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8289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及其安装方法,所述预制件包括预制件本体,在预制件本体的上端设有十字形凹槽,在预制件本体下端设有一个底筋置放空腔,所述底筋置放空腔将预制件本体的下端分隔为四个支撑柱;在预制件本体的四个侧面均设有一底筋支撑块,所述底筋支撑块与同一侧支撑柱之间形成一个底筋插入口,左右两侧和前后两侧的底筋插入口分别两两对应设置。安装时,先抬起板面筋,再将底筋放入底筋置放空腔内,最后再将面筋放入十字形凹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及其安装方法能同时控制楼板厚度和双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且能够适应各种板筋密度。

Concrete Prefabrication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for Thickness Control of Slab Thickness and Slab Reinforced Concrete Cover Thicknes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crete prefabricated part with thickness control of slab thickness and slab reinforced concrete protective layer and its installation method. The prefabricated part comprises a prefabricated body, a cross-shaped groove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prefabricated body, a bottom reinforcement cavity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prefabricated body, and the bottom reinforcement cavity divides the lower end of the prefabricated body into four supporting columns. The four sides are all provided with a bottom reinforcement support block, which forms a bottom reinforcement insertion port between the bottom reinforcement support block and the support column on the same side, and the bottom reinforcement insertion ports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and on the front and back sides are set in pairs respectively. When installing, the gluten is lifted first, then the gluten is put into the cavity, and finally the gluten is put into the cross-shaped groove. The slab thickness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slab reinforced concrete protective layer of the invention control the concrete prefabricated parts and the installation method, which can simultaneously control the slab thickness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double-layer steel bar protective layer, and can adapt to various slab reinforced dens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混凝土厚度控制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在工民建中,板厚及板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是混凝土结构施工监控的重点项目。其中如果楼板板厚不够,板面容易产生裂缝,影响结构安全,或者住户隔音效果差;板厚过大,超过规范要求,又将降低建筑原设计抗震等级。目前,在施工过程中,主要通过将相应标高线标识于相邻柱钢筋上,通过拉线与引测来控制楼板厚度,该控制措施操作不便,且影响板浇筑施工进度。同时,在楼板施工过程中,板筋保护层的厚度主要影响结构耐久性,楼板钢筋容易出现板面钢筋保护层过大,板底钢筋容易出现保护层厚度不足。常用板底筋保护层垫块长度短,或厚度不均匀,施工过程中受影响大,容易移位跑偏;板面钢筋则常采用马凳筋,经人员踩踏后,容易变形移位,现场加工制作费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1月29日公告了一种楼板及板筋保护层厚度综合控制件,该控制件包括控制件本体,所述控制件本体的侧面开设有用于固定板底筋的横槽,控制件本体的顶面开设有用于固定板面筋的第一竖槽;横槽与第一竖槽的相对位置能够使两者所卡入的板底筋和板面筋相互平行且处于同一垂直面;控制件本体的顶面还开设有与第一竖槽垂直交叉的第二竖槽,该第二竖槽的底面与横槽的顶面高度相同。该控制件可防止板面筋因踩踏造成钢筋变形和移位,且不易倾覆,能够同时控制楼板厚度和双层钢筋保护层厚度,施工简易。但是,上述控制件必须在底筋铺设前就放置,施工过程中,会对板筋产生一定阻碍,影响板筋的施工效率,同时,上述控制件中的板面筋和板底筋的密度和安装位置必须一致,这就对控制件的放置间距和放置位置有严格的要求,需在放置控制件之前根据板筋的绑扎位置确定控制件的放置位置并标示出来,该施工方式严重影响板筋施工效率。另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增加强度,往往板底筋的纵横向钢筋相交板面筋较密,这种情况下,上述控制件即不能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控制楼板厚度和双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且能够适应各种板筋密度,安装简单,施工效率高的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及其安装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它包括高度与楼板厚度一致的预制件本体,在预制件本体的上端设有用于支撑和固定板面筋的十字形凹槽,所述十字形凹槽的开口向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本体为一个四棱柱体或上端小、下端大的四棱台,在预制件本体下端设有一个用于放置板底筋的底筋置放空腔,所述底筋置放空腔将预制件本体的左右侧面和前后侧面相联通,并将预制件本体的下端分隔为四个支撑柱;在预制件本体下端、预制件本体的四个侧面均设有一个底筋支撑块,所述底筋支撑块的其中一端与该侧的一根支撑柱固定连接,另一端和同一侧面的另一根支撑柱之间有间隙,形成一个与底筋置放空腔相联通的底筋插入口,其中,左右两侧的底筋插入口两两对应设置,前后两侧的底筋插入口两两对应设置。这样,在底筋和面筋安装完成后,可直接将预制件下端的底筋插入口对准底筋所在位置插入后移动预制件,使底筋置于底筋置放空腔内,同时,下移预制件,使面筋置于预制件上端的十字形凹槽上。此时,将预制件上端的十字形凹槽对其面筋上的钢筋,上移预制件,使面筋置于十字形凹槽内,预制件置于模板上。当然,在具体操作时,也可在面筋绑扎完成后,将底筋插入口对准底筋所在位置插入,使底筋置于底筋放置空腔内,再将板面筋置于十字形凹槽内固定。放置预制件后,预制件上端面与楼板厚度一致,可用于控制楼板厚度,而预制件中底筋置放腔和十字形凹槽的底面分别对应底筋和面筋的置放高度,从而还能够用于控制板筋砼保护层的厚度。在底筋和面筋绑扎完成后再放置预制件可减少施工人员对预制件的踩踏,减少预制件的损坏,同时,后放置预制件还能够在底筋和面筋绑扎时不受预制件的阻挡,不会影响底筋和面筋的绑扎效率。另外,由于底筋置放腔的空间较大,同时,底筋置放腔与十字形凹槽之间是分隔的,底筋和面筋的位置不会存在干扰,使得预制件既可以应用于底筋和面筋绑扎位置相同,又可应用于底筋较密,面筋较稀的情况,应用更加广泛。进一步的,所述预制件本体由混凝土或钢板或塑料制成。这样,预制件采用混凝土制作时,可与后期浇筑的混凝土一起形成楼板,且制作成本较低,采用钢板虽制作成本更高,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楼板的强度。采用塑料制作时,制作成本更低。进一步的,所述十字形凹槽由深度相同的第一竖槽和第二竖槽组成,且第一竖槽和第二竖槽相互垂直并联通。这样,可确保上层面筋与预制件之间连接紧密,形成整体,避免施工过程中受扰动移位。进一步的,所述十字形凹槽的槽底呈弧形或U形,且十字形凹槽的槽底距预制件本体顶面的距离适配于板面保护层的厚度。这样,将凹槽的槽底设为弧形或U形后,可与面筋更好的贴合,而凹槽离地高度的设置可确保面筋的高度,使其符合设计要求。进一步的,所述底筋置放空腔下端延伸至预制件本体底部并与所有底筋插入口相连通。这样,预制件的重量进一步减轻,同时,还可节约制作成本。进一步的,每个底筋支撑块均垂直固定在支撑柱一侧,并与其一体成型。这样,底筋支撑块与支撑柱连接更为稳固。进一步的,所述底筋置放空腔的上端靠近十字形凹槽的槽底,底筋置放腔的高度为预制件本体高度的至少三分之一。这样,底筋置放空腔的纵向高度远远大于底筋中长跨钢筋和短跨钢筋绑扎后的纵向高度,可便于预制件位置的调整,为预制件后期放置提供了保障,同时,该设置也能减少预制件的重量,节约预制件的制作成本。一种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楼板厚度和板筋设计位置采用CAD制作预制件图纸,并根据图纸在工厂预制;S2,将预制件装运到施工现场;S3,根据楼板面积均匀摆放预制件;S4,逐一安装预制件,安装时,在板面钢筋交叉处先局部提升板面钢筋,使板面钢筋与底筋之间留出一个放置预制件的操作空间,将预制件下端的底筋插入口对准底筋所在位置,并同时下移预制件,使底筋从底筋插入口处进入到底筋置放空腔内,并放置在底筋支撑块上,然后再移动预制件,使底筋置于底筋置放空腔的中部,最后,将预制件安放于模板上,同时下放板面钢筋,调整预制件位置,将预制件上端的十字形凹槽对准板面钢筋交叉处,使面筋置于预制件上端的十字形凹槽内,安装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得到的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及其安装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预制件底部设置底筋插入口,并在底筋插入口上设有与其相连通的底筋置放空腔,从而在放置预制件时,可在底筋和面筋绑扎完成后再放置预制件可减少施工人员对预制件的踩踏,减少预制件的损坏,同时,后放置预制件还能够在底筋和面筋绑扎时不受预制件的阻挡,不会影响底筋和面筋的绑扎效率。2、底筋置放腔与十字形凹槽之间是分隔的,底筋和面筋在放置时位置不会存在干扰,使得预制件既可以应用于底筋和面筋绑扎位置相同,又可应用于底筋较密,面筋较稀的情况,应用更加广泛。3、预制件上所设置的十字形凹槽、底筋置放空腔和底筋插入口能够减轻预制件的重量,降低其制作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预制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它包括高度与楼板厚度一致的预制件本体(1),在预制件本体(1)的上端设有用于支撑和固定板面筋的十字形凹槽(11),所述十字形凹槽(11)的开口向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本体(1)为一个四棱柱体或上端小、下端大的四棱台,在预制件本体(1)下端设有一个用于放置板底筋的底筋置放空腔(12),所述底筋置放空腔(12)将预制件本体(1)的左右侧面和前后侧面相联通,并将预制件本体(1)的下端分隔为四个支撑柱(13);在预制件本体(1)下端、预制件本体(1)的四个侧面均设有一个底筋支撑块(14),所述底筋支撑块(14)的其中一端与该侧的一根支撑柱(13)固定连接,另一端和同一侧面的另一根支撑柱(13)之间有间隙,形成一个与底筋置放空腔(12)相联通的底筋插入口(15),其中,左右两侧的底筋插入口(15)两两对应设置,前后两侧的底筋插入口(15)两两对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它包括高度与楼板厚度一致的预制件本体(1),在预制件本体(1)的上端设有用于支撑和固定板面筋的十字形凹槽(11),所述十字形凹槽(11)的开口向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本体(1)为一个四棱柱体或上端小、下端大的四棱台,在预制件本体(1)下端设有一个用于放置板底筋的底筋置放空腔(12),所述底筋置放空腔(12)将预制件本体(1)的左右侧面和前后侧面相联通,并将预制件本体(1)的下端分隔为四个支撑柱(13);在预制件本体(1)下端、预制件本体(1)的四个侧面均设有一个底筋支撑块(14),所述底筋支撑块(14)的其中一端与该侧的一根支撑柱(13)固定连接,另一端和同一侧面的另一根支撑柱(13)之间有间隙,形成一个与底筋置放空腔(12)相联通的底筋插入口(15),其中,左右两侧的底筋插入口(15)两两对应设置,前后两侧的底筋插入口(15)两两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本体由混凝土或钢板或塑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形凹槽(11)由深度相同的第一竖槽和第二竖槽组成,且第一竖槽和第二竖槽相互垂直并联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形凹槽(11)的槽底呈弧形或U形,且十字形凹槽(11)的槽底距预制件本体(1)顶面的距离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世强李光顺刘康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