with a suspension reaction area and an aeration device. Installation area, suspension reaction area is located above the installation area of aeration device, and aeration device is installed in the installation area of aeration device; three-phase separation structure includes gas flow outlet, liquid flow outlet and three-phase mixture flow inlet, which is also used as sludge return outlet, three-phase mixture flow in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stallation area of aeration device, gas flow outlet is connected with suspension reaction area and liquid flow outlet.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sludge sedimentation area, and by setting a three-phase separation structure in the tank body and using the water head of the sewage itself for three-phase separation, no additional sludge separation equipment is needed, thus sav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quipment occup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生物集成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生物集成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普遍存在能耗高、占地面积大、控制不便的缺点,如传统污水处理方法例如连续处理型AO,需设立一个兼氧池,一个好氧池,一个单独的泥水沉淀分离系统,并采用动力将分离的污泥重新回流到前端的生物池,占地面积较大,能耗较高。又如间歇处理型SBR,虽不需设定一个单独的泥水沉淀分离系统,但在去除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时,需在前端加入兼氧系统,占地面积较大,控制系统较复杂,且系统不能连续运行进水,污水处理效率较低。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HIBR(HighefficiencyintegratedBiologicalReactor)型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存在的能耗高、效率低、占地面积大、不能连续进出水、不便于控制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耗低、占地面积小的污水处理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曝气系统、池体和位于所述池体内的进水区、生物反应区、污泥沉淀区和三相分离结构,所述进水区和所述生物反应区相连通,所述污泥沉淀区与所述的其它两区相隔离;所述生物反应区设有悬浮反应区和曝气装置安装区,所述进水区、悬浮反应区和曝气装置安装区依次从上至下分布,所述曝气系统包括设于所述曝气装置安装区内的曝气装置;所述三相分离结构设有气体流出口、液体流出口和兼作为泥料返流出口的三相混合物流入口,所述三相混合物流入口与所述曝气装置安装区相连通,所述气体流出口与所述悬浮反应区相连通,所述液体流出口与所述污泥沉淀区相连通。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池体内设置了三相分离结构,该三相分离结构将三相混合物分离成气体、液体和泥料固体,因而不需要另外单独设置泥水分离系统,节约了设备成本和占地面积。带有气体和泥料的水从三相混合物流入口进入三相分离结构后,气体从气体流出口流出,大部分污泥从三相混合物流入口返流而出,水则携带少部分质轻的污泥从液体流出口流出。并且,气体流出口与悬浮反应区相连通,可使混合在污泥中气体经分离后再次投入悬浮反应区利用,减少了曝气浪费,间接减少了曝气装置耗能。而泥料返流入生物反应区,不仅可以使液体流出口的出水变得更澄清,且可避免留存于泥料中的活性菌体流失,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优选地,所述悬浮反应区设有悬浮填料。在本优选技术方案中,悬浮填料可以将污泥悬浮在池体中部,避免其沉入池体底部,提高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其细菌充分进行降解活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优选地,所述悬浮反应区同时投放有好氧菌、兼氧菌和厌氧菌,所述曝气系统设有时间继电器,所述时间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曝气装置间歇式曝气。在本优选技术方案中,时间继电器控制曝气装置间歇式曝气,在曝气期间,好氧菌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去除有机污染物,同时,硝化细菌进行硝化反应,将氮氨转化为硝酸盐;在间歇期间,厌氧菌或兼氧菌通过自身新陈代谢降解或去除有机污染物,同时,反硝化细菌进行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转化成氮气,好氧菌、兼氧菌和厌氧菌交替工作,配合完成一个完整的降解处理过程,实现高效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单独设置好氧池、厌氧池和兼氧池,节约了占地,且好氧菌的降解产物在下一个间歇周期内马上能够被兼氧菌和厌氧菌消耗,打破了产物对于降解反应的抑制,实现了污水处理效率的倍增。在高效率的前提下,可进一步实现整个污水处理装置的连续进出水。优选地,所述进水区设有进水管和布水器,所述布水器用于将进水管的出水均匀布置在所述悬浮反应区上方。在本优选技术方案中,布水器将进水进行均匀布置,可使生物菌体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优选地,所述污泥沉淀区设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的水头差与所述池体的池高之比小于0.1。在本优选技术方案中,进行上述设定的原因是:由于污泥沉淀区和进水区是相隔离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水头差越小,池体内水位越高,因而可适当增加悬浮反应区的有效池容,且水流在池内的滞留时间也越长,越能保证出水的清澈度。优选地,所述三相分离结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包围构成横截面为三角形的第一分离室,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留有构成所述三相混合物流入口的第一缝隙,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三挡板之间留有构成所述液体流出口的第二缝隙,所述第三挡板和第一挡板之间留有构成所述气体流出口的第三缝隙,所述第三缝隙位置高于所述第二缝隙,所述第二缝隙位置高于所述第一缝隙。在本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三块挡板搭建出一截面为三角形的第一分离室,并在挡板之间留出位置依次从低至高的第一缝隙、第二缝隙和第三缝隙,三相混合物进入第一分离室后,利用气体的浮力将气相物质从位置最高的第三缝隙排出,第三挡板对气泡起到导流作用,同时第三挡板还对泥料起到阻挡作用,减少其向上运动的动能,进而使从第二缝隙排出的液体中的泥料占比降低,被阻挡的泥料则从第二挡板再次滑落出第一缝隙,不仅使从第二缝隙中流出的液相变得更澄清,还使污泥中的活性生物返回到原体系中,节约了活性污泥的用量。此种三相分离结构简单,仅利用三相混合物本身的水头即可实现三相的粗分离,不需额外的能耗,利于节能环保。优选地,所述第三挡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40°≤α≤50°,所述第二挡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β≥50°。在本技术方案中,进行上述限定的原因是:第三挡板需要既要起到气泡导流作用,又要起到泥料阻挡作用。气泡导流作用决定了第三挡板的倾斜度不能太小,泥料阻挡作用决定了第三挡板的倾斜度不能太大,因而优选为40°≤α≤50°。而第二挡板主要对泥料返流起到导流作用,因而倾斜度不能太小,因而优选为β≥50°,在保证第一分离室的容积的前提下,优选为β=50°。优选地,所述三相分离结构还包括第四挡板和第五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分离室之外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第四挡板、第五挡板和第三挡板依次包围构成横截面为四边形的第二分离室,所述第五挡板和第四挡板之间留有第四缝隙,所述第四缝隙位置高于所述第二缝隙;所述第四挡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ε,40°≤ε≤50°,所述第二分离室内设有多块平行于所述第四挡板的第六挡板。在本技术方案中,增设第二分离室可进一步将从液体流出口流出的携带少部分泥料的水进行二次泥水分离,以进一步提高出水的清澈度。同样地,出于挡泥效果和出水速度的平衡考虑,所述第四挡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ε,优选地,40°≤ε≤50°。多块第六挡板则能进一步起到挡泥的作用。优选地,污泥沉淀区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分离室上方且与所述第四缝隙边缘相搭接的第七挡板,所述第七挡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θ≥50°。在本优选方案中,进行上述限定的原因是第七挡板主要对泥料返流起到导流作用,因而倾斜度不能太小,因而优选为θ≥50°,为了延长清水停留时间,污泥沉淀区的容积应足够大,故进一步优选θ=50°。优选地,曝气系统还包括激流推活装置,所述激流推活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七挡板并朝向所述第四缝隙。在本优选技术方案中,激流推活装置可以将堆积于第四缝隙的污泥冲走,避免污泥板结阻塞第四缝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高效生物集成污水处理装置在池体内设置了三相分离结构,该三相分离结构将三相混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生物集成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系统、池体(1)和位于所述池体(1)内的进水区(11)、生物反应区(4)、污泥沉淀区(14)和三相分离结构(2),所述进水区(11)和所述生物反应区(4)相连通,所述污泥沉淀区(14)与所述的其它两区相隔离;所述生物反应区(4)设有悬浮反应区(12)和曝气装置安装区(13),所述进水区(11)、悬浮反应区(12)和曝气装置安装区(13)依次从上至下分布,所述曝气系统包括设于所述曝气装置安装区(13)内的曝气装置(3);所述三相分离结构(2)设有气体流出口(203)、液体流出口(202)和兼作为泥料返流出口的三相混合物流入口(201),所述三相混合物流入口(201)与所述曝气装置安装区(13)相连通,所述气体流出口(203)与所述悬浮反应区(12)相连通,所述液体流出口(202)与所述污泥沉淀区(14)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生物集成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系统、池体(1)和位于所述池体(1)内的进水区(11)、生物反应区(4)、污泥沉淀区(14)和三相分离结构(2),所述进水区(11)和所述生物反应区(4)相连通,所述污泥沉淀区(14)与所述的其它两区相隔离;所述生物反应区(4)设有悬浮反应区(12)和曝气装置安装区(13),所述进水区(11)、悬浮反应区(12)和曝气装置安装区(13)依次从上至下分布,所述曝气系统包括设于所述曝气装置安装区(13)内的曝气装置(3);所述三相分离结构(2)设有气体流出口(203)、液体流出口(202)和兼作为泥料返流出口的三相混合物流入口(201),所述三相混合物流入口(201)与所述曝气装置安装区(13)相连通,所述气体流出口(203)与所述悬浮反应区(12)相连通,所述液体流出口(202)与所述污泥沉淀区(14)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生物集成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反应区(12)设有悬浮填料(1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生物集成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反应区(12)同时投放有好氧菌、兼氧菌和厌氧菌,所述曝气系统设有时间继电器,所述时间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曝气装置(3)间歇式曝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生物集成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区(11)设有进水管(111)和布水器(16),所述布水器(16)用于将进水管(111)的出水均匀布置在所述悬浮反应区(12)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生物集成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沉淀区(14)设有出水管(142),所述进水管(111)与出水管(142)的水头差与所述池体(1)的池高之比小于0.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生物集成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结构(2)包括第一挡板(21)、第二挡板(22)和第三挡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聚创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