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件卷体、间隔件卷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7770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芯体、间隔件卷体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卷绕在芯体上的电池用间隔件在芯体的宽度方向上不会从芯体的外周面偏移移动。芯体(8)为外周面(S)上卷绕有间隔件(12)的芯体。外周面(S)上形成有沿外周面(S)的周向即方向(C)的槽。芯体(8)为树脂制。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pacer roll and spacer rol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re body, a spacer roll body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prevents the battery spacer wound on the core body from shifting from the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core body in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core body. The core body (8) is a core body with a spacer (12) wound on the peripheral surface (S). A groove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C) of the peripheral surface (S) is formed on the peripheral surface (S). The core (8) is made of res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间隔件卷体、间隔件卷体的制造方法本申请是申请人提交的申请号为201611061860.1、专利技术名称为“芯体、间隔件卷体、以及间隔件卷体的制造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母案申请日为2016年11月25日,优先权日为2016年02月24日。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卷绕电池用间隔件的旋转面的芯体、以及在该芯体上卷绕电池用间隔件而得到的间隔件卷体。
技术介绍
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内部,正极和负极被多孔的间隔件分离。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中,使用了将该间隔件卷在圆筒状的芯体上的间隔件卷体。专利文献1公开了包含导电性构件的芯体、和在该芯体上卷绕了微多孔性薄膜的卷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13-139340(2013年7月18日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间隔件卷体的输送时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时,卷绕于芯体上的电池用间隔件优选在芯体的宽度方向上不从芯体的外周面偏移。但是,对于该偏移的防止,专利文献1中没有记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使卷绕在芯体上的电池用间隔件在芯体的宽度方向上不会从芯体的外周面偏移移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式的芯体为外周面上卷绕有电池用间隔件的芯体,在上述外周面上形成有沿上述外周面的周向的槽,且所述芯体为树脂制。另外,本专利技术第二方式的间隔件卷体具备上述芯体、以及卷绕于上述外周面上的电池用间隔件。另外,本专利技术第三方式的间隔件卷体的制造方法包含:准备在外周面上形成了沿上述外周面的周向的槽的芯体的工序;以及在上述外周面上卷绕电池用间隔件的工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方式,卷绕于芯体上的电池用间隔件实现了在芯体的宽度方向上难以从芯体的外周面偏移这样的效果。另外,实现了可以得到适于输送以及电池制造的间隔件卷体这样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截面构成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详细构成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其他构成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将间隔件切条的切条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切条装置的切断装置的构成的侧视图及正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参考方式的间隔件卷体的构成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用于测定图6所示的芯体的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构成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间隔件卷体的芯体的构成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相对于图8所示的芯体的外周面的间隔件的静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具备从图8所示的芯体送出的间隔件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构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基本构成]依次说明锂离子二次电池、间隔件、耐热间隔件、耐热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切条装置、切断装置。(锂离子二次电池)以锂离子二次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而目前广泛用作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便携式信息终端等设备、汽车、航空机等移动体中的电池、以及有助于稳定电力供给的固设电池。图1是表示锂离子二次电池1(电池)的截面构成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锂离子二次电池1具备阴极11、间隔件12(电池用间隔件)以及阳极13。在锂离子二次电池1的外部,在阴极11与阳极13之间连接外部设备2。并且,在锂离子二次电池1充电时,电子向方向A移动,放电时电子向方向B移动。(间隔件)间隔件12被配置为夹在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1正极的阴极11和作为其负极的阳极13之间。间隔件12是将阴极11与阳极13分离开,并使锂离子能够在阴极11与阳极13之间移动的多孔性薄膜。间隔件12的材料例如包含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的详细构成的示意图,(a)表示通常的构成,(b)表示锂离子二次电池1升温时的情况,(c)表示锂离子二次电池1急剧升温时的情况。如图2的(a)所示,间隔件12中设有多个孔P。通常,锂离子二次电池1的锂离子3经由孔P而往来。在此,有时例如由于锂离子二次电池1的过充电或外部设备的短路所引起的大电流等,锂离子二次电池1会升温。此时,如图2的(b)所示,间隔件12会熔解或变柔软,孔P会闭合。而且,间隔件12会收缩。由此,锂离子3的移动会停止,因此上述的升温也会停止。但是,在锂离子二次电池1急剧升温的情况下,间隔件12会急剧收缩。此时,如图2的(c)所示,间隔件12有时会被破坏。于是,锂离子3会从被破坏的间隔件12泄露,因此锂离子3的移动不会停止。因此,升温会持续。(耐热间隔件)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的其他构成的示意图,(a)表示通常的构成,(b)表示锂离子二次电池1急剧升温时的情况。如图3的(a)所示,间隔件12可以是包含多孔性薄膜5、耐热层4的耐热间隔件。耐热层4层叠在多孔性薄膜5的靠阴极11侧的单面上。需要说明的是,耐热层4也可以层叠在多孔性薄膜5的靠阳极13侧的单面上,也可以层叠在多孔性薄膜5的双面上。并且,在耐热层4上也设置有与孔P相同的孔。通常,锂离子3经由孔P和耐热层4的孔而往来。耐热层4的材料例如包含全芳香族聚酰胺(芳香族聚酰胺树脂)。如图3的(b)所示,即使锂离子二次电池1急剧升温而使多孔性薄膜5熔解或变柔软,也由于耐热层4辅助多孔性薄膜5而可维持多孔性薄膜5的形状。因此,可停留在多孔性薄膜5熔解或变柔软、孔P闭合的状态。由此,锂离子3的移动停止,上述过放电或过充电也会停止。这样可抑制间隔件12的破坏。(耐热间隔件的制造工序)锂离子二次电池1的耐热间隔件的制造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进行。以下设想多孔性薄膜5的材料主要包含聚乙烯的情况来进行说明。但是,即使多孔性薄膜5包含其他材料,也可以通过同样的制造工序来制造间隔件12。例如,可举出如下方法:在热塑性树脂中加入塑化剂来成形薄膜之后,用适当的溶剂去除该塑化剂。例如,在多孔性薄膜5由包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聚乙烯树脂形成的情况下,可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法来制造耐热间隔件12。该方法包括:(1)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碳酸钙等无机填充剂混炼以得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混炼工序、(2)使用聚乙烯树脂组合物使薄膜成形的压延工序、(3)从在工序(2)中得到的薄膜中去除无机填充剂的去除工序、以及(4)延展在工序(3)中得到的薄膜而得到多孔性薄膜5的延展工序。通过去除工序,在薄膜上形成多个微细孔。在延展工序中被延展了的薄膜的微细孔成为上述孔P。由此,形成具有规定厚度和透气度的聚乙烯微多孔性薄膜,即多孔性薄膜5。需要说明的是,在混炼工序中,也可以混炼超高分子量聚乙烯100重量份、重量平均分子量在1万以下的低分子量聚烯烃5~200重量份、以及无机填充剂100~400重量份。然后,在涂敷工序中,在多孔性薄膜5的表面形成耐热层4。例如,在多孔性薄膜5上涂敷芳香族聚酰胺/NMP(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涂敷液),形成作为芳香族聚酰胺耐热层的耐热层4。耐热层4可以仅设置在多孔性薄膜5的单面上,也可以设置在多孔性薄膜5的双面上。另外,作为耐热层4,也可以涂敷包含氧化铝/羧甲基纤维素等填料的混合液。在多孔性薄膜5上涂敷涂敷液的方法只要是能够均匀地湿涂的方法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采用现有技术的公知方法。例如,可采用毛细管涂法、旋涂法、狭缝模涂法、喷雾涂法、浸涂法、辊涂法、丝网印刷法、柔板印刷法、棒涂法、凹板印刷式涂法、模涂法等。耐热层4的厚度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隔件卷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外周面上形成有沿所述外周面的周向的槽的、且为树脂制的芯体;以及卷绕于所述外周面上的、在多孔性薄膜上层叠了包含全芳香族聚酰胺的耐热层的电池用间隔件,所述芯体是外周面上卷绕有电池用间隔件的芯体,沿所述外周面的周向的所述槽为在如下方向上延伸的槽,该方向是指与在所述外周面的周向上延伸的直线相交形成的锐角的大小为10°以下的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24 JP 2016-0336301.一种间隔件卷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外周面上形成有沿所述外周面的周向的槽的、且为树脂制的芯体;以及卷绕于所述外周面上的、在多孔性薄膜上层叠了包含全芳香族聚酰胺的耐热层的电池用间隔件,所述芯体是外周面上卷绕有电池用间隔件的芯体,沿所述外周面的周向的所述槽为在如下方向上延伸的槽,该方向是指与在所述外周面的周向上延伸的直线相交形成的锐角的大小为10°以下的方向。2.一种间隔件卷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外周面上形成有沿所述外周面的周向的槽的、且为树脂制的芯体;以及卷绕于所述芯体的所述外周面上的、在多孔性薄膜上层叠了包含全芳香族聚酰胺的耐热层的电池用间隔件,与所述外周面的周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平均峰间隔为5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其中,所述平均峰间隔是指所述槽的两端形成的顶点的间隔即峰间隔的平均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屋铺大三郎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