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小罡专利>正文

折叠纱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8255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纱窗,包括一紧贴设于安装位一侧边的立柱、自立柱顶端水平伸至安装位另一侧的顶框、平行设于立柱一侧的一拉杆,所述立柱与拉杆之间设有分别与立柱及拉杆相连的折叠纱网。折叠纱网底缘还设有一柔性底框,所述柔性底框的一端连接于拉杆的底端,另一端可伸缩地容置于立柱内部,且立柱顶部设有一滑轮,而在安装位相对于立柱的另一侧边的顶部设有一滑轮,所述柔性底框位于立柱内部的一端与一牵引绳相连,牵引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立柱顶部的滑轮、安装位另一侧顶部的滑轮再折回连接于拉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打开纱窗时将底框隐藏于立柱内,结构美观实用,且采用牵引绳代替现有的链条传动轮来将柔性底框收回立柱内部,操作便捷。(*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纱窗,特别是涉及一种底框可隐藏的折叠纱窗。
技术介绍
纱窗在防尘、防蚊虫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目前,为了更方便地满足使用需求,而出现了折叠纱窗,然而,一般的折叠纱窗都包括一底框,折叠纱网的底缘通过滑块可滑动地连接于底框上。这种折叠纱窗在将纱窗打开时,底框都无法随之一起折叠或隐藏起来,极不美观。如中国技术专利ZL 02216951.2所公开的一种下框架隐藏的折叠纱窗,包括上框架、下框架、两根立柱、折叠式纱网、拉杆、多根定位绳,所述的上框架左右两端与两根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的折叠式纱网一侧与拉杆连接,折叠式纱网的另一侧与立柱连接;所述的多根定位绳上下间隔排列,其一端与立柱连接,另一端穿越纱网的各折叠叶与拉杆连接;其特点是所述的下框架为链条式,其一端与一侧的立柱固连,另一端与拉杆伸缩性连接;所述的拉杆中央设有一垂直的链条槽,用以穿插链条;拉杆的底部连接一拉杆座,该拉杆座的内壁上固设一链条传动轮,所述的链条通过该链条传动轮穿插到拉杆中央的链条槽中。这种折叠纱窗可以在打开纱窗时将下框架隐藏于拉杆的链条槽内。然而,这种折叠纱窗隐藏下框架采用了链条式结构,且还需要在拉杆座内设置一链条传动轮才可实现链条穿插到拉杆中央的链条槽内,而链条传动轮卡死时则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纱窗,其可方便地将底框隐藏起来,美观实用,且操作便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折叠纱窗,包括一紧贴设于折叠纱窗的安装位一侧边的立柱、自立柱顶端水平伸至安装位另一侧的顶框、平行设于立柱一侧的拉杆,所述立柱与拉杆之间设有分别与立柱及拉杆相连的折叠纱网。折叠纱网底缘还设有一柔性底框,所述柔性底框的一端连接于拉杆的底端,而另一端则可伸缩地容置于立柱内部,且立柱顶部设有一滑轮,而在安装位相对于立柱的另一侧边的顶部设有一滑轮,所述柔性底框位于立柱内部的一端与一牵引绳相连,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立柱顶部的滑轮、安装位另一侧顶部的滑轮再折回连接于拉杆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以在打开纱窗时将底框隐藏于立柱内,结构美观实用,而且,采用了牵引绳的提拉作用代替现有的链条传动轮来将柔性底框收回立柱内部,而要拉出时只需拉动拉杆即可,操作非常便捷,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链条传动轮卡死即无法正常使用的缺陷。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折叠纱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折叠纱窗的立柱横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折叠纱窗的柔性底框的单体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折叠纱窗的组合状态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纱窗,其装设于相应的折叠纱窗的安装位处,包括一立柱1、一顶框2、一拉杆3、柔性底框4及折叠纱网5。其中,所述立柱1紧贴设于安装位的一侧边处,如图2所示,其横截面呈“H”型,即其紧贴安装位的一侧设有底框容置槽11,而朝向安装位另一侧边的一侧也设有一纱网容置槽12。在立柱1的顶部还设有一滑轮61。且在安装位与立柱1相对的另一侧边顶部设有一滑轮62。所述顶框2自立柱1顶端水平伸至安装位另一侧,所述顶框2上设有相应的上滑槽(图未示出),所述上滑槽的槽口宽度小于上滑槽内的宽度。所述拉杆3平行立柱1设于安装位内部。所述柔性底框4设于安装位的底边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底框4呈链条状,由多个单体40依次连接而成,如图3所示,每个单体40上都设有槽道401,当多个单体40依次连接成一长条状时,各槽道401同样也对应串接成一下滑槽42。所述柔性底框4的一端连接于拉杆3的底端,而另一端则活动容置于立柱1的底框容置槽11内部。所述柔性底框4位于立柱1内部的一端与一牵引绳7相连,所述牵引绳7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立柱1顶部的滑轮61、安装位另一侧顶部的滑轮62再折回连接于拉杆3上。所述折叠纱网5两侧缘分别连接于立柱1的纱网容置槽12内部以及拉杆3上,而其顶缘及底缘分别借助于滑钩51活动连接于顶框2的上滑槽及柔性底框4的下滑槽42中,滑钩51可以沿上滑槽、下滑槽42滑动。在未使用的初始状态为折叠纱网5处于折叠状态,并与拉杆3一起容置于立柱1的纱网容置槽12内,此时的柔性底框4则大部分容置于立柱1的底框容置槽11内。当需要使用时,向外拉动拉杆3,则拉杆3会拉动柔性底框4一起向外滑动,使得柔性底框4位于底框容置槽11内的部分逐步滑出,而且由于拉杆3与滑轮62距离变近,两者间的牵引绳7会松驰,使得牵引绳7能被柔性底框4拉着移动,以保证牵引绳7不会与拉杆3同时自两端来拉柔性底框4。同时,折叠纱网5也逐步展开成平面状,这样一直将拉杆3拉动至与安装位另一侧边紧贴从而关闭上纱窗。而当要从关闭状态打开纱窗时,再次朝立柱1方向推动拉杆3,则折叠纱网5再次逐渐回复折叠状态,而且由于拉杆3与滑轮62的距离逐渐变远,使得牵引绳7被拉紧,牵引绳7相应地在立柱1的开槽11内提拉柔性底框4,以保证柔性底框4与拉杆3同步滑动,而不会阻碍拉杆3的运动,当将拉杆3完全推入立柱1的纱网容置槽12内即完全打开了纱窗。本技术可以在打开纱窗时将柔性底框隐藏于立柱内,结构美观实用,而且,采用了牵引绳的提拉作用代替现有的链条传动轮来将柔性底框收回立柱内部,而要拉出时只需拉动拉杆即可,操作非常便捷,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链条传动轮卡死即无法正常使用的缺陷。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纱窗,包括一紧贴设于折叠纱窗的安装位一侧边的立柱、自立柱顶端水平伸至安装位另一侧的顶框、平行设于立柱一侧的拉杆,所述立柱与拉杆之间设有分别与立柱及拉杆相连的折叠纱网,其特征在于折叠纱网底缘设有一柔性底框,所述柔性底框的一端连接于拉杆的底端,而另一端则可伸缩地容置于立柱内部,且立柱顶部设有一滑轮,而在安装位相对于立柱的另一侧边的顶部设有一滑轮,所述柔性底框位于立柱内部的一端与一牵引绳相连,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立柱顶部的滑轮、安装位另一侧顶部的滑轮再折回连接于拉杆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纱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上设有上滑槽,所述折叠纱网顶缘设有若干个滑钩,且滑钩的顶端可滑动地容置于上滑槽内。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纱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底框上设有下滑槽,而折叠纱网底缘设有若干滑钩,且滑钩的底端可滑动地连接于柔性底框的下滑槽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纱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底框呈链条状,由多个单体依次串接而成,每个单体上设有一滑道,多个单体上的滑道对接而形成所述下滑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纱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朝拉杆一侧设有纱网容置槽,而紧贴安装位的一侧设有底框容置槽,所述柔性底框即伸缩地自底框容置槽的下端伸入底框容置槽内。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纱窗,包括一紧贴设于安装位一侧边的立柱、自立柱顶端水平伸至安装位另一侧的顶框、平行设于立柱一侧的一拉杆,所述立柱与拉杆之间设有分别与立柱及拉杆相连的折叠纱网。折叠纱网底缘还设有一柔性底框,所述柔性底框的一端连接于拉杆的底端,另一端可伸缩地容置于立柱内部,且立柱顶部设有一滑轮,而在安装位相对于立柱的另一侧边的顶部设有一滑轮,所述柔性底框位于立柱内部的一端与一牵引绳相连,牵引绳的另一端依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纱窗,包括一紧贴设于折叠纱窗的安装位一侧边的立柱、自立柱顶端水平伸至安装位另一侧的顶框、平行设于立柱一侧的拉杆,所述立柱与拉杆之间设有分别与立柱及拉杆相连的折叠纱网,其特征在于:折叠纱网底缘设有一柔性底框,所述柔性底框的一端连接于拉杆的底端,而另一端则可伸缩地容置于立柱内部,且立柱顶部设有一滑轮,而在安装位相对于立柱的另一侧边的顶部设有一滑轮,所述柔性底框位于立柱内部的一端与一牵引绳相连,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立柱顶部的滑轮、安装位另一侧顶部的滑轮再折回连接于拉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罡
申请(专利权)人:黄小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