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hin film capacitor (10) is formed by winding the first metal layer (110), the first thin film (120), the second metal layer (130) and the second thin film (140) in a sequential overlapping state. In the film plane of the first film and the second film (120, 140), the angle of the sharp side of the orientation principal axis MA relative to the reference direction RD parallel to the first and second end faces (101, 102) is defined as the orientation angle. The position of the first film and the second film (120, 140) opposite the second metal layer (130) is observed from the sam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film surface. The symbols of the orientation angle of the rotation of the quasi-direction (RD) towards one side are defined as positive, and the symbols representing the orientation angle of the rotation from the reference direction (RD) to the other side are defined as negative. The orientation angle (a) of the first thin film (120)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second thin film (1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薄膜电容器、电容器单元及薄膜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电容器及薄膜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将薄膜电容器收容于壳体而成的薄膜电容器单元。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将连接有外部引出端子(母线)的多个电容器元件(薄膜电容器)收纳于上表面开口的壳体内、且向该壳体内填充填充树脂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电容器单元)(参照专利文献1)。各电容器元件通过如下方法来制作:重叠地卷绕通过在聚丙烯等薄膜的表面上蒸镀铝等金属而成的两张金属化薄膜,在卷绕后的金属薄膜的两端面喷镀锌等金属而形成金属喷镀电极。在上述电容器单元中,以往,在将多个薄膜电容器和母线收容于壳体并填充填充树脂的工序中,使用固定用的夹具。母线与壳体这两者由固定用的夹具固定,母线相对于壳体而定位。由此,母线的尺寸精度得以确保。然而,在像这样使用夹具的情况下,需要准备与电容器单元相应的夹具,制造成本变高,并且,需要进行将母线与壳体相对于夹具装配及卸载的工序,电容器单元的组装工时增多。对此,为了实现无夹具化,能够采用将使用了嵌合等的定位构造设置在母线与壳体之间的方法。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电容器,其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在所述第一端面形成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二端面形成第二电极,该薄膜电容器通过将与所述第一电极相连的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相连的树脂制的第一薄膜、与所述第二电极相连的第二金属层、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相连的树脂制的第二薄膜在依次重叠的状态下卷绕或层叠而成,在所述第一薄膜及第二薄膜的薄膜面内,将取向主轴相对于与所述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平行的基准方向所成的锐角侧的角度定义为取向角,将从与薄膜面垂直的相同方向观察所述第一薄膜及第二薄膜的隔着所述第二金属层而对置的部位时的、表示从所述基准方向朝一方侧的旋转的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7.29 JP 2016-1492071.一种薄膜电容器,其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在所述第一端面形成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二端面形成第二电极,该薄膜电容器通过将与所述第一电极相连的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相连的树脂制的第一薄膜、与所述第二电极相连的第二金属层、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相连的树脂制的第二薄膜在依次重叠的状态下卷绕或层叠而成,在所述第一薄膜及第二薄膜的薄膜面内,将取向主轴相对于与所述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平行的基准方向所成的锐角侧的角度定义为取向角,将从与薄膜面垂直的相同方向观察所述第一薄膜及第二薄膜的隔着所述第二金属层而对置的部位时的、表示从所述基准方向朝一方侧的旋转的取向角的符号定义为正,将表示从所述基准方向朝另一方侧的旋转的取向角的符号定义为负时,所述第一薄膜的取向角α与所述第二薄膜的取向角β的符号不同。2.一种薄膜电容器,其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在所述第一端面形成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二端面形成第二电极,该薄膜电容器通过将与所述第一电极相连的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相连的树脂制的第一薄膜、与所述第二电极相连的第二金属层、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相连的树脂制的第二薄膜在依次重叠的状态下卷绕或层叠而成,在所述第一薄膜及第二薄膜的薄膜面内,将取向主轴相对于与所述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平行的基准方向所成的锐角侧的角度定义为取向角,将从与薄膜面垂直的相同方向观察所述第一薄膜及第二薄膜的隔着所述第二金属层而对置的部位时的、表示从所述基准方向朝一方侧的旋转的取向角的符号定义为正,将表示从所述基准方向朝另一方侧的旋转的取向角的符号定义为负时,所述第一薄膜的取向角α与所述第二薄膜的取向角β的关系为-20°<v+β<+2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形成于所述第一薄膜的表面,所述第二金属层形成于所述第二薄膜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的取向角α与所述第二薄膜的取向角β的关系还为α-β<-5°或+5°<α-β。5.一种电容器单元,具备: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电容器;第一母线及第二母线,其与所述薄膜电容器的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连接;壳体,其收容所述薄膜电容器、所述第一母线及所述第二母线;以及热固化性的填充树脂,其填充于所述壳体内。6.一种薄膜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第一分割薄膜的工序,该第一分割薄膜通过将作为双轴延伸的薄膜的原料薄膜沿宽度方向分割为多个而形成;准备第二分割薄膜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冈秀和,人见亘,三浦寿久,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