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明志专利>正文

可弹性开合的发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607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弹性开合的发夹,包含一第一夹板、一可与该第一夹板相向靠合的第二夹板、一连接该第一、二夹板的连接单元,及一使该连接单元可在两相反方向上弹性偏转的弹片,借由该弹片的带动,而使该连接单元连动该第一夹板相对该第二夹板在一开启位置及一关闭位置间移动,借此使该发夹能恒保持固定打开或夹合,因此可以避免使用发夹时要以手撑开该发夹所造成不便,并能够避免使手部穿伸于该第一、二夹板间而阻碍夹发,且由于轻拨该第一夹板就可自动回弹夹合的设计,而使得在整体的使用上更为简便、快速,同时更能达到妥善夹发的功效。(*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弹性开合的发夹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饰,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弹性开合的发夹。
技术介绍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在现代社会中, 一个人的外表仪容装扮,不 但会影响到他人看待的第一印象,也间接地反应出个人内在的思考模 式与所展现于外的行为风格。因此,许多女性会使用发夹来整束头发, 以使得整体外表更显美观、整洁而有精神。 一般市售的发夹,通常是 利用发夹所具备的弹性以使发夹能够在张开后恢复夹合的状态,并将 头发夹住。 一般的发夹,其最简单的态样,如利用一根金属丝对折所 形成具有弹性恢复力以开合夹持头发的发夹,以及,参阅图l,利用两片彼此枢接且相向靠合而界定出一夹持空间10的夹持片11组成的 发夹l。通常,该二夹持片11枢接处会另外加设一弹性元件12,借 以使该二夹持片11可以恒保持在彼此相向靠合的状态,并在将该二 夹持片11张开后,借由该弹性元件12的恢复力而能自动回复至靠合 的状态,以将发束夹持于该夹持空间10中。 一般使用者在使用发夹 时,都只能以一手扣持欲夹住的发束,并以另一手握持该发夹1以利 用手指将该发夹1的两个夹持片11保持撑开,同时利用其它的手指 扣持该发夹l,并将其插设于所欲固定的位置上,然而,由于是只以单手部份手指控制的灵活度与稳定性均不足,因此,经常发生如未将发夹1插设固定好,或是未能将该发夹1的两个夹持片11撑开足够间距,或是因为必须要将手指穿伸至该夹持空间10内以使该发夹 1的所述夹持片11保持张开,但是因手指的阻挡,反而难以将发束 移入该夹持空间10中,而在移入发束时,容易造成发束纷乱,另外, 在使用一般发夹1时,也容易不小心将该二夹持片11松开而发生在 还未夹扣住发束的时候,该二夹持片11已自动夹合的状况。此时,不但要将该发夹1取下再重新将该二夹持片11撑开,甚至由于未顺 利夹住该发束,导致将整束好的头发弄乱,又必须要重新整理,不但 在使用上不方便、也会造成时间上的耗费。另外, 一般的发夹1尚有只以二夹持片11相互枢接的态样,而不加设前述的弹性元件12,虽在夹持发束时,可以不用以手将该二 夹持片ll保持撑开,然而,其缺点在于当欲将该发夹1插设固定于 头上时,由于只扣持其中一个的夹持片11,并以另一手扣持住欲夹 的发束,在将该夹持片11固定后,通常使用者会将发束移往另一扣 持住该夹持片11的手,或是以保持握住发束的同一手而暂时压住插 设于头上的夹持片ll,以防止该夹持片ll滑移,并同时固定该夹持 片11与发束,再以空出的另一手将另一个夹持片11与该插设于头上 的夹持片ll相向扣合,然而,在换手的过程当中,不但容易使手部 不小心穿伸到该夹持空间10内而造成发束纷乱,并且在换手的过程 中,易容易造成已插设于头发上的夹持片11滑移,对于许多经常使 用发夹1的使用者而言,在使用一般发夹1时,仍具有使用上不顺手、 无法快速妥善夹发的问题,其缺点仍急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以单手就能方便固定、自动扣 合而能快速妥善地将头发夹束的可弹性开合的发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可弹性开合的发夹包含一第一夹 板、 一第二夹板、 一连接单元,及一概呈弓形的弹片,该第二夹板可与该第一夹板相向靠合,该连接单元包括一设置于 该第一夹板一端的第一枢接部、 一设置于该第二夹板一端的第二枢接 部,以及一衔接该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二枢接部的第三枢接部,该弹片 是设置于该连接单元上并具有一形成有一凸出部的波浪状底板,及分 别由该波浪状底板两端往外斜向延伸的一第一弹臂与一第二弹臂,该 第一弹臂是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上,该第二弹臂是枢接于该第二枢接 部上。该连接单元可受该弹片的带动,以该第三枢接部为轴而连动该第一夹板相对该第二夹板在一开启位置及一关闭位置间移动,当位于该 开启位置时,该第一夹板恒相对远离该第二夹板,使该发夹呈打开状, 当位于该关闭位置时,该第一夹板恒靠抵于该第二夹板上,而使该发 夹关合在一起。本技术的有益的功效是借由该弹片使该发夹可恒保持张开 或关闭的态样,而能够避免因单手使用发夹同时必撑开该发夹所造成 的不便,并由于也可自动回弹扣合的设计,不但在整体的使用上更为 简便、快速,同时更能达到妥善夹发的功效。附图说明图l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一般发夹的态样。图2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本技术可弹性开合的发夹的第一 较佳实施例的态样。图3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关闭状态。图4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开启 状态。图5是一使用示意图,说明本技术可弹性开合的发夹第二较 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 型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 同的编号表示。参阅图2、 3,本技术可弹性开合的发夹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包含一第一夹板21、 一第二夹板22、 一连接单元3,及一弹片4。该第一夹板21可与该第二夹板22相向靠合,并界定出一用以夹 束头发的夹制空间20。该连接单元3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夹板21 —端的第一枢接部31 、 一设置于该第二夹板22—端的第二枢接部32,以及一衔接该第一枢接部31与该第二枢接部32的第三枢接部33,该第一枢接部31具有 二相间隔设置于该第一夹板21的第一枢接板体311,及一穿设于所 述第一枢接板体311的第一枢接杆312,该第二枢接部32具有二相 间隔设置于该第二夹板22的第二枢接板体321,及一穿设于所述第 二枢接板体321的第二枢接杆322,该第三枢接部33具有一第三枢 接部本体331,及一穿设于该第三枢接部本体331的第三枢接杆332,该第三枢接部本体331是分别衔接所述第一枢接板体311及第二枢接板体321。值得一提的是,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三枢接部本 体331的枢接结构,为一般具有相关技术背景者所熟知了解,所以在此不再加以赘述,且该第三枢接部本体331也可以随实际应用上而有所变化,而不只囿限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特定态样。该弹片4是概呈弓形,并具有一形成有一凸出部430的波浪状底 板43,及分别由该波浪状底板43两端往外斜向延伸的一第一弹臂41 与一第二弹臂42,该第一弹臂41是枢设于该第一枢接部31的第一枢接杆312上,该第二弹臂42是枢设于该第二枢接部32的第二枢接 杆322上。参阅图3、 4,定义出一通过该连接单元3中第二、三枢接杆322、 332的假想线5,该连接单元3的该第一枢接杆312是连接于该弹片 4的第一弹臂41上,并可受该弹片4的带动,而以该第三枢接部33中的该第三枢接杆332为轴相对于该假想线5的两侧偏转,并连动该 第一夹板21相对该第二夹板22在一开启位置及一关闭位置间移动,而使该发夹得以开启或关闭。当该第一枢接杆312是位于该假想线5上时,该第一枢接杆312 与该第二枢接杆322间的距离最长,并使该弹片4的第一、二弹臂 41、 42被彼此拉离而具有一回縮的弹性恢复力,而当该第一枢接杆312是往如图3中右侧箭头方向偏转一角度(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 约为30度)时,是使该第一枢接杆312与该第二枢接杆322的间距縮 短,并使该弹片4的该第一弹臂41往该第二弹臂42方向靠近,而使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弹性开合的发夹,包含一第一夹板,及一可与该第一夹板相向靠合的第二夹板,其特征在于:    该发夹还包含一连接单元,及一设置于该连接单元上且呈弓形的弹片,该连接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夹板一端的第一枢接部、一设置于该第二夹板一端的第二枢接部,以及一衔接该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二枢接部的第三枢接部,该弹片并具有一形成有一凸出部的波浪状底板,及分别由该波浪状底板两端往外斜向延设的一第一弹臂与一第二弹臂,该第一弹臂是枢设于该第一枢接部上,该第二弹臂是枢设于该第二枢接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明志
申请(专利权)人:丁明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