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振膜及扬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5060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所述补强部为多层的复合层结构,该补强部包括散热层以及分别固定结合于所述散热层两侧表面的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承层和第二支承层上均包括有贯穿其两侧表面的通孔,所述补强部还包括有位于所述通孔内的用于导热的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支承层的导热系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补强部通过在第一支承层和第二支承层上开设通孔,并在该通孔内设置导热的填充物,提高补强部两侧表面之间能够导热能力。采用此种补强部结构的扬声器可将热量从后声腔中快速传导到前声腔中,进而通过前声腔与外界空气的流动,将该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对扬声器快速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振膜及扬声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振膜的补强部结构以及应用该补强部结构的振膜和扬声器。
技术介绍
扬声器作为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声音的部件,其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PDA等终端电子设备中。扬声器的结构一般包括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和辅助系统,其中振动系统主要包括振膜和音圈。扬声器在工作时,音圈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音圈位于相对封闭的扬声器后声腔中,因此,音圈产生的热量不易向外界发散。由于扬声器的前声腔通过声孔与外界连通,而目前现有的扬声器为了增强产品高频位置的性能,通常在振膜上设置补强部(DOME,也可称为复合部)。因此,扬声器可通过补强部结构,将音圈产生的热量从后声腔中传导到前声腔,进而通过前声腔与外界空气的流动,将该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对扬声器进行散热。现有的补强部结构通常为树脂类复合材质、金属材质、或金属与树脂的复合材料,此种补强部结构的导热系数较低、热传导效果较差,不能满足微型扬声器的散热要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导热效果优良的补强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热系数较高的补强部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所述补强部为多层的复合层结构,该补强部包括散热层以及分别固定结合于所述散热层两侧表面的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承层和第二支承层上均包括有贯穿其两侧表面的通孔,所述补强部还包括有位于所述通孔内的用于导热的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支承层的导热系数。优选地,所述填充物的侧壁表面通过粘接方式与所述通孔的内壁结合固定。优选地,所述填充物的侧壁表面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贴合固定。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承层和第二支承层均包括有若干贯穿其两侧表面的通孔,若干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支承层和第二支承层上。优选地,所述通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优选地,所述散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一支承层和第二支承层的导热系数。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承层与第二支承层的材料为碳纤维、树脂或钢,所述填充物的材料为石墨烯、铜或铝,所述散热层的材料为石墨烯、铜或铝。优选地,所述散热层的材料和填充物的材料相同,或者不相同;其中,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的通孔中的填充物材料相同或不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振膜,所述振膜包括固定部、与固定部一体设置的折环部、位于折环部内的中央部以及与所述中央部表面结合固定的上述的补强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扬声器,该扬声器包括上述的振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补强部通过在第一支承层和第二支承层上开设通孔,并在该通孔内设置导热的填充物,提高补强部两侧表面之间能够导热能力。采用此种补强部结构的扬声器可将热量从后声腔中快速传导到前声腔中,进而通过前声腔与外界空气的流动,将该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对扬声器快速散热。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补强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振膜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扬声器的振动系统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振膜的补强部1,其中,补强部的形状不做限定,其形状根据实际应用而定,比如圆形、长方形、椭圆形等形状,依据实际需求,制成平面、球面等形状,复合到振膜上直接使用。补强部1包括散热层10以及分别固定结合于散热层10两侧表面的第一支撑层11和第二支撑层12,第一支撑层11和第二支撑层12的材料选自金属材料、树脂材料或碳纤维材料中的一种,然后根据材料的不同选取相应的制程呈现薄板状。散热层10的材料可选自石墨烯、铜或铝中的一种,然后根据材料的不同也制成薄板状,再将第一支撑层11和第二支撑层12固定连接在散热层10的两侧表面,使得补强部1形成为三层复合层结构。第一支撑层11和第二支撑层12可以选取相同的材料,也可以选取不同的材料,但是二者材料的导热系数要小于散热层10的导热系数。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支撑层11的材料为钢,散热层10的材料为铜,第二支撑层12的材料为聚酰亚胺。由于钢片、聚酰亚胺的刚性要大于铜片的刚性,因此位于两侧的钢片和聚酰亚胺可提供支撑作用。散热层10与第一支撑层11、第二支撑层12之间可以通过粘接方式固定连接。位于散热层10两侧的第一支撑层11和第二支撑层12的导热系数小于散热层10的导热系数,为了提高本专利技术补强部1两侧表面之间的传热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支撑层11和第二支撑层12上均包括有贯穿其两侧表面的通孔101,并在通孔101内设置填充物13,填充物13的导热系数大于第一支承层11和第二支承层12的导热系数。通孔101位于散热层10的覆盖区域内,填充物13的一端分别与散热层10贴合。由于填充物13的导热系数均大于第一支撑层11和第二支承层12的导热系数,此种结构可以提高热量在第一支撑层11和第二支撑层12之间的传导,从而整体上提高复合层结构的补强部导热能力。进一步地,填充物13的材料可选自石墨烯、铜或铝中的一种,填充物13的材料可与散热层10相同或不相同,填充物13的形态可以是粉末状或其它颗粒固体形状。本实施方式中填充物13为铜粒,该铜粒位于通孔101内,且铜粒的一端分别与散热层10贴合固定。其中,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的通孔中的填充物材料相同或不相同填充物13的外侧表面与通孔101的内壁之间贴合设置。优选地,填充物13外侧表面与通孔101的内壁之间通过粘接方式固定连接,或者填充物13的侧壁表面与通孔101的内壁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贴合固定。此种结构增强了填充物13与支承层1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补强部1的可靠性。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填充物13为粉末状,为增加粉末状的填充物13与通孔101之间的连接强度,可在填充物13内混合粘接剂,将填充物13与通孔101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支承层11和第二支承层12均包括有若干贯穿两侧表面的通孔101,若干通孔101均匀分布在二者表面,且每一个通孔均位于散热层10覆盖的区域,每一个通孔101内均设置有填充物13,从而进一步提高热量在第一支撑层11与第二支撑层12之间的传导能力。通孔10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振膜2,该振膜2包括与发声器外壳固定的固定部21、与固定部21一体设置的折环部22、位于折环部22内的中央部23以及与中央部23结合固定的补强部1。中央部23为镂空结构,补强部1固定结合于该镂空处,由于补强部1为前述的结构,在第一散热层11与第二散热层12之间具有较高的热传导能力,因此,提高了热量在振膜两侧之间的传导能力。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扬声器,该扬声器包括磁路系统、以及与磁路系统配合的振动系统,振动系统包括上述的振膜2、以及固定结合于振膜2一侧的音圈3。本专利技术的扬声器通过振膜2将音圈3产生的热量从后声腔中传导到前声腔,进而通过前声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所述补强部为多层的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补强部包括散热层以及分别固定结合于所述散热层两侧表面的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承层和第二支承层上均包括有贯穿其两侧表面的通孔,所述补强部还包括有位于所述通孔内的用于导热的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支承层的导热系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所述补强部为多层的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补强部包括散热层以及分别固定结合于所述散热层两侧表面的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承层和第二支承层上均包括有贯穿其两侧表面的通孔,所述补强部还包括有位于所述通孔内的用于导热的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支承层的导热系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的侧壁表面通过粘接方式与所述通孔的内壁结合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的侧壁表面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贴合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层和第二支承层均包括有若干贯穿其两侧表面的通孔,若干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支承层和第二支承层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张翠丽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