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7234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液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输液组件和防堵塞报警组件;输液组件包括输液支管、主输液管、可控输液阀门、控制器和显示模块;所述的可控输液阀门包括顶杆、流速传感器和驱动装置;显示模块为可实时显示输液单元、点滴速度和是否堵塞的液晶显示器;防堵塞报警组件包括设置于缓冲气囊内的红外传感器和设置于壳体上的报警器;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和报警器与控制器连接,红外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堵塞信号或者输液完成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驱动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自动换瓶操作,能大大减少护士往返次数,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多通路同时输液能够缩短输液时长,减少病人和家属的等待时间。

Infus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ansfus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transfusion component arranged in the shell and an anti-clogging alarm component; the transfusion component comprises a transfusion branch pipe, a main transfusion pipe, a controllable transfusion valve, a controller and a display module; the controllable transfusion valve comprises a top rod, a velocity sensor and a driving device; the display module can display the transfusion unit and the drip speed in real time. The anti-clogging alarm module includes an infrared sensor set in the buffer air bag and an alarm set on the shell; the infrared sensor and the alarm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ler, and the infrared sensor transmits the detected clogging signal or infusion signal to the controller, and the controller drives the alarm to send out the alarm signal.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automatic bottle changing operation, greatly reduces the number of nurses'round trip, and reduces the labor intensity of nurses. Multi-channel simultaneous infusion can shorten the infusion time and reduce the waiting time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输液装置。
技术介绍
输液器是进行医疗活动最常用的装置之一,护理输液是护士日常工作中每天花费时间最多的医疗操作之一。绝大数病人有多袋点滴,在护理输液中的一半工作量是给病人换输液瓶,平均每个病人要跑3-4次。此外,临床上存在多种液体允许同时输入的情况,例如,患者需要输入营养液和抗生素,而营养液输入时间非常长,且两种液体可以同时输入,大大减少了输液时长。如何简化输液操作、减少出错,减轻护士工作强度成为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实现自动换瓶操作能大大减少护士往返次数,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多通路同时输液能够缩短输液时长,减少病人和家属的等待时间。研发一个可编程的输液单元可控的输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输液装置,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输液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输液组件和防堵塞报警组件;所述的输液组件包括输液支管、主输液管、可控输液阀门、控制器和显示模块;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多个输液通道;输液通道内设置输液支管;所述输液支管的顶部与输液瓶连接;所述的输液通道内设置有可控输液阀门;所述的可控输液阀门包括顶杆、流速传感器和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驱动顶杆伸缩;所述的流速传感器设置于顶杆的端部;所述的流速传感器与所述的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流速传感器用于检测该通道内输液是否完成以及输液的流速;所述的驱动装置通过继电器与所述的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控制器接收流速传感器检测的信号;并且根据预先设定的继电器闭合的顺序控制继电器的闭合,从而控制相应的驱动装置;所述壳体的下方设置有缓冲气囊;缓冲气囊的顶部设置有多个与输液支管底部连接的连接口;缓冲气囊的底部与主输液管连接;所述的显示模块为可实时显示输液单元、点滴速度和是否堵塞的液晶显示器;所述的防堵塞报警组件包括设置于缓冲气囊内的红外传感器和设置于壳体上的报警器;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和报警器与控制器连接,红外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堵塞信号或者输液完成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驱动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进一步地,所述的红外传感器为可拆卸结构,且带有蓝牙传输功能。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顺序的操作面板。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装置为牵引电磁阀,所述的牵引电磁阀得电带动顶杆回缩,输液通道顺畅;牵引电磁阀断电,顶杆通过与其连接的复位弹簧压紧输液管,输液通道关闭;所述的输液装置还包括流速调节装置,所述的流速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旋钮和与旋钮固定连接的螺杆;所述的顶杆内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的螺纹孔与所述的螺杆螺接;所述的螺杆为伸缩结构,包括前部的螺杆段后端的光滑杆段;所述的螺杆段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卡槽;所述的光滑杆段的外壁设置有卡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既可以做到顺序输液,也可以多路同时输液;本技术实现自动换瓶操作,能大大减少护士往返次数,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多通路同时输液能够缩短输液时长,减少病人和家属的等待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输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可控输液阀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防堵塞报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5所示,为本技术的输液装置,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输液组件和防堵塞报警组件;输液组件包括输液支管2、主输液管3、可控输液阀门4、控制器(控制器设置于外壳内,图中未画出)和显示模块6;所述壳体1的上部设置有多个输液通道11;输液通道11内设置输液支管2;所述输液支管2的顶部与输液瓶连接;所述的输液通道11内设置有可控输液阀门;所述的可控输液阀门包括顶杆41、流速传感器42和驱动装置43;所述的驱动装置43驱动顶杆41伸缩;所述的流速传感器42设置于顶杆41的端部;所述的流速传感器42与所述的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流速传感器42用于检测该通道内输液是否完成以及输液的流速;所述的驱动装置43通过继电器(图中未画出)与所述的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控制器接收流速传感器检测的信号;并且根据预先设定的继电器闭合的顺序控制继电器的闭合,从而控制相应的驱动装置;所述壳体1的下方设置有缓冲气囊7;缓冲气囊7的顶部设置有多个与输液支管底部连接的连接口;缓冲气囊7的底部与主输液管3连接;显示模块6为可实时显示输液单元、点滴速度和是否堵塞的液晶显示器。本技术当顺序到该输液单元时,驱动装置驱动阀门打开进行输液,同时可以通过外接按钮设置阀门打开的大小。所述的防堵塞报警组件包括设置于缓冲气囊7内的红外传感器71和设置于壳体上的报警器72;所述的红外传感器71和报警器72与控制器连接,红外传感器71将检测到的堵塞信号或者输液完成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驱动报警器72发出报警信号。多组输液单元的输液管连接于同一个缓冲气囊汇到主输液管,在缓冲气囊上装有可拆卸的带蓝牙传输功能的红外传感器,检测输液系统的通畅与否,一旦检测到堵塞,通过蓝牙传输堵塞信号至控制模块并发出报警信号。本技术的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顺序的操作面板,操作面板上设置有操作按钮8。本技术的驱动装置43为牵引电磁阀,牵引电磁阀与顶杆连接;所述的牵引电磁阀得电带动顶杆回缩,输液通道顺畅;牵引电磁阀断电,顶杆通过与其连接的复位弹簧45压紧输液管,输液通道关闭;所述的输液装置还包括流速调节装置,所述的流速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旋钮46和与旋钮固定连接的螺杆47;所述的顶杆内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的螺纹孔与所述的螺杆螺接;所述的螺杆为伸缩结构,包括前部的螺杆段471后端的光滑杆段472;所述的螺杆段472内设置有空腔473;空腔内设置有卡槽474;所述的光滑杆段472的外壁设置有卡凸475。外接旋钮设置阀门打开的大小,即顶杆后退的具体位置,实现滴速可控,在顶杆的订单端装有流速传感器,实时监测每个输液单元的输液情况。输液装置既可以做到顺序输液,也可以多路同时输液。顺序输液原理:检测到一路输液完成后切断此输液管路,打开下一个输液管路,直至最后全部输液完成发出报警。多路同时输液原理:存在多种液体允许同时输入的情况,例如,患者需要输入营养液和抗生素,而营养液输入时间非常长,且两种液体可以同时输入,大大减少了输液时长。某管路完成只是切断当前输液管路,其余管路继续工作,当输液全部完成后再发出报警。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输液组件和防堵塞报警组件;所述的输液组件包括输液支管、主输液管、可控输液阀门、控制器和显示模块;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多个输液通道;输液通道内设置输液支管;所述输液支管的顶部与输液瓶连接;所述的输液通道内设置有可控输液阀门;所述的可控输液阀门包括顶杆、流速传感器和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驱动顶杆伸缩;所述的流速传感器设置于顶杆的端部;所述的流速传感器与所述的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流速传感器用于检测该通道内输液是否完成以及输液的流速;所述的驱动装置通过继电器与所述的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控制器接收流速传感器检测的信号;并且根据预先设定的继电器闭合的顺序控制继电器的闭合,从而控制相应的驱动装置;所述壳体的下方设置有缓冲气囊;缓冲气囊的顶部设置有多个与输液支管底部连接的连接口;缓冲气囊的底部与主输液管连接;所述的显示模块为可实时显示输液单元、点滴速度和是否堵塞的液晶显示器;所述的防堵塞报警组件包括设置于缓冲气囊内的红外传感器和设置于壳体上的报警器;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和报警器与控制器连接,红外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堵塞信号或者输液完成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驱动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输液组件和防堵塞报警组件;所述的输液组件包括输液支管、主输液管、可控输液阀门、控制器和显示模块;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多个输液通道;输液通道内设置输液支管;所述输液支管的顶部与输液瓶连接;所述的输液通道内设置有可控输液阀门;所述的可控输液阀门包括顶杆、流速传感器和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驱动顶杆伸缩;所述的流速传感器设置于顶杆的端部;所述的流速传感器与所述的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流速传感器用于检测该通道内输液是否完成以及输液的流速;所述的驱动装置通过继电器与所述的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控制器接收流速传感器检测的信号;并且根据预先设定的继电器闭合的顺序控制继电器的闭合,从而控制相应的驱动装置;所述壳体的下方设置有缓冲气囊;缓冲气囊的顶部设置有多个与输液支管底部连接的连接口;缓冲气囊的底部与主输液管连接;所述的显示模块为可实时显示输液单元、点滴速度和是否堵塞的液晶显示器;所述的防堵塞报警组件包括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航马俊周蕾蕾徐路钊李想秦玺劼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