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视力矫正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011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视力矫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置用户信息与矫正方案的匹配关系;读取智能卡获取用户信息;根据用户信息和匹配关系生成矫正方案;根据矫正方案驱动矫正组件工作实现对用户视力的智能矫正。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智能视力矫正装置,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实现根据每个用户的年龄、近视时间、度数、矫正进度,选取最佳矫正方案,为每一位用户量身定制出最合适的方案流程,避免现有矫正装置器只能按固定方式进行矫正带来的用户矫正效果差的缺点。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lligent Vision Correc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vision correction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configuring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user information and correction scheme; reading smart card to obtain user information; generating correction scheme according to user information and matching relationship; driving correction component to work according to the correction scheme to realize intelligent correction of user vision.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vision correction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and device disclosed in the invention, the best correction scheme can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age, myopia time, degree and correction progress of each user, and the most suitable scheme flow can be tailored for each user, so as to avoid the user correction effect that the existing correction device can only be corrected in a fixed way. Poor drawbac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视力矫正的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视力矫正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视力矫正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眼球是视器的主要部分,位于眶内,后端由视神经连于间脑,眼球由眼球壁和透明的内容物组成,眼球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感光系统为视眼球壁由外、中、内三层膜构成;外膜为眼球纤维膜,厚而坚韧,保护眼球,与眼内容物共同维持眼球形状;中膜为眼球血管膜,内含血管和色素,营养眼球和使眼球内部形成屏蔽光线的暗箱,有利于光色感应,从后向前分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睫状体内有睫状肌,当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体移向前内,松弛睫状小带,增加晶状体曲度,起近距离调节作用。当视远物时,睫状肌松弛,睫状体后移,拉近睫状小带,晶状体曲度减少。晶状体为双凸形的弹性透明体,后面较前面更凸,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无血管、神经分布。晶状体外包晶状体囊,透明而有弹性。晶状体囊借睫状小带悬于睫状突内面。晶状体囊包围着由多层晶状体纤维构成的晶状体质,外周部较柔软,纤维富于弹性,为晶状体皮质,中央部致密较硬,弹性亦较差,为晶状体核。晶状体的屈光指数约1.4371。晶状体靠本身的弹性回缩增大凸度,增强屈光能力。随年龄增长,晶状体弹力减弱,调节力也随之减弱,即产生“老花眼”。视力是指视网膜分辨影像的能力,视力的好坏由视网膜分辨影像能力的大小来判定,然而当眼的屈光系统(如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变得混浊或存在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时,即使视网膜功能良好的眼视力仍会下降。眼的屈光系统混浊,可以使用手术来治疗,而屈光不正则需要用透镜来加以矫正。对于治疗近视、弱视、远视等眼部疾病,常用的物理疗法是对眼眶及其穴位进行振动按摩、永磁体磁疗、电脉冲,以增强眼部血液循环,使得眼部经络疏通,从而达到缓解眼部疲劳,改善眼部屈光状态。现有的视力矫正装置,多是通过调整透镜和眼球间的距离,从而达到对眼球的睫状肌和晶状体的反复刺激,锻炼睫状肌,以恢复其功能的目的,这种视力校正装置有明显的缺点:(1)矫正装置结构简单,不能人性化的根据用户的眼部状态进行精准的矫正;(2)矫正装置功能较为单一,矫正效果不一,不能达到最大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构思根据用户的信息个性化定制矫正方案,根据该矫正方案针对性的为用户进行视力的矫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视力矫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置用户信息与矫正方案的匹配关系;读取智能卡获取用户信息;根据用户信息和所述匹配关系生成矫正方案;根据矫正方案驱动矫正组件工作实现对用户视力的智能矫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视力矫正装置,包括矫正组件,矫正装置包括:读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信息;存储模块,用于配置用户信息与矫正方案的匹配关系存储;矫正模块,用于根据用户信息和所述匹配关系确定矫正方案。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矫正方案控制所述矫正组件工作。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智能视力矫正方法和装置可以实现:(1)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年龄、近视时间、度数、矫正进度,选取最佳矫正方案,从而实现为每一位用户量身定制出最合适的方案流程,避免现有固定矫正装置无法适用不同情况的用户、因而矫正效果差的缺点;(2)根据最佳矫正方案,通过控制矫正组件的工作状态例如伸缩动作,可以为每位用户自动调整用户眼球与灯光板之间的最佳距离,避免现有技术中只用几种固定距离无法针对不同用户状况进行精准矫正的不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智能视力矫正装置的外观结构视图;其中,图1a和图1b分别为右侧方向视图以及左侧方向视图的立体外观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智能视力矫正装置的爆炸视图;图3为图1所示智能视力矫正装置拆去右侧盖的内部结构平面视图;图4为驱动组件B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智能视力矫正装置拆去顶盖的内部结构立体视图;图6为图1所示智能视力矫正装置中驱动机构的位置示意图(图6b为图6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b为图7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智能视力矫正装置中驱动机构和灯光板的位置示意图(图8b为图8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为图8所述驱动机构的机构示意图(拆去镜筒盒的顶壁和侧壁);图10为图1所示智能视力矫正装置的前视图;图11为图1所示智能视力矫正装置中装置器箱体内底部结构示意图(图11b为图11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智能视力矫正装置原理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智能视力矫正方法流程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智能视力矫正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实施方式的智能视力矫正装置,如图1所示,该智能视力矫正装置包括装置器箱体,装置器箱体由右侧盖11、后侧盖12、顶盖13、左侧盖以及装置器框架14和前侧盖15组装而成,装置器箱体上设有与眼球位置相对应的镜筒2,(本实施例中,镜筒2为两组,即分别位于装置器箱体1的后侧盖12以及前侧盖15上,如图1a和图1b,前侧盖15上设有镜筒2’,后侧盖12上设有镜筒2)。本实施例中,拆去智能视力矫正装置的右侧盖11,如图3,可以看到装置器箱体内部从上到下主要分为主板层A(主板层A位于顶盖13下方)、驱动组件层B,驱动组件层B设有两套驱动组件(即驱动组件B1和驱动组件B2),这两套驱动组件的结构完全一样,且相互独立(图4)。如图5所示,主板层A中设有控制模块5和步进电机驱动器7;与驱动组件B相对应的,控制模块5和步进电机驱动器7也是分别两个(图5中已标出第二个控制模块5’和第二个步进电机驱动器7’)。主板层A下方为驱动组件层B,由于两套驱动组件B1和B2的结构完全一样,这里仅列出驱动组件B1的结构,如图6、图7、图8所示,驱动组件B1包括上述提到的镜筒2、灯光板3和驱动机构C。其中,该装置器箱体将镜筒2分为镜筒外侧(装置器箱体1外的镜筒部分)和镜筒内侧(装置器箱体1内的镜筒部分);其中,镜筒内侧外套设有镜筒盒,其镜筒盒由镜筒盒底壁81、镜筒盒侧壁82、镜筒盒顶壁83组成,镜筒盒底壁81上,与镜筒内侧的端部相对的位置设有一对灯光板3,使得眼球、镜筒2、灯光板3均位于与眼球轴向同轴的直线上。镜筒盒顶壁83外,设有驱动机构C,驱动机构C包括上述提到的步进电机驱动器7,以及依次相连的步进电机22(步进电机22下还设有步进电机固定架21,步进电机固定架21固定连接在镜筒盒顶壁83外)、联轴器23、第一丝杆固定架24、丝杆26、第二丝杆固定架27,丝杆上还套设有滑块25。如图7、图8和图9所示,驱动机构的滑块25通过连接块柱与镜筒连接块28相连,且所述镜筒盒顶壁83上还设有供连接块柱穿过,且使得滑块25沿着所述与眼球轴向同轴的直线作往复式移动的滑行孔10。上述设置可使得驱动机构C驱动镜筒2沿着与眼球轴向同轴的直线作往复式移动,从而改变眼球与灯光板3之间的距离。另外,如图9所示,上述镜筒内侧,与镜筒外侧相邻的部分套设有直线轴承9,直线轴承9一方面承载镜筒盒外镜筒部分的重量,另一方面,直线轴承9还能够降低镜筒2与装置器箱体壁之间的摩擦,使得镜筒2沿着上述与眼球轴向同轴的直线移动时更为顺滑;镜筒外侧的端部设有护目垫圈16;从而增加用户的使用舒适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智能视力矫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配置用户信息与矫正方案的匹配关系存储;读取智能卡获取用户信息;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和存储的所述匹配关系生成矫正方案;根据所述矫正方案驱动矫正组件工作实现对用户视力的智能矫正。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视力矫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配置用户信息与矫正方案的匹配关系存储;读取智能卡获取用户信息;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和存储的所述匹配关系生成矫正方案;根据所述矫正方案驱动矫正组件工作实现对用户视力的智能矫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视力矫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年龄、近视时间、用户度数、矫正进度;所述配置用户信息与矫正方案的匹配关系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矫正进度与所述矫正方案进行关联,生成匹配关系存储;所述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匹配关系生成矫正方案包括:将获取的矫正进度与存储的匹配关系进行匹配确定对应的矫正方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矫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矫正完成后,获取当次的矫正信息;根据所述矫正信息对矫正进度进行更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矫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组件包括驱动组件、电磁热能组件和仿生物组件;所述矫正方案包括驱动组件工作模式、电磁热能组件工作模式和仿生物组件工作模式;所述根据所述矫正方案驱动矫正组件工作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所述驱动组件工作模式生成第一驱动信号;根据所述电磁热能组件工作模式生成第二驱动信号;根据所述仿生物组件工作模式生成第三驱动信号;根据所述第一驱动信号驱动所述驱动组件工作;根据所述第二驱动信号驱动所述电磁热能组件工作;根据所述第三驱动信号驱动所述仿生物组件工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用户度数生成的第四驱动信号,所述第四驱动信号驱动所述驱动组件进行伸缩。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矫正信息对矫正方案进行更新。7.智能视力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矫正组件和智能用户管理组件,所述智能用户管理组件包括:读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信息;存储模块,用于配置用户信息与矫正方案的匹配关系存储;矫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匹配关系确定矫正方案;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矫正方案控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安狄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