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玻光伏组件护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7999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玻光伏组件护角,属于太阳能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双玻光伏组件护角易脱落等问题。本双玻光伏组件护角包括呈L形的外边框、与外边框两侧相连后使护角形成凹槽的两个侧边框,外边框的内壁具有若干道间隔设置的隔断条,侧边框的内壁具有多道凸出的防滑棱,相邻防滑棱之间形成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不会脱落和能防止溢胶过量等优点。

Angle guard of a double glass photovoltaic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guard angle of a double glass photovoltaic modul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olar photovoltaic modules.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angle guard of the existing double glass photovoltaic module is easy to fall off. The angle guard of the double glass photovoltaic module includes an L-shaped outer frame, two side frames connected to both sides of the outer frame to form a groove.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frame has a number of partition strips arranged at intervals. The inner wall of the side frame has multi-protruding anti-slip edges, and a groove is formed between adjacent anti-slip edge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t falling off and preventing glue overf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玻光伏组件护角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光伏组件
,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的护角,特别涉及一种双玻光伏组件护角。
技术介绍
双玻光伏组件的盖板和背板都采用玻璃制作,其可直接作为建材直接使用,抗冲击等安全性能也高于普通光伏组件,是常见的光伏组件类型之一。由于双玻光伏组件没有边框,而且使用的是钢化玻璃,在搬运过程中,组件的边角如果收到撞击,很容易破裂,因此现有的双玻光伏组件都会在边角处安装护角,护角一般采用硅胶安装,硅胶太少影响护角牢固度,硅胶太多会溢出到护角和组件表面,增加清洗难度。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人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护角,有些还申请了专利,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护角[申请号:201420848512.9;授权公告号:CN204368685U],其包括L形外边框,与L形外边框两侧相连后使护角形成凹槽结构的两个侧壁,L形外边框两边框之间的夹角为80°-89.9°,凹槽结构内设置有多个隔断条,隔断条的一侧紧贴外边框的内侧。上述的光伏组件护角通过隔断条的设置,可以避免硅胶被完全挤出,保留一定量硅胶,使护角与双玻光伏组件充分接触,粘合更加牢固,但是由于侧壁的内壁都是光滑的,所以制造过程中护角在组件流水线上容易脱落,并且硅胶易溢出粘连在组件流水线上,对双玻光伏组件制程造成较大影响,制造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在组件流水线上不会脱落且能防止溢胶过量的双玻光伏组件护角。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玻光伏组件护角,包括呈L形的外边框、与外边框两侧相连后使护角形成凹槽的两个侧边框,所述的外边框的内壁具有若干道间隔设置的隔断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边框的内壁具有多道凸出的防滑棱,相邻防滑棱之间形成凹槽。在上述的一种双玻光伏组件护角中,所述的防滑棱与侧边框形状相匹配且防滑棱从侧边框一侧延伸至侧边框另一侧,所述的防滑棱均匀分布于侧边框内壁。这样防滑棱与双玻光伏组件的有效接触面积最大化,且防滑棱均匀分布使得凹槽均匀分布,即使得硅胶于侧边框内壁均匀分布,这样保证了连接牢固性。在上述的一种双玻光伏组件护角中,所述的防滑棱的截面呈锯齿状。在上述的一种双玻光伏组件护角中,所述的防滑棱具有朝向外边框设置的直角边,防滑棱具有朝向侧边框外侧设置的斜边。这样组装时,斜边起到一定导向作用,便于双玻光伏组件的边角嵌入两侧边框之间,组装后直角边起支承和防滑作用,使得侧边框与双玻光伏组件连接牢固。在上述的一种双玻光伏组件护角中,所述的防滑棱彼此相接设置。这样防滑棱分布于侧边框内壁的数量多,提高了侧边框内壁的粗糙程度,防滑棱具有的斜边和相邻防滑槽具有的直角边之间形成供硅胶容纳的凹槽。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一种双玻光伏组件护角中,所述的防滑棱彼此相接且防滑棱的截面呈圆弧面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双玻光伏组件护角在组件流水线上不会脱落,保证制造过程的稳定性,而且防止溢胶过量而污染制程流水线,节约了人工维护成本,使用过程中避免双玻光伏组件四个边角发生碰撞而爆件或破裂,并防止四个边角处水汽进入,增加产品使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双玻光伏组件护角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双玻光伏组件护角去除一块侧边框的结构图。图3是本双玻光伏组件护角的结构侧视图。图4是图3中圆圈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5是本双玻光伏组件护角于实施例2中的结构侧视图。图6是图5中圆圈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中,1、外边框;2、侧边框;3、隔断条;4、防滑棱;41、直角边;42、斜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双玻光伏组件护角包括呈L形的外边框1、与外边框1两侧相连后使护角形成凹槽的两个侧边框2,外边框1的内壁具有若干道间隔设置的隔断条3,侧边框2的内壁具有多道凸出的防滑棱4,相邻防滑棱4之间形成凹槽。进一步细说,防滑棱4与侧边框2形状相匹配且防滑棱4从侧边框2一侧延伸至侧边框2另一侧,防滑棱4均匀分布于侧边框2内壁。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防滑棱4的截面呈锯齿状且防滑棱4彼此相接设置,防滑棱4具有朝向外边框1设置的直角边41,防滑棱4具有朝向侧边框2外侧设置的斜边42。本双玻光伏组件护角通过防滑棱4的设置,增大了侧边框2内壁的粗糙程度,在组件流水线上,护角不会脱落,保证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而且凹槽供硅胶流入,防止溢胶过量而污染制程流水线,节约了人工维护成本,同时凹槽处的硅胶增加了侧边框2与双玻光伏组件的连接牢固性;双玻光伏组件的四个边角都安装有本护角,完全避免在一定范围内的外力作用下,导致双玻光伏组件四个边角发生碰撞而爆件或破裂,并防止四个边角处水汽进入,增加产品使用可靠性。实施例2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1的结构和原理基本一致,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防滑棱4彼此相接且防滑棱4的截面呈圆弧面状,即使得各防滑棱4截面呈波浪纹状,防滑棱4对双玻光伏组件的支承效果和防滑效果好,硅胶充斥于相邻防滑棱4之间的凹槽中,增加了侧边框2与双玻光伏组件连接的牢固性。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玻光伏组件护角,包括呈L形的外边框(1)、与外边框(1)两侧相连后使护角形成凹槽的两个侧边框(2),所述的外边框(1)的内壁具有若干道间隔设置的隔断条(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边框(2)的内壁具有多道凸出的防滑棱(4),相邻防滑棱(4)之间形成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玻光伏组件护角,包括呈L形的外边框(1)、与外边框(1)两侧相连后使护角形成凹槽的两个侧边框(2),所述的外边框(1)的内壁具有若干道间隔设置的隔断条(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边框(2)的内壁具有多道凸出的防滑棱(4),相邻防滑棱(4)之间形成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玻光伏组件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棱(4)与侧边框(2)形状相匹配且防滑棱(4)从侧边框(2)一侧延伸至侧边框(2)另一侧,所述的防滑棱(4)均匀分布于侧边框(2)内壁。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福华张洪何俊张长安蔡水玲解玲江强操锐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