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厂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982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厂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其应用于一种养殖系统中,养殖系统设置养殖区和混合区。所述养殖方法包括:杀除养殖系统内的所有生物菌落;对养殖区内的水体曝气;向养殖区内添加生物碳源;向养殖区内投放克氏原螯虾的虾苗,虾苗的排泄物作为生物氮源;在混合区内,每隔3‑5天投放重量为克氏原螯虾体重2‑4%的生物菌落、占养殖水体的体积0.01‰的生物碳源,并从混合区内向养殖区内输送;生物菌落在生物氮源和生物碳源的促进下在养殖区内形成生物絮团;保持养殖区内养殖水体的深度不变;在养殖15‑20天后,去除养殖区内的颗粒状的生物絮团。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A method of industrial crayfish cul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dustrialized crayfish culture method, which is applied to a culture system in which a culture area and a mixed area are arranged. The culture methods include: killing all biological colonies in the culture system; aerating the water body in the culture area; adding biological carbon sources to the culture area; putting shrimp larvae of crayfish in the culture area, excretion of shrimp larvae as biological nitrogen sources; and putting biological colonies weighing 2.4% of the body weight of crayfish in the mixed area every 3 to 5 days, accounting for 0.0% of the volume of the cultured water body. 1 Bio-carbon source and transport from mixed area to culture area; Bio-flocs formed in culture area under the promotion of biological nitrogen source and bio-carbon source; Keep the depth of aquaculture water unchanged in culture area; Remove the granular bio-flocs in culture area after 15 to 20 days.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growth speed and yield of crayfis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厂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
的一种养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工厂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属于淡水经济虾类,因其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克氏原螯虾具有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因而在生态环境中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克氏原螯虾的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缺时亦自相残杀。目前克氏原螯虾繁育方式是通过在池塘中投放种下后,在自然条件下自行繁殖。但是,在现有的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中,需要定期换水,浪费水资源,且水质改善效果不明显,同时也难以防控克氏原螯虾的病害,造成克氏原螯虾养殖产量低、养殖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厂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具备节能减排、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需要定期换水,浪费水资源,且水质改善效果不明显,同时也难以防控克氏原螯虾的病害,造成克氏原螯虾养殖产量低、养殖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工厂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其应用于一种养殖系统中,所述养殖系统设置养殖区和混合区,所述养殖区用于养殖克氏原螯虾,所述混合区用于接收外部液体以向所述养殖区内供液,同时还接收所述养殖区内排出的液体以与所述养殖区构成液体循环系统;所述养殖方法包括:在投放虾苗前3天,向所述养殖区和所述混合区分别注水至一定的深度,并对所述养殖区内和所述混合区内的水体分别进行消毒,且还对整个养殖系统进行消毒,杀除所述养殖系统内的所有生物菌落;在投放虾苗前2天,从所述养殖区的底部增氧,以对所述养殖区内的水体曝气;在投放虾苗前1天,向所述养殖区内添加生物碳源,所述生物碳源占所述养殖区内养殖水体的体积的0.01‰,所述生物碳源包括壳聚糖酶、壳寡糖、糖蜜;在投放虾苗的当天,向所述养殖区内投放克氏原螯虾的虾苗,并在投放过程中全程从所述养殖区的底部增氧,所述虾苗的排泄物作为生物氮源;之后,在所述混合区内,每日的早晨和傍晚投放重量为克氏原螯虾体重的2-4%的虾奶粉,在所述混合区内形成食物混合液,从所述混合区内向所述养殖区内输送所述食物混合液,其中,所述食物混合液从所述养殖区一端的顶部输入,所述食物混合液输送结束后,通过所述混合区从所述养殖区同一端的底部供水;同时,在所述混合区内,每隔3-5天投放重量为克氏原螯虾体重2-4%的生物菌落、占所述养殖水体的体积0.01‰的所述生物碳源,以在所述混合区内形成生物絮团的来源混合液,从所述混合区内向所述养殖区内输送所述来源混合液,其中,所述来源混合液从所述养殖区一端的顶部输入,所述来源混合液输送结束后,通过所述混合区从所述养殖区同一端的底部供水;所述生物菌落在生物氮源和生物碳源的促进下在所述养殖区内形成生物絮团;每间隔10-20天,向所述混合区内添加所述养殖系统蒸发的水量,并向所述养殖区内供液以保持所述养殖区内养殖水体的深度不变;在养殖15-20天后,去除所述养殖区内的颗粒状的生物絮团;其中,养殖全程保持所述养殖区内养殖水体的PH在7.2-8.4之间。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向所述养殖系统注水的深度为1.2m,且保持所述养殖水体的深度也为1.2m。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壳聚糖酶、壳寡糖、糖蜜按1:4:5的重量比例混合。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物菌落由酵母菌、光合菌、芽孢杆菌、硝化菌按1:2:2:5的重量比例混合制成。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养殖系统还设置集污区;所述集污区用于收集所述养殖区排出的污水并净化输送至所述混合区;其中,所述集污区与所述养殖区的另一端通过一个单向溢流结构相隔;所述养殖区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单向溢流结构单向流动至所述集污区。进一步地,所述工厂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还包括:在养殖15-20天后,使用一种生物絮团分离装置分离所述养殖系统中的大颗粒生物絮团;所述分离装置包括:气提水泵,其用于吸取所述集污区或所述养殖区中的养殖水体;第一输料管,其一端与气提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沉降分离器,第一输料管的另一端位于沉降分离器中;第二输料管,其一端位于沉降分离器的底部;回流管,其一端位于沉降分离器的顶部,另一端位于所述养殖区中;以及固体收集器,第二输料管的另一端位于固体收集器中;其中,气提水泵通过第一输料管将所述养殖区中的养殖水体输送至沉降分离器中,所述养殖水体中的生物絮团按体积从大至小的顺序,依次沉降在沉降分离器的底部至顶部;位于沉降分离器的底部的较大生物絮团,从第二输料管进入固体收集器中;位于沉降分离器的顶部的较小生物絮团,从回流管回流至所述养殖区中。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养殖区中设置多孔虾巢,且向所述多孔虾巢投放所述克氏原螯虾的虾苗;所述多孔虾巢包括:养殖容器;至少一个定位轴,其设置在养殖容器中;与至少一个定位轴对应的至少一块定位板,每个定位轴垂直安装在对应的定位板上,且定位板放置在养殖容器内;以及多个养殖机构,每个养殖机构包括养殖箱、固定轴以及多块养殖板;固定轴设置在养殖箱中,且固定轴的底端垂直固定在养殖箱的底壁上;固定轴具有中空结构;多块养殖板安装在固定轴上,并将养殖箱的内腔分隔成多个养殖空间,每个养殖空间用于养殖至少一个养殖虾;养殖箱、养殖板上均开设供养殖水体进出的多个养殖孔;其中,多个养殖机构层叠设置于养殖容器内,且多个养殖箱通过对应的固定轴的中空结构与其中一个定位轴配合而安装在定位轴上。再进一步地,所述养殖区的底部设置多根供氧管,所述养殖区的一端设置两根进水管;两根进水管平行设置,并分别固定在所述养殖区的内壁上;其中,从所述养殖区的底部增氧的方法为:通过多根供氧管向所述养殖区的底部输送氧气;在两根进水管中,位于上方的进水管用于向所述养殖区释放所述混合液,位于下方的进水管用于向所述养殖区供水。再进一步地,所述养殖区、所述集污区、所述混合区为分隔在一个养殖池内的三个区域;其中,养殖池中设置一块挡板,且所述挡板沿养殖池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将养殖池分隔成两个独立的收纳槽;在两个收纳槽中,容积较小的收纳槽为所述混合区,容积较大的收纳槽通过一个单向溢流结构分隔成所述养殖区和所述集污区。再进一步地,所述单向溢流结构包括至少一层溢流栅、与溢流栅相隔的至少一块隔板;溢流栅、隔板端均垂直于养殖池的底壁;溢流栅与养殖池的底壁具有一段间距;隔板的底端固定在养殖池的底壁上,且隔板的高度低于养殖池的高度,且溢流口的高度低于隔板的高度。本专利技术的工厂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通过对养殖系统和养殖水体消毒,并向养殖水体增氧,提高养殖水体的水质,并提高含氧量,从而有利于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提高生长速度,进而提高克氏原螯虾的产量。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向养殖区输送生物絮团,并利用生物絮团技术以养殖克氏原螯虾。由于生物絮团可以分解死去的克氏原螯虾以及克氏原螯虾的脱壳,且向克氏原螯虾提供了足够的虾料,所以保证了养殖水体的水质,从而提高养殖的成活率,并进一步提高克氏原螯虾的产量。并且,混合液从养殖区一端的顶部供入,而从底部供水,可以使生物絮团充分混匀在养殖区中,保证向克氏原螯虾提供充足的虾料,促进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本专利技术通过去除颗粒状的生物絮团,可以避免由于较多的生物絮团堆积而堵塞克氏原螯虾鳃部的发生,提高克氏原螯虾的成活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厂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其应用于一种养殖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系统设置养殖区和混合区,所述养殖区用于养殖克氏原螯虾,所述混合区用于接收外部液体以向所述养殖区内供液,同时还接收所述养殖区内排出的液体以与所述养殖区构成液体循环系统;所述养殖方法包括:在投放虾苗前3天,向所述养殖区和所述混合区分别注水至一定的深度,并对所述养殖区内和所述混合区内的水体分别进行消毒,且还对整个养殖系统进行消毒,杀除所述养殖系统内的所有生物菌落;在投放虾苗前2天,从所述养殖区的底部增氧,以对所述养殖区内的水体曝气;在投放虾苗前1天,向所述养殖区内添加生物碳源,所述生物碳源占所述养殖区内养殖水体的体积的0.01‰,所述生物碳源包括壳聚糖酶、壳寡糖、糖蜜;在投放虾苗的当天,向所述养殖区内投放克氏原螯虾的虾苗,并在投放过程中全程从所述养殖区的底部增氧,所述虾苗的排泄物作为生物氮源;之后,在所述混合区内,每日的早晨和傍晚投放重量为克氏原螯虾体重的2‑4%的虾奶粉,在所述混合区内形成食物混合液,从所述混合区内向所述养殖区内输送所述食物混合液,其中,所述食物混合液从所述养殖区一端的顶部输入,所述食物混合液输送结束后,通过所述混合区从所述养殖区同一端的底部供水;同时,在所述混合区内,每隔3‑5天投放重量为克氏原螯虾体重2‑4%的生物菌落、占所述养殖水体的体积0.01‰的所述生物碳源,以在所述混合区内形成生物絮团的来源混合液,从所述混合区内向所述养殖区内输送所述来源混合液,其中,所述来源混合液从所述养殖区一端的顶部输入,所述来源混合液输送结束后,通过所述混合区从所述养殖区同一端的底部供水;所述生物菌落在生物氮源和生物碳源的促进下在所述养殖区内形成生物絮团;每间隔10‑20天,向所述混合区内添加所述养殖系统蒸发的水量,并向所述养殖区内供液以保持所述养殖区内养殖水体的深度不变;在养殖15‑20天后,去除所述养殖区内的颗粒状的生物絮团;其中,养殖全程保持所述养殖区内养殖水体的PH在7.2‑8.4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厂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其应用于一种养殖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系统设置养殖区和混合区,所述养殖区用于养殖克氏原螯虾,所述混合区用于接收外部液体以向所述养殖区内供液,同时还接收所述养殖区内排出的液体以与所述养殖区构成液体循环系统;所述养殖方法包括:在投放虾苗前3天,向所述养殖区和所述混合区分别注水至一定的深度,并对所述养殖区内和所述混合区内的水体分别进行消毒,且还对整个养殖系统进行消毒,杀除所述养殖系统内的所有生物菌落;在投放虾苗前2天,从所述养殖区的底部增氧,以对所述养殖区内的水体曝气;在投放虾苗前1天,向所述养殖区内添加生物碳源,所述生物碳源占所述养殖区内养殖水体的体积的0.01‰,所述生物碳源包括壳聚糖酶、壳寡糖、糖蜜;在投放虾苗的当天,向所述养殖区内投放克氏原螯虾的虾苗,并在投放过程中全程从所述养殖区的底部增氧,所述虾苗的排泄物作为生物氮源;之后,在所述混合区内,每日的早晨和傍晚投放重量为克氏原螯虾体重的2-4%的虾奶粉,在所述混合区内形成食物混合液,从所述混合区内向所述养殖区内输送所述食物混合液,其中,所述食物混合液从所述养殖区一端的顶部输入,所述食物混合液输送结束后,通过所述混合区从所述养殖区同一端的底部供水;同时,在所述混合区内,每隔3-5天投放重量为克氏原螯虾体重2-4%的生物菌落、占所述养殖水体的体积0.01‰的所述生物碳源,以在所述混合区内形成生物絮团的来源混合液,从所述混合区内向所述养殖区内输送所述来源混合液,其中,所述来源混合液从所述养殖区一端的顶部输入,所述来源混合液输送结束后,通过所述混合区从所述养殖区同一端的底部供水;所述生物菌落在生物氮源和生物碳源的促进下在所述养殖区内形成生物絮团;每间隔10-20天,向所述混合区内添加所述养殖系统蒸发的水量,并向所述养殖区内供液以保持所述养殖区内养殖水体的深度不变;在养殖15-20天后,去除所述养殖区内的颗粒状的生物絮团;其中,养殖全程保持所述养殖区内养殖水体的PH在7.2-8.4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养殖系统注水的深度为1.2m,且保持所述养殖水体的深度也为1.2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壳聚糖酶、壳寡糖、糖蜜按1:4:5的重量比例混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菌落由酵母菌、光合菌、芽孢杆菌、硝化菌按1:2:2:5的重量比例混合制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系统还设置集污区;所述集污区用于收集所述养殖区排出的污水并净化输送至所述混合区;其中,所述集污区与所述养殖区的另一端通过一个单向溢流结构相隔;所述养殖区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单向溢流结构单向流动至所述集污区。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厂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厂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还包括:在养殖15-20天后,使用一种生物絮团分离装置分离所述养殖系统中的颗粒生物絮团;所述分离装置包括:气提水泵(26),其用于吸取所述集污区或所述养殖区中的养殖水体;第一输料管(27),其一端与气提水泵(26)的输出端连通;沉降分离器(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翔宋光同何吉祥崔凯张静陈静吴本丽黄龙张烨佘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