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5986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积物处理装置,属于沉积物处理技术领域。该沉积物处理装置包括外筒,与外筒密封连接的端盖,一端伸入外筒的底部,另一端穿过端盖,且与端盖密封连接的螺杆,与螺杆上裸露在外筒外部的一端连接的控制机构,沿圆周方向固定连接在螺杆侧面的螺旋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外筒的底部将该沉积物处理装置固定在水池的底部,之后通过控制机构控制螺杆旋转,进而带动螺旋部件同步旋转。在螺旋部件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将水池内的沉积物沿至少一个吸入口吸入外筒,并在螺旋部件的作用下将沉积物输送至排出口所在的高度,进而沿排出口流出外筒,实现对水池内沉积物的处理,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Sediment treatment un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diment treatment devic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ediment treatment. The sediment treatment device includes an outer cylinder, an end cap sealed with the outer cylinder, one end extending into the bottom of the outer cylinder, the other end passing through the end cap and a screw sealed with the end cap, a control mechanism connected with the bare end of the outer cylinder on the screw, and a screw component fixed on the side of the screw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direction.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sediment treatment device i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pond through the bottom of the outer cylinder, and then the screw rota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control mechanism to drive the screw components to rotate synchronously. During the rotating process of the spiral component, the sediment in the pool can be sucked into the outer cylinder along at least one suction port, and the sediment can be transported to the height of the discharge port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spiral component, and then out of the outer cylinder along the discharge port, so as to realize the treatment of the sediment in the pool and reduce the workload of the op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沉积物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沉积物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沉积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水池在长时间使用后,不可避免地会在水池底部沉淀一定深度的沉积物。因此,为了水池的持续使用,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后,需要对水池内的沉积物进行处理。目前,可以通过人工对水池内的沉积物进行处理,或者通过污泥泵对水池内的沉积物进行处理。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在上述通过人工进行处理时,不仅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可能因为沉积物,造成操作人员在水池内的滑倒摔伤现象的发生。在上述通过污泥泵对沉积物进行处理时,由于沉积物的粘度可能很大,造成污泥泵的工作负荷较大。这样,在污泥泵工作较短时长后,可能发生污泥泵的电机烧毁的现象。因此,亟需一种沉积物处理装置,以对水池内的沉积物进行处理,从而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避免电机的烧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沉积物处理装置,可以在处理水池内的沉积物时,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避免电机烧毁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沉积物处理装置,所述沉积物处理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底部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吸入口,所述外筒的顶部的侧面设置有排出口,所述外筒的底部用于与水池的底部进行固定;与所述外筒的顶部的端面密封连接的端盖;一端伸入所述外筒的底部,另一端穿过所述端盖,且与所述端盖密封连接的螺杆;与所述螺杆上裸露在所述外筒外部的一端连接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螺杆旋转;沿圆周方向固定连接在所述螺杆侧面的螺旋部件,所述螺旋部件沿所述螺杆的轴向从所述至少一个吸入口延伸至所述排出口。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螺旋部件的外径等于所述外筒的内径。可选地,所述沉积物处理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端盖与所述螺杆之间的第一密封轴承。可选地,所述外筒的底部的端面上朝向所述螺杆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螺杆上位于所述外筒内部的一端通过第二密封轴承固定在所述凹槽内。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吸入口沿所述外筒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所述至少一个吸入口中的每个吸入口均呈上小下大的开口状。可选地,每个吸入口均呈三角形。可选地,所述沉积物处理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外筒的底部连通的注水机构,所述注水机构与所述外筒之间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吸入口的下方。可选地,所述外筒的底部呈圆台状。可选地,所述沉积物处理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外筒的底部连接的基座,所述基座用于将所述外筒固定在所述水池的底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技术实施例中,在需要对水池内的沉积物进行处理时,通过外筒的底部将该沉积物处理装置固定在水池的底部,之后通过控制机构控制螺杆旋转,在螺杆旋转的过程中,带动螺旋部件同步旋转。在螺旋部件旋转的过程中,外筒的底部的压力会小于外筒的顶部的压力,从而能够将水池内的沉积物沿至少一个吸入口吸入外筒。之后,沉积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外筒的内壁产生了摩擦力,该摩擦力能够阻止沉积物随螺旋部件一起旋转并克服了沉积物下降的重力,从而将沉积物输送至排出口所在的高度,并沿排出口流出外筒,实现对水池内沉积物的处理。这样,不仅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由于螺杆的转速可根据沉积物的粘度进行调整,因此可以降低控制机构的工作负荷,从而避免了控制机构的烧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沉积物处理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沉积物处理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沉积物处理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筒;11:吸入口;12:排出口;13:凹槽;2:端盖;3:螺杆;4:控制机构;5:螺旋部件;6:第一密封轴承;7:第二密封轴承;8:注水机构;9:基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1示例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沉积物处理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沉积物处理装置包括外筒1,外筒1的底部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吸入口11,外筒1的顶部的侧面设置有排出口12,外筒1的底部用于与水池的底部进行固定;与外筒1的顶部的端面密封连接的端盖2;一端伸入外筒1的底部,另一端穿过端盖2,且与端盖2密封连接的螺杆3;与螺杆3上裸露在外筒1外部的一端连接的控制机构4,控制机构4用于控制螺杆3旋转;沿圆周方向固定连接在螺杆3侧面的螺旋部件5,螺旋部件5沿螺杆3的轴向从至少一个吸入口11延伸至排出口12。本技术实施例中,在需要对水池内的沉积物进行处理时,通过外筒1的底部将该沉积物处理装置固定在水池的底部,之后通过控制机构4控制螺杆3旋转,进而带动螺旋部件5同步旋转。在螺旋部件5旋转的过程中,外筒1的底部的压力会小于外筒1的顶部的压力,从而能够将水池内的沉积物沿至少一个吸入口11吸入外筒1。之后,沉积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外筒1的内壁产生了摩擦力,该摩擦力能够阻止沉积物随螺旋部件5一起旋转并克服了沉积物下降的重力,从而通过螺旋部件5将沉积物输送至排出口12所在的高度,并沿排出口12流出外筒1,实现对水池内沉积物的处理。这样,不仅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由于螺杆3的转速可根据沉积物的粘度进行调整,因此可以降低控制机构4的工作负荷,从而避免了控制机构4的烧毁。其中,端盖2与外筒1的顶部的端面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密封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密封连接,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螺旋部件5可以是指螺旋叶片。由于沉积物的粘度可能较大,为了避免控制机构4的烧毁,控制机构4带动螺杆3旋转的转速较低,此时,外筒1内沉积物的离心力较小,从而造成沉积物与外筒1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为了避免沉积物与外筒1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不能克服沉积物下降的重力,导致沉积物沿螺旋部件5与外筒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发生泄漏,降低该沉积物处理装置的处理效率,螺旋部件5的外径可以等于外筒1的内径,这样,在螺旋部件5旋转的过程中,外筒1内的沉积物全部位于螺旋部件5的上方,从而避免了沉积物沿螺旋部件5与外筒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发生泄漏,此时,沉积物与外筒1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只要能够阻止沉积物随螺旋部件5一起旋转即可。当然,螺旋部件5的外径也可以略小于外筒1的内径,只要保证沉积物不会沿螺旋部件5与外筒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发生泄漏即可,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其中,至少一个吸入口11可以随机分布在外筒1的底部,当然,至少一个吸入口11也可以沿外筒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这样,可以保证该沉积物处理装置对水池内所有区域的沉积物进行同步处理,避免至少一个吸入口11只吸入吸入口11所在区域的沉积物。另外,在通过至少一个吸入口11吸入沉积物时,在螺旋部件5的作用下促使沉积物沿螺杆3的轴向上升过程中,为了避免沉积物从吸入口11的下部吸入外筒1,从吸入口11的上部排出外筒1,至少一个吸入口11中的每个吸入口11均呈上小下大的开口状。由于每个吸入口11呈上小下大的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积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物处理装置包括外筒(1);所述外筒(1)的底部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吸入口(11),所述外筒(1)的顶部的侧面设置有排出口(12),所述外筒(1)的底部用于与水池的底部进行固定;与所述外筒(1)的顶部的端面密封连接的端盖(2);一端伸入所述外筒(1)的底部,另一端穿过所述端盖(2),且与所述端盖(2)密封连接的螺杆(3);与所述螺杆(3)上裸露在所述外筒(1)外部的一端连接的控制机构(4),所述控制机构(4)用于控制所述螺杆(3)旋转;沿圆周方向固定连接在所述螺杆(3)侧面的螺旋部件(5),所述螺旋部件(5)沿所述螺杆(3)的轴向从所述至少一个吸入口(11)延伸至所述排出口(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积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物处理装置包括外筒(1);所述外筒(1)的底部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吸入口(11),所述外筒(1)的顶部的侧面设置有排出口(12),所述外筒(1)的底部用于与水池的底部进行固定;与所述外筒(1)的顶部的端面密封连接的端盖(2);一端伸入所述外筒(1)的底部,另一端穿过所述端盖(2),且与所述端盖(2)密封连接的螺杆(3);与所述螺杆(3)上裸露在所述外筒(1)外部的一端连接的控制机构(4),所述控制机构(4)用于控制所述螺杆(3)旋转;沿圆周方向固定连接在所述螺杆(3)侧面的螺旋部件(5),所述螺旋部件(5)沿所述螺杆(3)的轴向从所述至少一个吸入口(11)延伸至所述排出口(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积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部件(5)的外径等于所述外筒(1)的内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积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物处理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端盖(2)与所述螺杆(3)之间的第一密封轴承(6)。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沉积物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士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