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振膜及扬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5060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所述补强部为多层的复合层结构,该补强部包括散热层以及分别固定结合于所述散热层两侧表面的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承层和第二支承层上均包括有贯穿其两侧表面的通孔,所述补强部还包括有位于所述通孔内的用于导热的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支承层的导热系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补强部通过在第一支承层和第二支承层上开设通孔,并在该通孔内设置导热的填充物,提高补强部两侧表面之间能够导热能力。采用此种补强部结构的扬声器可将热量从后声腔中快速传导到前声腔中,进而通过前声腔与外界空气的流动,将该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对扬声器快速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振膜及扬声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振膜的补强部结构以及应用该补强部结构的振膜和扬声器。
技术介绍
扬声器作为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声音的部件,其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PDA等终端电子设备中。扬声器的结构一般包括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和辅助系统,其中振动系统主要包括振膜和音圈。扬声器在工作时,音圈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音圈位于相对封闭的扬声器后声腔中,因此,音圈产生的热量不易向外界发散。由于扬声器的前声腔通过声孔与外界连通,而目前现有的扬声器为了增强产品高频位置的性能,通常在振膜上设置补强部(DOME,也可称为复合部)。因此,扬声器可通过补强部结构,将音圈产生的热量从后声腔中传导到前声腔,进而通过前声腔与外界空气的流动,将该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对扬声器进行散热。现有的补强部结构通常为树脂类复合材质、金属材质、或金属与树脂的复合材料,此种补强部结构的导热系数较低、热传导效果较差,不能满足微型扬声器的散热要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导热效果优良的补强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热系数较高的补强部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所述补强部为多层的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补强部包括散热层以及分别固定结合于所述散热层两侧表面的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承层和第二支承层上均包括有贯穿其两侧表面的通孔,所述补强部还包括有位于所述通孔内的用于导热的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支承层的导热系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所述补强部为多层的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补强部包括散热层以及分别固定结合于所述散热层两侧表面的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承层和第二支承层上均包括有贯穿其两侧表面的通孔,所述补强部还包括有位于所述通孔内的用于导热的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支承层的导热系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的侧壁表面通过粘接方式与所述通孔的内壁结合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的侧壁表面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贴合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层和第二支承层均包括有若干贯穿其两侧表面的通孔,若干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支承层和第二支承层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张翠丽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