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章翊专利>正文

一种网球训练用网球拾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536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网球训练用网球拾取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的内腔前后侧壁之间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壁前后两端均固定套接有滚轮,所述装置壳体的内腔前后侧壁之间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动套和第二转动套的外侧壁套接有传动带,所述装置壳体的内腔底面固定安装有传送装置,所述装置壳体的内腔底面左端固定安装有回收装置,所述装置壳体的下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两个万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只需要推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进行移动时第一转轴带动第一转动套和传动带转动,可以通过传动带实现对网球的拾取,从而不需要使用电机,因此可以节约电能。

A Tennis Picking Device for Tennis Train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ennis pickup device for tennis training, which comprises a device housing.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is rotated and installed between the front and rear side walls of the inner chamber of the device housing. The front and rear ends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are fixed with rollers.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is rotated and installed between the front and rear sides of the inner chamber of the device housing, and the first rotating sleeve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sleeve are rotated and installed. A transmission belt is sleeved on the outer wall, and a conveyor device is fixed on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device shell. A recovery device is fixed on the left end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device shell. Two universal wheels are fix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device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ingenious design and convenient use. When used, the operator only needs to push the utility model.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of the utility model drives the first rotating sleeve and the transmission belt to rotate when moving, and the ball can be picked up by the transmission belt, so that no motor is needed, so the electric energy can be sa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球训练用网球拾取装置
本技术涉及捡球设备
,具体为一种网球训练用网球拾取装置。
技术介绍
在网球训练中场地内会布满很多网球,目前有对网球进行拾取的拾取装置,目前,申请号为CN201721413541.2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网球拾取机,该网球拾取机在拾取网球时需要人力推动并且需要电机的配合来完成网球的拾取工作,不但需要人力而且还需要一定的电能,从而耗费电能,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一种网球训练用网球拾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球训练用网球拾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网球训练用网球拾取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口,所述装置壳体的内腔前后侧壁之间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壁前后两端均固定套接有滚轮,所述滚轮的下端贯穿通口延伸至外部,所述装置壳体的内腔前后侧壁之间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第一转动套,所述第一转动套位于两个所述滚轮的内侧,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第二转动套,所述第一转动套和第二转动套的外侧壁套接有传动带,所述装置壳体的内腔底面固定安装有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位于传动带的下侧,所述装置壳体的内腔底面左端固定安装有回收装置,所述装置壳体的下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两个万向轮。优选的,所述传送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安装于装置壳体的内腔底面,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滑道,所述滑道位于传动带的下侧,所述滑道的上表面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侧板,所述滑道和侧板的下端均贯穿通口延伸至外部。优选的,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所述回收箱的左侧面开设有拾取通口,所述装置壳体的左侧面铰接有仓门,所述仓门位于拾取通口的左侧。优选的,所述装置壳体的右侧面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导流板,所述装置壳体的下表面右侧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条,两个所述连接条位于同侧所述导流板的左侧,两个所述连接条的内侧面与同侧所述侧板的外侧面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传动带的外侧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挡板。优选的,所述装置壳体的内腔前后侧面之间固定安装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下表面与传动带的下端上表面相贴合。优选的,所述装置壳体的上表面左端固定安装有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只需要推动本技术,本技术在进行移动时第一转轴带动第一转动套和传动带转动,可以通过传动带实现对网球的拾取,从而不需要使用电机,因此可以节约电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仰视图。图中:1、装置壳体,2、通口,3、第一转轴,4、回收装置,41、回收箱,42、拾取通口,43、仓门,5、第二转轴,6、第一转动套,7、第二转动套,8、传动带,9、传送装置,91、支撑杆,92、滑道,93、侧板,10、滚轮,11、万向轮,12、导流板,13、连接条,14、挡板,15、压板,16、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网球训练用网球拾取装置,包括装置壳体1,所述装置壳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口2,所述装置壳体1的内腔前后侧壁之间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3的外侧壁前后两端均固定套接有滚轮10,所述滚轮10的下端贯穿通口2延伸至外部,所述装置壳体1的内腔前后侧壁之间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3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第一转动套6,所述第一转动套6位于两个所述滚轮10的内侧,所述第二转轴5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第二转动套7,所述第一转动套6和第二转动套7的外侧壁套接有传动带8,所述装置壳体1的内腔底面固定安装有传送装置9,所述传送装置9位于传动带8的下侧,所述装置壳体1的内腔底面左端固定安装有回收装置4,所述装置壳体1的下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两个万向轮11。上述提到的传动带8从左至右向下倾斜,传动带8的下端与地面成30度夹角。具体而言,所述传送装置9包括支撑杆91,所述支撑杆91固定安装于装置壳体1的内腔底面,所述支撑杆9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滑道92,所述滑道92位于传动带8的下侧,所述滑道92的上表面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侧板93,所述滑道92和侧板93的下端均贯穿通口2延伸至外部。上述提到的滑道92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和传动带8与地面之间的角度相同,同为30度。上述提到的滑道92的下端贯穿通口2与地面相贴合。网球在传动带8和滑道92之间时传动带8的移动带动网球沿滑道92的上表面向上移动。上述提到的侧板93可以防止网球在移动中向两侧偏移掉落。具体而言,所述回收装置4包括回收箱41,所述回收箱41的左侧面开设有拾取通口42,所述装置壳体1的左侧面铰接有仓门43,所述仓门43位于拾取通口42的左侧。拾取结束后打开仓门43即可通过拾取通口42将回收箱41中的网球取出。具体而言,所述装置壳体1的右侧面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导流板12,所述装置壳体1的下表面右侧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条13,两个所述连接条13位于同侧所述导流板12的左侧,两个所述连接条13的内侧面与同侧所述侧板93的外侧面紧密贴合。上述提到的导流板12的形状为梯形。本技术移动时,装置壳体1右侧的网球通过导流板12和连接条13移动至传动带8和传送装置9之间,可以将装置壳体1右侧的网球集中至传动带8和传送装置9之间,增大网球拾取的覆盖面积。具体而言,所述传动带8的外侧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挡板14。上述提到的挡板14能够避免网球在传送装置9中向下滑落。具体而言,所述装置壳体1的内腔前后侧面之间固定安装有压板15,所述压板15的下表面与传动带8的下端上表面相贴合。上述提到的压板15可以避免传动带8的下端与网球接触时发生形变,影响网球拾取效果。具体而言,所述装置壳体1的上表面左端固定安装有把手16。上述提到的把手16能够方便工作人员使用本技术。工作原理:使用本技术时向右推动本技术,滚轮10和万向轮11进行转动,滚轮10的转动带动第一转轴3和第一转动套6进行转动,第一转动套6带动传动带8转动,传动带8带动第二转动套7和第二转轴5转动,传动带8在第一传动套6和第二传动套7的外侧壁移动,此时地面上的网球经过装置壳体1的下端时网球移动至传送装置9与传动带8之间,由于传送带8的移动,传送带8带动网球沿传送装置9向上移动,直至网球移动至传送装置9的顶端,此时传送带8继续移动,传送带8带动网球继续移动,网球脱离传送装置9掉落至回收装置4中,完成网球的拾取。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网球训练用网球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壳体(1),所述装置壳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口(2),所述装置壳体(1)的内腔前后侧壁之间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3)的外侧壁前后两端均固定套接有滚轮(10),所述滚轮(10)的下端贯穿通口(2)延伸至外部,所述装置壳体(1)的内腔前后侧壁之间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3)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第一转动套(6),所述第一转动套(6)位于两个所述滚轮(10)的内侧,所述第二转轴(5)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第二转动套(7),所述第一转动套(6)和第二转动套(7)的外侧壁套接有传动带(8),所述装置壳体(1)的内腔底面固定安装有传送装置(9),所述传送装置(9)位于传动带(8)的下侧,所述装置壳体(1)的内腔底面左端固定安装有回收装置(4),所述装置壳体(1)的下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两个万向轮(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球训练用网球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壳体(1),所述装置壳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口(2),所述装置壳体(1)的内腔前后侧壁之间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3)的外侧壁前后两端均固定套接有滚轮(10),所述滚轮(10)的下端贯穿通口(2)延伸至外部,所述装置壳体(1)的内腔前后侧壁之间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3)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第一转动套(6),所述第一转动套(6)位于两个所述滚轮(10)的内侧,所述第二转轴(5)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第二转动套(7),所述第一转动套(6)和第二转动套(7)的外侧壁套接有传动带(8),所述装置壳体(1)的内腔底面固定安装有传送装置(9),所述传送装置(9)位于传动带(8)的下侧,所述装置壳体(1)的内腔底面左端固定安装有回收装置(4),所述装置壳体(1)的下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两个万向轮(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球训练用网球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9)包括支撑杆(91),所述支撑杆(91)固定安装于装置壳体(1)的内腔底面,所述支撑杆(9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滑道(92),所述滑道(92)位于传动带(8)的下侧,所述滑道(92)的上表面左右两端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银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徐章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