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533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管体;管体的两端分别为用于连接人体组织的头部端,和用于连接负压抽吸装置的尾部端;所述管体的头部端开设有若干开孔;所述开孔处的部分或全部管壁由靠近开孔处向远离开孔处逐渐变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引流管对现有引流管的开孔结构加以改进,使得开孔处的管壁比开孔附近的管壁更薄。引流期间,开孔处的管壁具有切割血凝块的作用,被切碎的血凝块不易堵塞引流管的开孔。

A Drainage Tub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rainage pipe. The drainage tube comprises a tube body; the two ends of the tube body are respectively used to connect the head end of human tissue and the tail end of the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device; the head end of the tub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openings; part or all of the tube walls at the openings are gradually thickened from near to far from the openings. The drainage pipe of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opening structure of the existing drainage pipe, so that the tube wall at the opening is thinner than that near the opening. During drainage, the wall of the tube at the opening has the function of cutting blood clot, and the cut blood clot is not easy to block the opening of the drainage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引流管。
技术介绍
引流管在外科中用于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体液等积液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引流管的头部端在其外壁上开设有若干开孔,头部端伸入人体伤口,以便积液通过开孔流入引流管内;引流管的尾部端连接引流瓶,伤口的积液通过引流管被吸引至引流瓶中。然而现有引流管所开设的开孔的结构不太合理,使得在引流护理时,开孔容易被血凝块堵塞,进而阻止伤口积液的排出,导致伤口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在结构上加以改进,使得所述引流管在使用时不易堵塞。为了解决引流管易堵塞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为用于连接人体组织的头部端,和用于连接负压抽吸装置的尾部端;所述管体的头部端开设有若干开孔;所述开孔处的部分或全部管壁由靠近开孔处向远离开孔处逐渐变厚。即是说,开孔处的管壁比开孔附近的管壁更薄,开孔处的管壁具有切割血凝块的作用。引流时,由负压抽吸装置提供抽吸力,则血凝块在由开孔吸入至管体的过程中,血凝块被开孔处的较薄的管壁所切割。由于血凝块被切碎,所以被切碎的血凝块不易堵塞引流管的开孔。进一步地,所述开孔处的靠近管体尾部端的部分管壁,由靠近开孔处向远离开孔处逐渐变厚。由于负压抽吸装置所提供的抽吸力的方向为从管体头部端指向管体尾部端,则血凝块在通过开孔时,血凝块与开孔的靠近管体尾部端的部分管壁之间的挤压力更强。所以将开孔的所述部分管壁设计成薄壁,能更有效地切割血凝块。进一步地,所述开孔的形状为包括至少一条直线段的形状,在整个开孔的形状中,直线段更靠近管体的尾部端。相比曲线段,直线段的切割面更大,对血凝块的切割作用更明显。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的管体包括用于挤压并产生变形的囊腔段;所述囊腔段位于开孔与管体尾部端之间。引流期间,患者通过不定期地挤压所述囊腔段,可将聚集在开孔边并可能堵塞开孔的血凝块逼出开孔,使所述引流管保持畅通。引流管堵塞时,也可通过挤压所述囊腔段,使堵塞在开孔处的血凝块被逼出开孔。进一步地,所述囊腔段的直径大于管体其他部分的直径。囊腔段的直径越大,即挤压产生的变形越大,疏通引流管的效果越明显。进一步地,所述开孔处的靠近管体头部端的部分管壁,由靠近开孔处向远离开孔处逐渐变厚。由于挤压囊腔段时,管体内产生的挤压力的方向为从管体尾部端指向管体头部端,则堵塞的血凝块与开孔的靠近管体头部端的部分管壁之间的挤压力更强。所以将开孔的所述部分管壁设计成薄壁,能更有效地切割血凝块,进而快速疏通发生堵塞的引流管。进一步地,所述开孔的形状为包括至少一条直线段的形状,在整个开孔的形状中,直线段更靠近管体的头部端。相比曲线段,直线段的切割面更大,对血凝块的切割作用更明显。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的管体包括分叉段,分叉点位于开孔与管体尾部端之间。通过分叉段的设置,可以向分叉段的端口注入链激酶或胰蛋白酶等,用于溶解堵塞的血凝块,进而疏通发生堵塞的引流管。优选的,所述分叉段的长度大于等于2cm,且小于等于4cm。原因是若分叉段过长,则剩余在分叉段中的链激酶或胰蛋白酶会形成过大浪费;且分叉段越长,越容易与其他物件发生刮擦,对引流造成影响。而分叉段越短,越难以夹紧,且不便于注入链激酶或胰蛋白酶。但不局限于此,所述分叉段的长度若不在上述范围亦可。优选的,所述分叉点距离管体头部端的距离小于等于15cm。原因是分叉点距离管体头部端的距离越短,则剩余在管体内的链激酶或胰蛋白酶越少,造成的浪费越低。但不局限于此,所述分叉点距离管体头部端的距离不在上述范围内亦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引流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所述引流管对现有引流管的开孔结构加以改进,使得开孔处的管壁比开孔附近的管壁更薄。引流期间,开孔处的管壁具有切割血凝块的作用,被切碎的血凝块不易堵塞引流管的开孔。2、本技术还对所述引流管的结构做进一步改进,使得所述引流管具有可以用于挤压并帮助疏通引流管的囊腔段;或者具有用于注入链激酶或胰蛋白酶等的分叉段,链激酶或胰蛋白酶用于溶解堵塞的血凝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附图。图1所示为本技术所述引流管的第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所述开孔的第一种截面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所述引流管的第二种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所述引流管的第三种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所述开孔的第二种截面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技术所述引流管的第四种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管体;11-头部端;12-尾部端;13-开孔;14-囊腔段;15-分叉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管体10;所述管体10的两端分别为用于连接人体组织的头部端11,和用于连接负压抽吸装置的尾部端12。所述管体10的头部端11开设有若干开孔13。作为举例,所述开孔13的形状为圆形,如图1所示。但不局限于此,所述开孔13的形状不受限制,可以是任意形状。所述开孔13处的部分或全部管壁由靠近开孔处向远离开孔处逐渐变厚。即是说,开孔13处的管壁比开孔13附近的管壁更薄,开孔13处的管壁具有切割血凝块的作用,如图2所示。引流时,由负压抽吸装置提供抽吸力,则血凝块在由开孔13吸入至管体10的过程中,血凝块被开孔13处的较薄的管壁所切割。由于血凝块被切碎,所以被切碎的血凝块不易堵塞引流管的开孔13。考虑到负压抽吸装置所提供的抽吸力的方向为从管体头部端11指向管体尾部端12,则血凝块在通过开孔13时,血凝块与开孔13的靠近管体尾部端12的部分管壁之间的挤压力更强。则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开孔13处的靠近管体尾部端12的部分管壁,设计成由靠近开孔处向远离开孔处逐渐变厚。此时,所述引流管在引流期间,所述开孔13能更有效地切割血凝块。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孔13的形状为包括至少一条直线段的形状,在整个开孔13的形状中,直线段更靠近管体10的尾部端12,如图3所示。相比曲线段,直线段的切割面更大,对血凝块的切割作用更明显。实施例二:请参阅图4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所有技术特征。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10包括用于挤压并产生变形的囊腔段14;所述囊腔段14位于开孔13与管体尾部端12之间。所述囊腔段14的直径大于管体10其他部分的管径。作为举例,如图4,所述囊腔段14的结构形式为一个或多个囊腔直接与管体10其他部分顺序连接。但不局限于此,所述囊腔段14的结构形式还可以有其他选择。例如在管体10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为用于连接人体组织的头部端,和用于连接负压抽吸装置的尾部端;所述管体的头部端开设有若干开孔;所述开孔处的部分或全部管壁由靠近开孔处向远离开孔处逐渐变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为用于连接人体组织的头部端,和用于连接负压抽吸装置的尾部端;所述管体的头部端开设有若干开孔;所述开孔处的部分或全部管壁由靠近开孔处向远离开孔处逐渐变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处的靠近管体尾部端的部分管壁,由靠近开孔处向远离开孔处逐渐变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的形状为包括至少一条直线段的形状,在整个开孔的形状中,直线段更靠近管体的尾部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用于挤压并产生变形的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