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电磁编码基本单元及超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6823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电磁编码基本单元及超材料,该超材料包括N×N(N为非零正整数)个2‑比特可编程编码单元组成,智能超材料单元结构包括金属结构层、表层调控二极管、介质板层、全反射零透射层、介质板层;所有单元均可通过可编程门阵列实现同步独立实时调控,可产生四种编码状态,对应四种反射相位——0°、90°、180°和270°。所述智能超材料通过螺旋仪感知超材料的位置和角度,根据事先程序设定,可产生波束偏折、特定模式轨道角动量波束和缩减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等多种应用,从而实现超材料对特定空间状态下自适应地产生不同的电磁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单层结构、易于加工等优点。

A Basic Unit and Metamaterial for Electromagnetic Coding with Adaptive Func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ctromagnetic coding basic unit and a metamaterial with self-adaptive function. The metamaterial comprises N*N (N is a non-zero positive integer) 2_bit programmable coding unit. The smart metamaterial unit structure includes metal structure layer, surface control diode, dielectric plate layer, total reflection zero transmission layer and dielectric plate layer; all units can be realized by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Now synchronous independent real-time control can produce four coding states, corresponding to four reflection phases - 0, 90, 180, 270. The intelligent metamaterial can perceive the position and angle of the metamaterial by helical instrument, and can generate beam deflection,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beam of a specific mode and reduced radar cross section (RCS) of the target according to the pre-programmed settings, thus realizing the adaptive generation of different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s of the metamaterial to a specific space stat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ngle layer structure and easy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电磁编码基本单元及超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人工电磁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在微波段具有自适应功能的电磁编码超材料。
技术介绍
新型人工电磁材料,亦称电磁超材料(Metamaterials),是将具有特定几何形状的宏观基本单元周期/非周期性地排列,或者植入到基体材料体内(或表面)所构成的一种人工材料。电磁超材料和传统意义材料的区别在于用宏观尺寸单元代替了原来微观尺寸单元(原子或分子)。尽管二者的单元尺寸相差很大,但是它们对外加电磁波的响应都是通过基本单元谐振系统与外加电磁场的相互作用来体现的。电磁超材料从媒质的角度定义了电磁波的行为,为微波器件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Capasso等人在2011年提出了广义斯涅尔定律,该定理是描述超材料表面电磁特性的基本定律,考虑了电磁波在超材料表面反射或者透射时产生的相位不连续性以及随之产生的异常反射和折射行为。人们可以设计人工表面结构来人为控制这种相位不连续性,进而可以利用二维超表面调控空间传播波。达到任意控制反射波和折射波的目的。实现如涡旋波束和贝塞尔波束等,甚至可以设计随机的相位分布,使得入射波束被随机散射到各个方向,形成漫反射,从而有效降低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实现隐身。以上提到的超材料单元都是无源的,不可控的,一旦设计好之后功能也就被确定下来。并且不存在反馈机制,对于环境的变化无法自主地做出相关的响应。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电磁编码基本单元及超材料,通过螺旋仪的感应特定的环境变化。设计特定的数字编码矩阵并通过FPGA控制编码单元的状态将编码矩阵对应地赋予材料中的每个基本单元,其便可在不同角度方位入射电磁波的情况下独立地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波束定向、生成轨道角动量波束、漫散射、降低雷达散射截面积等功能。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电磁编码基本单元及超材料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电磁编码基本单元包括依次设计的表层金属结构层、表层调控二极管、中间介质板层、全反射零透射层以及底部介质板层;其中,在底部介质板层上设有全反射零透射层,在全反射零透射层上设有中间介质板层,在中间介质板层上设有表层金属结构层;表层金属结构层包括第一矩形贴片、第二矩形贴片、方形贴片、矩形内框、矩形外框,矩形外框位于表层金属结构层内的四周,在矩形外框内设有矩形内框,在矩形内框内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矩形贴片、第二矩形贴片,在第一矩形贴片、第二矩形贴片之间设有方形贴片,两个表层调控二极管分别位于第一矩形贴片与方形贴片之间以及第二矩形贴片与方形贴片之间。所述中间介质板层的厚度为1.5-2.0mm,介电常数为2.5-2.8,损耗角正切为0.001-0.002,底部介质板层的厚度为0.5-0.7mm,损耗角正切为0.01-0.02。所述表层金属结构层的几何参数如下: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电磁编码基本单元组成的超材料,该超材料由N×N个基本单元结构组成,N为非零正整数;所述的基本单元的周期长度a为8-10mm。所述组成超材料的基本单元共有4种基本单元状态;通过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基本单元上表层调控二极管的导通和截止状态,得到对于每一个基本单元结构可以在正入射的线极化电磁波的照射下独立地产生四种数字态响应,这四种数字态响应对应四种反射相位,根据该四种数字态响应进而得到4个不同相位数字态编码,这4个不同相位数字态编码对应4种基本单元上表层调控二极管的导通和截止状态;通过螺旋仪感知超材料的位置和角度变化,反馈至FPGA用以控制超材料产生特定情况下的特定功能。所述产生的四种数字态响应分别为“00”、“01”、“10”和“11”,这四种数字态响应分别对应的四种反射相位为0度、90度、180度和270度;4个相位数字态编码为“00”、“01”、“10”和“11”,其分别表示正入射电磁波下的反射相位数字态。所述的4种基本单元状态的两个二极管工作状态中“00”对应工作状态为导通/导通,“01”对应工作状态为导通/截止,“10”对应工作状态为截止/导通,“11”对应工作状态为截止/截止。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电磁编码基本单元及超材料,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区别于传统的利用等效媒质参数对超材料进行分析与设计的方案,从数字编码的角度分析和设计超材料,极大的简化了设计过程。2.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二极管的工作状态继而控制超材料单元的反射相位,使得所设计的电磁超材料具有可编程的功能。3.本专利技术通过螺旋仪感知智能超材料的位置和角度变化,通过反馈机制进而控制电磁超材料做出相关的相应以实现不同的功能。4.本专利技术通过不同编码序列的组合实现电磁超材料对于电磁波的多种调控功能,包括特定角度反射波束、漫散射RCS缩减,以及生成轨道角动量波束。5.本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宽带特性。所设计的超材料单元在在宽频带内均能实现所要求的的设计功能。6.本专利技术加工简单,便于实现。仅依靠简单的金属图样,在微波频段内易于制备加工。附图说明图1和图2为2-bit电磁编码超表面及基本单元及其结构模型图。基本单元结构其中有:表层金属结构层1、表层调控二极管2、中间介质板层3、全反射零透射层4、底部介质板层5;第一矩形贴片1.1、第二矩形贴片1.2、方形贴片1.3、矩形内框1.4、矩形外框1.5。各尺寸参数表示含义:a为单元的周期长度;b1为矩形贴片宽度;b2为矩形贴片长度;b3为方形贴片边长;c1为矩形内框宽度;c2为矩形外框长度;h为中间介质板层3厚度;h1为底部介质板层5厚度;w为矩形框线宽。图3为“00”、“01”、“10”和“11”四种数字态编码单元对于正入射电磁波反射相应;图3(a)为反射幅度相应;图3(b)为反射相位相应。图4为电磁编码超表面的两种自适应原理示意图;图4(a)为方案A波束定向原理示意图;图4(b)为方位角为270度,俯仰角分别为20度、40度和60度时波束定向功能示意图;图4(c)为俯仰角为60度,方位角分别为200度、220度和240度时波束定向功能示意图;图4(d)为方案B多向多功能原理示意图;图3(e)为轨道角动量波束生成功能示意图;图4(f)为RCS缩减功能示意图。图5为方案A波束定向编码图案和仿真结果示意图;图5(a)、(b)和(c)为方位角270度,俯仰角分别为20度、40度和60度时的编码图案;图5(d)、(e)和(f)为方位角270度,俯仰角分别为20度、40度和60度时的二维远场方向图仿真结果;图5(g)、(h)和(i)为俯仰角60度,方位角分别为200度、220度和240度时的编码图案;图5(j)、(k)和(l)为俯仰角60度,方位角分别为200度、220度和240度时的二维远场方向图仿真结果。图6为方案B多向多功能的编码图案和仿真结果示意图;图6(a)为轨道角动量波束生成功能的编码图案;图6(b)为轨道角动量波束二维远场方向图仿真结果;图6(c)为RCS缩减功能的编码图案;图6(d)为RCS缩减二维远场方向图仿真结果。图7为方案A波束定向二维远场方向图测试结果示意图;图7(a)、(b)和(c)为方位角270度,俯仰角分别为20度、40度和60度时二维远场方向图测试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电磁编码基本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电磁编码基本单元包括依次设计的表层金属结构层(1)、表层调控二极管(2)、中间介质板层(3)、全反射零透射层(4)以及底部介质板层(5);其中,在底部介质板层(5)上设有全反射零透射层(4),在全反射零透射层(4)上设有中间介质板层(3),在中间介质板层(3)上设有表层金属结构层(1);表层金属结构层(1)包括第一矩形贴片(1.1)、第二矩形贴片(1.2)、方形贴片(1.3)、矩形内框(1.4)、矩形外框(1.5),矩形外框(1.5)位于表层金属结构层(1)内的四周,在矩形外框(1.5)内设有矩形内框(1.4),在矩形内框(1.4)内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矩形贴片(1.1)、第二矩形贴片(1.2),在第一矩形贴片(1.1)、第二矩形贴片(1.2)之间设有方形贴片(1.3),两个表层调控二极管(2)分别位于第一矩形贴片(1.1)与方形贴片(1.3)之间以及第二矩形贴片(1.2)与方形贴片(1.3)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电磁编码基本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电磁编码基本单元包括依次设计的表层金属结构层(1)、表层调控二极管(2)、中间介质板层(3)、全反射零透射层(4)以及底部介质板层(5);其中,在底部介质板层(5)上设有全反射零透射层(4),在全反射零透射层(4)上设有中间介质板层(3),在中间介质板层(3)上设有表层金属结构层(1);表层金属结构层(1)包括第一矩形贴片(1.1)、第二矩形贴片(1.2)、方形贴片(1.3)、矩形内框(1.4)、矩形外框(1.5),矩形外框(1.5)位于表层金属结构层(1)内的四周,在矩形外框(1.5)内设有矩形内框(1.4),在矩形内框(1.4)内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矩形贴片(1.1)、第二矩形贴片(1.2),在第一矩形贴片(1.1)、第二矩形贴片(1.2)之间设有方形贴片(1.3),两个表层调控二极管(2)分别位于第一矩形贴片(1.1)与方形贴片(1.3)之间以及第二矩形贴片(1.2)与方形贴片(1.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电磁编码基本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介质板层(3)的厚度为1.5-2.0mm,介电常数为2.5-2.8,损耗角正切为0.001-0.002,底部介质板层(5)的厚度为0.5-0.7mm,损耗角正切为0.01-0.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电磁编码基本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金属结构层(1)的几何参数如下:4.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适应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铁军马骞景洪波白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