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水位的蓄水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8321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储水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调节水位的蓄水池,包括池体和液位开关,所述池体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控制手轮,所述控制手轮连有传动机构,所述液位开关位于池体内通过传动机构与控制手轮相连,所述控制手轮转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液位开关做线性往复运动。液位开关的高度决定了蓄水池的最大蓄水量,操作人员转动控制手轮,控制手轮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液位开关上下运动从而改变液位开关的高度,以控制蓄水池的最大蓄水量。通过控制手轮和传动机构的设置,液位开关的高度可进行调节,操作人员可根据使用需求改变液位开关的高度从而对蓄水池的最大蓄水量进行控制,使用方便。

A reservoir for regulating water leve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water storage devices, and discloses a water storage tank for regulating water level, which comprises a pool body and a level switch. The upper end of the pool body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a control handwheel. The control handwheel is connected with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level switch is located in the pool body and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handwheel through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control handwheel rotates linearly by driving the level switch through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Reciprocating motion. The height of the level switch determines the maximum water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reservoir. Operators rotate the control handwheel and control the handwheel to drive the level switch up and down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so as to change the height of the level switch to control the maximum water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reservoir. By controlling the settings of handwheel and drive mechanism, the height of liquid level switch can be adjusted. Operators can change the height of liquid level switch according to the use requirements, so as to control the maximum water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reservoir, which is convenient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节水位的蓄水池
本技术涉及储水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节水位的蓄水池。
技术介绍
蓄水池为生产过程中对水储存的载体,蓄水池内水量的多少对于保证正常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197219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T酸蓄水池自动上水装置,包括向T酸蓄水池供水的水泵,自动上水装置还包括水位监测装置,水位监测装置通过控制装置与水泵连接。水位监测装置为浮子式液位传感器,浮子式液位传感器的浮子漂浮于蓄水池内,浮子式液位传感器与控制装置连接。该自动上水装置能够自动控制水泵对T酸蓄水池上水。根据使用需求的不同,蓄水池内的最大蓄水量也应有所不同。比如,生产较少时,蓄水池内最大蓄水量应该减少,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发臭;生产较多时,蓄水池内的最大蓄水量应该增多,以满足使用需求。但上述自动上水装置的液位传感器蓄水池内的固定位置,蓄水池的最大蓄水量固定不变,难以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节水位的蓄水池,其具有可调节蓄水池最大蓄水量以满足使用需求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调节水位的蓄水池,包括池体和液位开关,所述池体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控制手轮,所述控制手轮连有传动机构,所述液位开关位于池体内通过传动机构与控制手轮相连,所述控制手轮转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液位开关做线性往复运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位开关的高度决定了蓄水池的最大蓄水量,操作人员转动控制手轮,控制手轮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液位开关上下运动从而改变液位开关的高度,以控制蓄水池的最大蓄水量。通过控制手轮和传动机构的设置,液位开关的高度可进行调节,操作人员可根据使用需求改变液位开关的高度从而对蓄水池的最大蓄水量进行控制,使用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机构为传动软线,所述传动软线的上端与控制手轮固定相连,所述液位开关与传动软线的下端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手轮正动,传动软线缠绕于控制手轮上,液位开关跟着上升;控制手轮反转,传动软线从控制手轮上得到释放,液位开关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降。通过传动软线的设置,控制手轮转动带动液位开关上下运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手轮的一端连有与控制手轮同轴的控制蜗轮,所述池体上转动连接有与控制蜗轮相配合的控制蜗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转动控制蜗杆,控制蜗杆带动控制蜗轮转动,控制蜗轮带动控制手轮转动。控制蜗轮和控制蜗杆相互配合,控制蜗轮和控制蜗杆具有自锁功能,防止控制手轮自转,影响液位计的高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手轮的一端连有与控制手轮同轴的控制棘轮,所述池体上设有使控制棘轮单向逆时针转动的控制棘爪,所述控制棘爪与池体之间设有控制拉簧,控制棘爪一端与池体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控制棘轮抵触,所述控制棘轮逆时针转动时,所述液位开关向上运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逆时针转动控制手轮,传动软线缠绕于控制手轮上,液位开关向上运动。操作人员拨开控制棘爪,使控制棘爪与控制棘轮分离,操作人员顺时针转动控制手轮,下放传动软线,液位开关下降。控制棘爪可控制棘轮对控制手轮的转向进行限定,防止液位开关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带动控制手轮转动,影响蓄水池最大蓄水量的调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棘爪的侧端连有转动手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拨动转动手柄,带动控制棘爪转动,使用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软线的下端设有水平设置的防撞杆,所述防撞杆一端与传动软线相连,另一端设有滚轮滑动连接于池体侧壁上,所述池体侧壁上开设有竖直的用于卡嵌滚轮的滑动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软线带动液位开关上下运动过程中,防撞杆跟随液位开关上下运动。防撞杆使得传动软线的下端始终与池体的侧壁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从而使得液位开关始终与池体的侧壁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防止液位开关与池体发生碰撞导致液位开关损坏。滚轮和滑动槽的设置对防撞杆的运动路径进行限定,防止防撞杆运动过程中发生倾斜,致使液位开关与池体碰撞。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软线的下端连有配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块对传动软线施加向下的拉力,一方面保证液位开关的正常下降;另一方面,增加传动软线下端的重力,增强液位开关的稳定性,防止风力吹动传动软线导致液位开关晃动与池体发生碰撞导致损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齿圈和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竖直滑动连接于池体侧壁上,所述传动齿圈套设于控制手轮的外壁上,所述传动齿条与传动齿圈相互配合,所述液位开关设于传动齿条的下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手轮转动带动传动齿圈转动,传动齿圈带动传动齿条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液位开关上下运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斜齿轮组、传动丝杆和传动滑块,所述传动丝杆竖直转动连接于池体侧壁上,所述传动滑块设于传动丝杆上,所述液位开关与传动滑块相连,所述控制手轮通过传动斜齿轮组与传动丝杆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转动控制手轮,控制手轮通过斜齿轮组带动传动丝杆转动,传动滑块沿传动丝杠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液位开关上下运动。传动丝杠的稳定性较强,液位开关不易随水流或重力上下浮动,控制较为精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皮带和传动带轮,所述传动带轮设于池体的底部,所述传动皮带设于传动带轮与控制手轮之间,所述液位开关与传动皮带固定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手轮为主动轮,传动带轮为从动轮,控制手轮转动带动传动皮带运动从而带动液位开关上下运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控制手轮和传动机构的设置,液位开关的高度可进行调节,操作人员可根据使用需求改变液位开关的高度从而对蓄水池的最大蓄水量进行控制,使用方便;2、通过传动软线的设置,控制手轮转动带动液位开关上下运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传动软线下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二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三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四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五中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池体;11、滑动槽;12、滑轨;13、限位座;2、液位开关;3、控制手轮;410、传动软线;421、传动齿圈;422、传动齿条;423、手动蜗轮;424、手动蜗杆;431、斜齿轮组;432、传动丝杆;433、传动滑块;434、限位杆;441、传动皮带;442、传动带轮;443、摇柄;51、控制蜗轮;52、控制蜗杆;53、控制棘轮;54、控制棘爪;55、控制拉簧;56、转动手柄;6、防撞杆;61、滑块;7、滚轮;8、配重块;9、放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一种调节水位的蓄水池,如图1,包括池体1、放水管9、液位开关2和控制器(图中为画出)。池体1为方形,放水管9固定于池体1的一个角处,液位开关2设于池体1内。放水管9上设有放水开关(图中为画出),对放水管9的启闭进行控制。液位开关2与控制器相连,放水开关与控制器相连并受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节水位的蓄水池,包括池体(1)和液位开关(2),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控制手轮(3),所述控制手轮(3)连有传动机构,所述液位开关(2)位于池体(1)内通过传动机构与控制手轮(3)相连,所述控制手轮(3)转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液位开关(2)做线性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水位的蓄水池,包括池体(1)和液位开关(2),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控制手轮(3),所述控制手轮(3)连有传动机构,所述液位开关(2)位于池体(1)内通过传动机构与控制手轮(3)相连,所述控制手轮(3)转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液位开关(2)做线性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水位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传动软线(410),所述传动软线(410)的上端与控制手轮(3)固定相连,所述液位开关(2)与传动软线(410)的下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调节水位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轮(3)的一端连有与控制手轮(3)同轴的控制蜗轮(51),所述池体(1)上转动连接有与控制蜗轮(51)相配合的控制蜗杆(5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调节水位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轮(3)的一端连有与控制手轮(3)同轴的控制棘轮(53),所述池体(1)上设有使控制棘轮(53)单向逆时针转动的控制棘爪(54),所述控制棘爪(54)与池体(1)之间设有控制拉簧(55),控制棘爪(54)一端与池体(1)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控制棘轮(53)抵触,所述控制棘轮(53)逆时针转动时,所述液位开关(2)向上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调节水位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棘爪(54)的侧端连有转动手柄(56)。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调节水位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软线(4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珏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永川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