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8881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电缆,包括由内到外的铜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填充层、编织加强软管、无纺布包带、聚氯乙烯护套;所述铜导体采用退火铜导体紧压绞合结构;所述交联聚乙烯绝缘挤包在铜导体上;所述交联聚乙烯绝缘和铜导体构成绝缘线芯;所述绝缘线芯绞合和所述编织加强软管相互绞合;所述绝缘线芯外绕包两层无纺布包带,所述绝缘线芯与无纺布包带的中间空隙构成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用填充绳填满;所述无纺布包带外挤包聚氯乙烯护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力电缆柔软易弯曲、重量轻,具有优良的耐曲绕性和耐疲劳性,在压力下变形小;且编织加强软管通过注水,可以给电缆降低温度,保证电缆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力电缆。
技术介绍
在我国工业以及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说在所有的建筑过程中都会对电线电缆有所使用。这就需要对电线电缆进行合理地选择。同时在敷设方式的选择上也要相当慎重。因为这些都会对配电系统的安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谨慎操作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实现有色金属的节约利用如果选择过大的载流量,就会增加电气投资,发生严重的材料浪费现象。而如果选择过小的载流量,就会使电缆长期处于超载的状态,严重缩短使用寿命,情况更为严重的时候,会引起安全事故或引发火灾。导体是产热的源泉,除了超导体以外,全部的电气导体在运行的过程中都会有磁化感应、焦耳热的产生,并且会发生一定的介质损耗。因为热损耗是由导体内部的电流具体决定的,而对于绝缘体,要保证更长的使用寿命。其具体的运行必须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所以一定要对温度进行有效地控制,确保绝缘体不会过热,此时的电流就被称为允许载流量。电缆能够承载的载流量,与很多因素有关。同样规格电缆在不同敷设方式下,其载流量相差悬殊。决定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的主要因素:1、电缆的长期容许工作温度的高低;2、电缆制作自身的散热性能的好坏;3、电缆制作设计的装置情况及使用周围环境的散热条件。从上面可以看出温度是影响载流量的主要因素,温度越高,载流量越低,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电缆就会过载,会导致电缆发热,进而降低电缆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电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电缆,包括由内到外的铜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填充层、编织加强软管、无纺布包带、聚氯乙烯护套;所述铜导体采用退火铜导体紧压绞合结构;所述交联聚乙烯绝缘挤包在铜导体上,并采用蒸汽交联;所述交联聚乙烯绝缘和铜导体构成绝缘线芯;所述绝缘线芯绞合和所述编织加强软管相互绞合;所述绝缘线芯外绕包两层无纺布包带,所述绝缘线芯与无纺布包带的中间空隙构成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用填充绳填满;所述无纺布包带外挤包聚氯乙烯护套。作为上述方案进一步改进,所述铜导体采用圆形绞合紧压结构,铜导体最外层单丝绞合节距不大于导体直径的14倍,保证导体绞合后不松散。作为上述方案进一步改进,所述编织加强软管为纤维增强聚氨酯软管。作为上述方案进一步改进,所述纤维增强聚氨酯软管具体结构为内芯为聚氨酯,中间为增强层纤维编织,外层为聚氨酯。作为上述方案进一步改进,所述聚氯乙烯护套采用耐温等级为90℃的聚氯乙烯护套材料挤包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主要体现在电缆结构中设置有编织加强软管,即纤维增强聚氨酯软管。其具体结构为内芯聚氨酯,增强层纤维编织,外皮聚氨酯。该软管主要特点:外表光滑、弯曲半径小。性能:高强度、高模数、高弹性、耐撕裂、耐溶剂、耐油、耐气候,并兼备于橡胶和塑料的性能。柔软易弯曲、重量轻。具有优良的耐油、耐热、耐老化性能。管体结合紧密,使用柔软,在压力下变形小。胶管具有优良的耐曲绕性和耐疲劳性。2、本技术主要体现在电缆结构中设置有编织加强软管,编织加强软管其一可以做电缆空隙的填充层的填充物,保证电缆外形圆整,其二主要是在电缆工作过程中,软管可以通水,一端接入自来水,另一端的软管悬空,让水自由流动,可以给电缆降低温度,保证电缆正常工作。3、本技术交联聚乙烯绝缘采用过氧化物交联的方法,使聚乙烯分子由线型分子结构变为三维网状结构,由热塑性材料变成热固性材料,工作温度从70℃提高到90℃,显著提高电缆的载流能力。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具有聚氯乙烯绝缘电缆无法比拟的优点。它的结构简单、重量轻、耐热好、负载能力强、不熔化、耐化学腐蚀,机械强度高。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适用于配电网、工业装置或其他需要大容量用电领域,用于固定敷设在交流50Hz、额定电压6kV~35kV的电力输配电线路上,主要功能是输送电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铜导体;2、交联聚乙烯绝缘;3、编织加强软管;4、填充层;401、填充绳;5、无纺布包带;6、聚氯乙烯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到外的铜导体1、交联聚乙烯绝缘2、填充层3、编织加强软管4、无纺布包带5和聚氯乙烯护套6;所述铜导体1采用退火铜导体紧压绞合结构;所述交联聚乙烯2绝缘挤包在铜导体1上,并采用蒸汽交联;所述交联聚乙烯绝缘2和铜导体3构成绝缘线芯;所述绝缘线芯绞合和所述编织加强软管3相互绞合;所述绝缘线芯外绕包两层无纺布包带5,所述绝缘线芯与无纺布包带5的中间空隙构成填充层3,所述填充层3用填充绳301填满;所述无纺布包带5外挤包聚氯乙烯护套6。编织加强软管3具有高强度、高模数、高弹性、耐撕裂、耐溶剂、耐油、耐气候,并兼备于橡胶和塑料的性能。该软管柔软、弯曲半径小、重量轻。具有优良的耐油、耐热、耐老化性能。管体结合紧密,使用柔软,在压力下变形小。胶管具有优良的耐曲绕性和耐疲劳性。编织加强软管3其一可以做电缆填充层3空隙的填充物,保证电缆外形圆整,其二主要是在电缆工作过程中,软管可以通水,一端接入自来水,另一端的软管悬空,让水自由流动,可以给电缆降低温度,保证电缆正常工作。铜导体1采用退火铜导体。所述铜导体1采用圆形绞合紧压结构,铜导体最外层单丝绞合节距不大于导体直径的14倍,保证导体绞合后不松散。所述编织加强软管3为纤维增强聚氨酯软管。纤维增强聚氨酯软管具体结构为内芯为聚氨酯,中间为增强层纤维编织,外层为聚氨酯。该软管主要特点:外表光滑、弯曲半径小。性能:高强度、高模数、高弹性、耐撕裂、耐溶剂、耐油、耐气候,并兼备于橡胶和塑料的性能。柔软易弯曲、重量轻。具有优良的耐油、耐热、耐老化性能。管体结合紧密,使用柔软,在压力下变形小。胶管具有优良的耐曲绕性和耐疲劳性。所述交联聚乙烯绝缘2采用过氧化物交联的方法,使聚乙烯分子由线型分子结构变为三维网状结构,由热塑性材料变成热固性材料,工作温度为90℃。所述聚氯乙烯护套6采用耐温等级为90℃的聚氯乙烯护套材料挤包而成。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到外的铜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填充层、编织加强软管、无纺布包带、聚氯乙烯护套;所述铜导体采用退火铜导体紧压绞合结构;所述交联聚乙烯绝缘挤包在铜导体上;所述交联聚乙烯绝缘和铜导体构成绝缘线芯;所述绝缘线芯和所述编织加强软管相互绞合;所述绝缘线芯外绕包两层无纺布包带,所述绝缘线芯与无纺布包带的中间空隙构成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用填充绳填满;所述无纺布包带外挤包聚氯乙烯护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到外的铜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填充层、编织加强软管、无纺布包带、聚氯乙烯护套;所述铜导体采用退火铜导体紧压绞合结构;所述交联聚乙烯绝缘挤包在铜导体上;所述交联聚乙烯绝缘和铜导体构成绝缘线芯;所述绝缘线芯和所述编织加强软管相互绞合;所述绝缘线芯外绕包两层无纺布包带,所述绝缘线芯与无纺布包带的中间空隙构成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用填充绳填满;所述无纺布包带外挤包聚氯乙烯护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鸿海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