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6082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压缩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涉及空调领域。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压缩机,包括具有第一排气口的第一泵体、用于控制第一排气口开闭的开关阀、第二泵体、以及与第二泵体的吸气口连通的补气通道;其中,第二泵体的吸气口连接至第一泵体的气缸的出气口与第一排气口之间的连接通道上。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压缩机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当第一泵体工作、第二泵体不工作、且开关阀打开时,压缩机处于单级压缩模式,在该模式下压缩机可以满足轻负荷工作环境;当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均工作、且开关阀闭合时,压缩机处于双极增焓模式,在该模式下压缩机可以满足重负荷、大压比工作环境。

Compressor and its air condition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mpressor and an air conditioner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air conditioning. The main technical scheme adopted is: compressor, including the first pump body with the first exhaust port, switching valve used to control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first exhaust port, the second pump body, and the air supply channel connected with the suction port of the second pump body; among them, the suction port of the second pump body is connected to the connection channel between the air outlet of the cylinder of the first pump body and the first exhaust port. 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schem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the compressor has two working modes. When the first pump body works, the second pump body does not work and the switch valve is opened, the compressor is in a single-stage compression mode, in which the compressor can meet the light load working environment; when the first pump body and the second pump body both work and the switch valve is closed, the compressor is in a bipolar enthalpy-increasing mode. Under this mode, the compressor can meet the heavy load and high pressure ratio working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是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热泵空调器、热泵热水器等迅速发展,夏季环境温度高,冬季环境温度低,要求制冷装置运行负荷非常宽。实践中低负荷、小压比时,多采用单级压缩;高负荷、大压比时,双级增焓压缩则能有效克服排气温度高、制冷效率低等缺点,有效提高空调的制冷能力和制热能力。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多泵体结构的空调压缩机,这种压缩机是并联的两个压缩机泵体,低负荷时启动一个泵体,高负荷时两个泵体都启动,是一种单级压缩的压缩机,不能适应大压比的工作负荷。不同大压比负荷时,双级增焓会有对应不同最佳能效的中间压力和容积比。现有的转子压缩机常用的变容技术是,部分气缸可以执行非压缩运转,通过部分或全部气缸工作组合实现变容积比功能,但是这类压缩机容积比组合少,不能更好地跟随实际负荷变化调整到最佳容积比。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主要目的在于使压缩机既能适应小负荷环境,也能适应大负荷、大压比环境。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具有第一排气口的第一泵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排气口开闭的开关阀、第二泵体、以及与第二泵体的吸气口连通的补气通道;其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泵体的气缸的出气口之间的连接通道,所述第二泵体的吸气口连接至所述连接通道上。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在前述的压缩机中,可选的,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泵体运转的第一电机、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泵体运转的第二电机;其中,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中的至少一个为变频电机。在前述的压缩机中,可选的,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泵体和所述第二泵体的连接件;所述连接通道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在前述的压缩机中,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供第一泵体的曲轴穿过的第一过孔和供第二泵体的曲轴穿过的第二过孔;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泵体的上法兰与第一泵体的气缸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泵体的上法兰与第二泵体的气缸之间。在前述的压缩机中,可选的,所述连接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件内部的流道;所述连接件上还设有连通所述流道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流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泵体的气缸的出气口连通、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且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泵体的吸气口连通。在前述的压缩机中,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基板和隔板;所述流道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一面上,所述隔板层叠在所述基板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泵体的上法兰之间,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隔板上。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均依次贯穿所述基板和所述隔板。在前述的压缩机中,可选的,所述第一泵体具有用于控制其气缸的出气口开合的第一排气阀片;所述第一排气阀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通过开合所述第一通孔对所述第一泵体的气缸的出气口的开合进行控制。在前述的压缩机中,可选的,所述第二泵体的下法兰上设有与第二泵体的气缸的出气口连通的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泵体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口排气。在前述的压缩机中,可选的,所述第二泵体具有用于控制其气缸的出气口开合的第二排气阀片;所述第二排气阀片设置在所述第二泵体的下法兰上、且通过开合所述第二排气口对所述第二泵体的气缸的出气口的开合进行控制。在前述的压缩机中,可选的,当所述压缩机包括连接件、且所述连接件包括基板和隔板时,所述补气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侧面、且与所述流道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经由所述流道与所述第二泵体的吸气口连通。在前述的压缩机中,可选的,所述流道具有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之间的第一部分,所述第四通孔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上。在前述的压缩机中,可选的,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机壳以及设置在所述机壳上的第三排气口,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第三排气口排气;所述第三排气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顶部或所述机壳上端的侧面;和/或,所述开关阀为排气阀片、单向阀或电磁阀。另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压缩机。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压缩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压缩机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当第一泵体工作、第二泵体不工作、且开关阀打开时,压缩机处于单级压缩模式,在该模式下压缩机可以满足轻负荷工作环境;当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均工作、且开关阀闭合时,压缩机处于双极增焓模式,在该模式下压缩机可以满足重负荷、大压比(高温制冷、低温制热)工作环境。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处于单级压缩模式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处于双级增焓压缩模式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的整机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的第一视角的侧视图;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的第二视角的侧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的泵体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的泵体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的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的排气口位于侧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泵体;11、第一泵体的气缸;12、第一泵体的曲轴;13、第一排气阀片;101、第一排气口;102、第一泵体的气缸的出气口;2、第二泵体;21、第二泵体的曲轴;22、第二泵体的下法兰;23、第二排气阀片;201、第二排气口;3、开关阀;4、补气通道;5、连接通道;51、流道;52、第一通孔;53、第二通孔;54、第三通孔;55、第四通孔;6、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8、连接件;81、隔板;82、基板;801、第一过孔;802、第二过孔;9、机壳;91、第三排气口;92、吸气分液器;93、增焓分液器;901、上盖组件;902、电机组件;903、泵体组件;904、下盖组件;905、安装板;100、压缩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排气口(101)的第一泵体(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排气口(101)开闭的开关阀(3)、第二泵体(2)、以及与第二泵体(2)的吸气口连通的补气通道(4);其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排气口(101)与所述第一泵体(1)的气缸(11)的出气口(102)之间的连接通道(5),所述第二泵体(2)的吸气口连接至所述连接通道(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排气口(101)的第一泵体(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排气口(101)开闭的开关阀(3)、第二泵体(2)、以及与第二泵体(2)的吸气口连通的补气通道(4);其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排气口(101)与所述第一泵体(1)的气缸(11)的出气口(102)之间的连接通道(5),所述第二泵体(2)的吸气口连接至所述连接通道(5)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泵体(1)运转的第一电机(6)、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泵体(2)运转的第二电机(7);其中,所述第一电机(6)和所述第二电机(7)中的至少一个为变频电机。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泵体(1)和所述第二泵体(2)的连接件(8);所述连接通道(5)设置在所述连接件(8)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8)上设有供第一泵体的曲轴(12)穿过的第一过孔(801)和供第二泵体的曲轴(21)穿过的第二过孔(802);所述连接件(8)设置在所述第一泵体(1)的上法兰与第一泵体(1)的气缸(1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泵体(2)的上法兰与第二泵体(2)的气缸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5)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件(8)内部的流道(51);所述连接件(8)上还设有连通所述流道(51)的第一通孔(52)、第二通孔(53)和第三通孔(54);所述流道(51)通过所述第一通孔(52)与所述第一泵体(1)的气缸(11)的出气口(102)连通、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53)与所述第一排气口(101)连通、且通过所述第三通孔(54)与所述第二泵体(2)的吸气口连通。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8)包括隔板(81)和基板(82);所述流道(51)设置在所述基板(82)的第一面上,所述隔板(81)层叠在所述基板(82)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泵体(1)的上法兰之间,所述第一通孔(52)和所述第三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骙贺申淦徐嘉吕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