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口敷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7188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创口敷贴,包括依次连接的防水层、硅胶层、粘胶体层和聚氨酯层,所述聚氨酯层位于粘胶体层的中心位置,所述聚氨酯层包括相粘接的第一聚氨酯弹性片和第二聚氨酯弹性片,所述第一聚氨酯弹性片与第二聚氨酯弹性片之间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藻酸盐敷料层,所述第一聚氨酯弹性片与粘胶体层相连接,所述第二聚氨酯弹性片上覆盖有护面纸,所述第二聚氨酯弹性片上分布有网状微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创口敷贴,结构设计合理,对皮肤无刺激,对创口具有止血、防水、保护伤口的作用,同时,藻酸盐敷料层通过网状微孔作用于皮肤上,以达到持续作用伤口,从而使伤口保持在一个湿润的适宜伤口愈合的理想环境,加快伤口愈合速度。

A wound dress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ound dressing, which comprises a waterproof layer, a silica gel layer, a viscous colloid layer and a polyurethane layer connected in turn. The polyurethane layer is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the viscous colloid layer. The polyurethane layer comprises a first polyurethane elastic sheet and a second polyurethane elastic sheet bonded together, and a holding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polyurethane elastic sheet and the second polyurethane elast The alginate dressing layer is arranged in the housing cavity. The first polyurethane elastic she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viscous colloid layer. The second polyurethane elastic sheet is covered with protective paper, and the second polyurethane elastic sheet is distributed with reticulated micropore. The wound application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reasonable structure design, no irritation to the skin, hemostasis, waterproof and wound prote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lginate dressing layer acts on the skin through mesh micro-holes to achieve sustained effect of the wound, so as to keep the wound in a moist and suitable ideal environment for wound healing, and accelerate the wound healing sp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创口敷贴
本技术属于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创口敷贴。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创口敷贴得到了普遍的使用,作为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外科用药,创口敷贴具有包扎、止血、防止伤口进一步感染的作用,适合于创口较为表浅,外观整齐干净、出血不多而又不需要缝合的小伤口使用,起到暂时的止血,保护创面、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创口敷贴一般包括长条形的胶布,胶布中间设有药物层,胶布外层为护创层,其通过药物层来对伤口进行辅助治疗和防止感染,通过创口敷贴覆于伤口表面来阻止伤口的进一步感染。然而,现有市面上的创口敷贴结构过于简单,使用时存在伤口易感染化脓、杀菌效果不好、容易感染的缺陷;另外,由于胶布以及护创层采用的是弹性平布或非弹性平布,这样的平布结构贴在皮肤上,透气性差且非常不舒适,若贴于关节部位还容易影响到关节的正常活动,长时间贴用会使伤口和伤口周围的皮肤发白、变软,引发细菌的继发性感染导致伤口恶化。同时由于创口敷贴带药物辅料后存在一定的厚度,容易导致敷贴面与创面不容易平整紧密贴合、中间容易留有室隙,产生疤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创口敷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创口敷贴,包括依次连接的防水层、硅胶层、粘胶体层和聚氨酯层,所述粘胶体层的面积大于所述聚氨酯层的面积,所述聚氨酯层位于粘胶体层的中心位置,所述聚氨酯层包括相粘接的第一聚氨酯弹性片和第二聚氨酯弹性片,所述第一聚氨酯弹性片与第二聚氨酯弹性片之间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藻酸盐敷料层,所述第一聚氨酯弹性片与粘胶体层相连接,所述第二聚氨酯弹性片上覆盖有护面纸,所述第二聚氨酯弹性片上分布有网状微孔。作为优选,所述硅胶层的厚度为1~3mm。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聚氨酯弹性片上粘接有药物材料层,所述药物材料层的面积小于所述粘胶体层的面积。作为优选,所述药物材料层包括依次连接的胶原蛋白层、水性凝胶层和止血中药层,所述胶原蛋白层与第二聚氨酯弹性片相连接,所述止血中药层上覆盖所述护面纸。作为优选,所述药物材料层上设置有与网状微孔形状一致且连通的通孔。作为优选,所述药物材料层的面积等于所述聚氨酯层的面积。作为优选,所述粘胶体层与聚氨酯层之间连接有吸水垫。作为优选,所述的硅胶层和粘胶体层上均设置有透气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创口敷贴,结构设计合理,对皮肤无刺激,对创口具有止血、防水、保护伤口的作用,同时,藻酸盐敷料层通过网状微孔作用于皮肤上,以达到持续作用伤口的目的;当藻酸盐敷料层应用到伤口上时,材料中的钙离子会与伤口渗液当中的钠离子进行钙钠离子的交换,材料中的海藻酸钙部分或全部转化成海藻酸钠,水不溶的海藻酸钙慢慢地转换为水溶性的海藻酸钠,从而使大量的水分进入藻酸盐敷料层内部而形成一种水凝胶体,从而使伤口保持在一个湿润的适宜伤口愈合的理想环境,加快伤口愈合速度。2、本技术通过合理设计硅胶层,以使创口敷贴与周边皮肤紧密贴合,不留间隙折痕,不仅可以很好的防止灰尘和细菌的进入,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创面愈合,延长药效维持时间。3、本技术中设置有聚氨酯层可提供必须的强度和与创口直接接触所需的弹性,通过聚氨酯层包裹以密封藻酸盐敷料层,使藻酸盐敷料透过网状微孔给药,避免因藻酸盐敷料与窗口直接接触而产生粘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创口敷贴的一种实施方式沿横向的截面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创口敷贴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沿横向的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创口敷贴的再一种实施方式沿横向的截面图;图4为图1所示创口敷贴的仰视图;以上各图中:1、防水层;2、硅胶层;3、粘胶体层;4、聚氨酯层;41、第一聚氨酯弹性片;42、第二聚氨酯弹性片;422、网状微孔;5、藻酸盐敷料层;6、护面纸;7、胶原蛋白层;8、水性凝胶层;9、止血中药层;10、通孔;11、吸水垫;12、透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一种创口敷贴,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防水层1、硅胶层2、粘胶体层3和聚氨酯层4,所述粘胶体层3的面积大于所述聚氨酯层4的面积,所述聚氨酯层4位于粘胶体层3的中心位置,所述聚氨酯层4包括相粘接的第一聚氨酯弹性片41和第二聚氨酯弹性片42,所述第一聚氨酯弹性片41与第二聚氨酯弹性片42之间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藻酸盐敷料层5,所述第一聚氨酯弹性片41与粘胶体层3相连接,所述第二聚氨酯弹性片42上覆盖有护面纸6,所述第二聚氨酯弹性片42上分布有网状微孔422。需要具体说明的是,本技术创口敷贴直接贴在创口上,硅胶层2与周边皮肤能够紧密贴合,不留间隙折痕,不仅可以很好的防止灰尘和细菌的进入,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创面愈合。聚氨酯层4可提供必须的强度与创口直接接触所需的弹性,且聚氨酯层4内的藻酸盐敷料由网状微孔422压出而作用于伤口有利于药效的维持,达到持续作用伤口,使伤口保持在一个湿润的适宜伤口愈合的理想环境,加速伤口止血愈合的作用。其中所述防水层1由防水材料制成。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硅胶层2的厚度为1~3mm。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二聚氨酯弹性片42上粘接有药物材料层,所述药物材料层的面积小于所述粘胶体层3的面积。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药物材料层包括依次连接的胶原蛋白层7、水性凝胶层8和止血中药层9,所述胶原蛋白层7与第二聚氨酯弹性片42相连接,所述止血中药层9上覆盖所述护面纸6。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药物材料层的面积等于所述聚氨酯层4的面积。进一步如图4所示,所述药物材料层上设置有与网状微孔422形状一致且连通的通孔10。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粘胶体层3与聚氨酯层4之间连接有吸水垫11。进一步如图4所示,所述的硅胶层2和粘胶体层3上均设置有透气孔12。本技术的创口敷贴,结构设计合理,对皮肤无刺激,对创口具有止血、防水、保护伤口的作用,同时,藻酸盐敷料层通过网状微孔作用于皮肤上,以达到持续作用伤口;当藻酸盐敷料层应用到伤口上时,材料中的钙离子会与伤口渗液当中的钠离子进行钙钠离子的交换,材料中的海藻酸钙部分或全部转化成海藻酸钠,水不溶的海藻酸钙慢慢地转换为水溶性的海藻酸钠,从而使大量的水分进入藻酸盐敷料层内部而形成一种水凝胶体,从而使伤口保持在一个湿润的适宜伤口愈合的理想环境,使伤口加速愈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创口敷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防水层、硅胶层、粘胶体层和聚氨酯层,所述粘胶体层的面积大于所述聚氨酯层的面积,所述聚氨酯层位于粘胶体层的中心位置,所述聚氨酯层包括相粘接的第一聚氨酯弹性片和第二聚氨酯弹性片,所述第一聚氨酯弹性片与第二聚氨酯弹性片之间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藻酸盐敷料层,所述第一聚氨酯弹性片与粘胶体层相连接,所述第二聚氨酯弹性片上覆盖有护面纸,所述第二聚氨酯弹性片上分布有网状微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创口敷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防水层、硅胶层、粘胶体层和聚氨酯层,所述粘胶体层的面积大于所述聚氨酯层的面积,所述聚氨酯层位于粘胶体层的中心位置,所述聚氨酯层包括相粘接的第一聚氨酯弹性片和第二聚氨酯弹性片,所述第一聚氨酯弹性片与第二聚氨酯弹性片之间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藻酸盐敷料层,所述第一聚氨酯弹性片与粘胶体层相连接,所述第二聚氨酯弹性片上覆盖有护面纸,所述第二聚氨酯弹性片上分布有网状微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口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层的厚度为1~3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口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聚氨酯弹性片上粘接有药物材料层,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松阿欣周少华原野张迪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