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志光专利>正文

机动车后窗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826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动车后窗帘,它包括设置在车窗上的轨道及底座,底座内设置有可转动的卷管,轨道与卷管之间连接有窗帘布,底座上设置有驱动装置并在末端连接一转盘,转盘连接一拉臂机构,拉臂机构包含有与转盘左、右两端相销轴连接的左、右拉臂,拉臂机构连接一摇臂机构,摇臂机构上部设置有滑块,滑块设置在导轨的滑槽内,导轨左、右两端各设置一防护滑轮机构,卷管连接窗帘布的一边缘,另一边缘与导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拉臂与摇臂联动装置,实现自动平稳、迅速、快捷开启窗帘功能;结构布局合理、美观,开启与关闭窗帘的动作过程灵巧简便;具有防护滑轮装置,使得窗帘与车窗玻璃在相对运动时具有良好的弹性接触状态。(*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窗帘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拉臂与摇臂机构联动的机动车后窗帘。它适宜于配套较高级的汽车与机动车中使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机动车窗帘品种与结构多样,操作方法也各不相同。如授权公告号为CN2614967Y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电动汽车窗帘”,如图7所示。该电动汽车窗帘包含有两分别沿车窗上、下位置设置的轨道,两轨道的两端分别有一固定座,以供两轨道分别绕设有一拉绳,且于两轨道间设有一窗帘,该窗帘的一端顶、底位置分别设有一驱动件,两驱动件分别与相对的拉绳固定,而于两轨道外侧间设有一马达,以连动设有一驱动轮,并两拉绳分别反向紧套于该驱动轮;经由该驱动轮传动两拉绳,以同步连动两驱动件,往复带动该窗帘的一端收合或展开,达到能自动连动汽车窗帘的功效。然而上述的“电动汽车窗帘”采用横向水平的收合或展开的结构与操作方式尚不能满足部分较高级汽车的配套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采用拉臂与摇臂联动的机动车后窗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机动车后窗帘而实现的,它包括设置在车窗上的轨道及底座,所述的底座内设置有可转动的卷管,所述的轨道与所述的卷管之间连接有窗帘布,所述的卷管内装有扭簧,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输出末端连接一转盘。所述的转盘连接一拉臂机构,所述的拉臂机构包含有与所述的转盘左、右两端销轴连接的左拉臂与右拉臂;所述的拉臂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一摇臂机构,所述的摇臂机构上部设置有滑块,所述的滑块设置在所述的导轨的滑槽内,所述的导轨左、右两端各设置一防护滑轮机构。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一直流微电机,所述的直流微电机连接一减速器,所述的减速器连接所述的转盘。所述的摇臂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的底座上的左摇臂下座与右摇臂下座,所述的左摇臂下座一端与所述的左拉臂销接,所述的左摇臂下座另一端销接一左摇臂;所述的右摇臂下座一端与所述的右拉臂销接,所述的右摇臂下座另一端销接一右摇臂。所述的左摇臂、所述的右摇臂的上部各设置有所述的滑块。所述的可转动的卷管连接所述的窗帘布的一边缘,所述的窗帘布的另一边缘与所述的导轨相连接。所述的导轨左、右两端的防护滑轮机构分别设置一左封头与右封头,所述的左封头、所述的右封头上各设置一防护滑轮,所述的防护滑轮与所述的机动车的后窗玻璃相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采用拉臂与摇臂联动装置,实现自动平稳、迅速、快捷开启窗帘功能;2.结构布局合理、美观,开启与关闭窗帘的动作过程灵巧简便;3.具有防护滑轮装置,使得窗帘与车窗玻璃在相对运动时具有良好的弹性接触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驱动机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拉臂机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摇臂机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卷轴机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防护滑轮机构立体示意图;图7为一种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至图6示出了本技术机动车后窗帘的一个实施方式。本技术机动车后窗帘包括驱动机构40、拉臂机构50、摇臂机构60、卷轴机构70与防护滑轮机构80。驱动机构40包括一直流微电机14作为动力源,通过减速器15减速后输出至转盘17,产生输出旋转力矩,以供给窗帘达到开、闭功能。减速器15可以设置为蜗杆、蜗轮减速器或齿轮减速器。拉臂机构50包含设在中部的转盘17在其两端对称各连接拉臂12、18的一端,而拉臂12、1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摇臂机构60的卷帘底座的左、右摇臂下座7、20上,这样在转盘17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带动左右两个拉臂12、18随转盘旋转做正或反向直线运动,利用这个功能,再通过连接在左右两个拉臂12、18外伸端的左、右的摇臂11、22,以实现窗帘布10作伸展和回卷运动。窗帘布10在导轨32及其相对应连接的拉臂12、18和摇臂11、22作用下,使左、右摇臂上座及左、右摇臂滑块30在导轨中移动。摇臂机构60包括安装在底座1上的左、右摇臂下座7、20和分别与左、右摇臂下座7、20销轴活动连接的左、右摇臂11、22,通过改变左、右拉臂12、18和左、右摇臂下座7、20的位置,使左、右摇臂11、22能在规定角度范围内伸展和收缩,在左、右摇臂11、22的上部均装有滑块30,左、右摇臂滑块30装在导轨32的滑槽内。当摇臂伸展和收缩时,滑块同步地在导轨的滑槽内横向平移。通过该装置的往复运动,来达到卷帘稳定的伸展与收回功能。卷轴机构70具有一个窗帘底座1和可转动的卷管4,卷管4连接一窗帘布10;卷管4与窗帘布10可旋转并安装在窗帘底座架中。窗帘布10一条边固定在卷管4上,其另一边装置在导轨32上。卷管4内装有扭簧。管形元件卷管4内设置有卷管轴,卷管轴的两端部各设置有轴承2、3。当网布10展开时,卷管4受到外力同时将沿扭簧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使扭簧产生反方向扭矩,然后当卷管受到反向力窗帘布10卷回时,扭簧所产生的反方向扭矩顺势卷回并能使窗帘卷回得均匀而结实,利用该装置和原理把窗帘布10胶接在卷管4上,最终达到窗帘布的打开和关闭。窗帘布的有效长度内能在汽车后窗帘底座的狭缝中连续延伸和回缩。防护滑轮机构80包括在导轨32左、右两端各设置一封头25、34,左、右封头25、34上各设置一防护滑轮26,通过窗帘的摇臂机构,在窗帘布伸展或收回时两个防护滑轮26能沿后风挡玻璃方向运动,防护滑轮26与玻璃作垂直方向运动并且具有弹性。防护滑轮26内侧装有扭簧,利用扭簧的力矩传递到防护滑轮26上,使防护滑轮26在接触到玻璃时能紧贴在玻璃位置作直线运动。本技术机动车后窗帘安装在机动车的后窗玻璃的前面,以控制窗帘布从窗帘底座1的关闭位置渐渐地上卷打开到导轨32的窗帘全部打开位置。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后窗帘,它包括设置在车窗上的轨道及底座,所述的底座内设置有可转动的卷管,所述的轨道与所述的卷管之间连接有窗帘布,所述的卷管内装有扭簧,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输出末端连接一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盘(17)连接一拉臂机构(50),所述的拉臂机构(50)包含有与所述的转盘(17)左、右两端销轴连接的左拉臂(12)与右拉臂(18);所述的拉臂机构(50)的另一端连接一摇臂机构(60),所述的摇臂机构(60)上部设置有滑块(30),所述的滑块(30)设置在所述的导轨(32)的滑槽内,所述的导轨(32)左、右两端各设置一防护滑轮机构(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后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40)包括一直流微电机(14),所述的直流微电机(14)连接一减速器(15),所述的减速器(15)连接所述的转盘(17)。3.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后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摇臂机构(60)包括安装在所述的底座(1)上的左摇臂下座(7)与右摇臂下座(20),所述的左摇臂下座(7)一端与所述的左拉臂(12)销接,所述的左摇臂下座(7)另一端销接一左摇臂(11);所述的右摇臂下座(20)一端与所述的右拉臂(18)销接,所述的右摇臂下座(20)另一端销接一右摇臂(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后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后窗帘,它包括设置在车窗上的轨道及底座,所述的底座内设置有可转动的卷管,所述的轨道与所述的卷管之间连接有窗帘布,所述的卷管内装有扭簧,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输出末端连接一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盘(17)连接一拉臂机构(50),所述的拉臂机构(50)包含有与所述的转盘(17)左、右两端销轴连接的左拉臂(12)与右拉臂(18);所述的拉臂机构(50)的另一端连接一摇臂机构(60),所述的摇臂机构(60)上部设置有滑块(30),所述的滑块(30)设置在所述的导轨(32)的滑槽内,所述的导轨(32)左、右两端各设置一防护滑轮机构(8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光
申请(专利权)人:吴志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