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8531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支架,属于移动终端电子产品配件领域,所述支架包括供电电池、底壳装置、面壳装置、支撑装置、第一转轴装置、第二转轴装置、电路控制板和无线充电线圈,所述底壳装置和面壳装置通过第一转轴装置阻尼旋转连接,所述支撑装置通过第二转轴装置旋转设置于底壳装置正面的一端,所述电路控制板分别设置于底壳装置和面壳装置内,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面壳装置内,所述供电电池设置于底壳装置内,且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控制板,所述电路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供电电池。所述支架可以折叠成一体,携带方便,还可以调节支架的放置角度,使用灵活;且所述支架具有无线充电和有线充电功能,可以适合不同型号的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使用,实用性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支架
本技术涉及移动终端电子产品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无线充和有线充为一体的折叠支架。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电子设备不断向着自动化、智能化、舒适化和安全化的方向发展。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工作或娱乐,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和舒适,并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顾名思义是拿在手上使用的电子产品,相比桌面电脑而言,比较小巧精致,但长时间手持会令使用者手臂酸痛,用户体验感变差。而且由于手机本身体积比较小,限制了内部电池体积的大小,导致手机使用者经常会遇到没电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手机等终端产品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充电宝功能的,可以折叠的方便携带的多功能支架,且该支架集成的充电宝,既具备无线充电功能,也具备有线充电功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支架,包括:供电电池、底壳装置、面壳装置、支撑装置、第一转轴装置、第二转轴装置、电路控制板和无线充电线圈,其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池、底壳装置、面壳装置、支撑装置、第一转轴装置、第二转轴装置、电路控制板和无线充电线圈,所述底壳装置和面壳装置通过第一转轴装置阻尼旋转连接,所述支撑装置通过第二转轴装置旋转设置于底壳装置正面的一端,所述电路控制板分别设置于底壳装置和面壳装置内,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面壳装置内,所述供电电池设置于底壳装置内,且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控制板,所述电路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供电电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池、底壳装置、面壳装置、支撑装置、第一转轴装置、第二转轴装置、电路控制板和无线充电线圈,所述底壳装置和面壳装置通过第一转轴装置阻尼旋转连接,所述支撑装置通过第二转轴装置旋转设置于底壳装置正面的一端,所述电路控制板分别设置于底壳装置和面壳装置内,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面壳装置内,所述供电电池设置于底壳装置内,且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控制板,所述电路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供电电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装置包括与第一转轴装置阻尼旋转配合的第一旋转部,与第二转轴装置旋转配合的第二旋转部,容纳支撑装置的容纳槽,以及容纳供电电池和电路控制板的底壳主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装置包括与第一转轴装置阻尼旋转配合的第三旋转部,以及容纳电路控制板和无线充电线圈的面壳主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和与第二转轴装置旋转配合的第四旋转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哆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