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岸电电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54928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功率岸电电源系统。所述大功率岸电电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控制模块、500kW岸电电源模组并联模块以及输出隔离模块;所述500kW岸电电源模组并联模块包括并联的第一500kW岸电电源模组和第二500kW岸电电源模组。所述大功率岸电电源系统通过并联的模组进行分流,在保证系统内器件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提升岸电电源的容量,更好地满足大容量负荷的需求。并且所述大功率岸电电源系统的拓扑结构中并联的两个岸电电源模组参数及器件选择一致,可以减少由于器件、内阻等问题造成的并联支路不平衡的问题,进而抑制环流,解决了传统岸电电源各并联功率单元之间易产生环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岸电电源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岸电电源
,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功率岸电电源系统。
技术介绍
岸电电源是专门针对船上、岸边码头等高温、高湿、高腐蚀性、大负荷冲击等恶劣使用环境而特别设计制造的大功率电源设备,广泛应用于船上、船舶制造及修理厂、远洋钻井平台、岸边码头等需要由50Hz工业用电变为60Hz高质量稳频稳压电源,对船舶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的场合。通常,低压岸电电源的电气拓扑为一体化的设计结构,包括一套整流装置和一套逆变装置。这种拓扑结构下,当电源系统容量增加时,通过整流装置和逆变装置的电流会增大,但由于器件正常运行需要满足一定的电压、电流要求,因此岸电电源的容量会受到限制,导致岸电电源的容量难以达到兆瓦级,很难满足大容量动力负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功率岸电电源系统,以解决传统岸电电源容量受限的问题,并提供了并联功率模组环流抑制的解决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大功率岸电电源系统,所述大功率岸电电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控制模块、500kW岸电电源模组并联模块以及输出隔离模块;所述500kW岸电电源模组并联模块包括并联的第一500kW岸电电源模组和第二500kW岸电电源模组;所述输入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380V/50HZ三相交流电源相连接;所述输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500kW岸电电源模组和所述第二500kW岸电电源模组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500kW岸电电源模组和所述第二500kW岸电电源模组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输出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输出隔离模块的输出端输出450V/60Hz三相交流电。可选的,所述第一500kW岸电电源模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输入滤波单元、第一AC/DC整流单元、第一储能/滤波单元、第一DC/AC逆变单元以及第一输出滤波单元;所述第二500kW岸电电源模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输入滤波单元、第二AC/DC整流单元、第二储能/滤波单元、第二DC/AC逆变单元以及第二输出滤波单元;所述输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滤波单元及所述第二输入滤波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输入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AC/DC整流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AC/DC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储能/滤波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储能/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DC/AC逆变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DC/AC逆变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出滤波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输入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AC/DC整流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AC/DC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储能/滤波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储能/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DC/AC逆变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DC/AC逆变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滤波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滤波单元和所述第二输出滤波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输出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可选的,所述输入控制模块包括断路器QF1、断路器QF2和断路器QF3;所述断路器QF1、所述断路器QF2和所述断路器QF3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380V/50HZ三相交流电源的A相、B相和C相。可选的,所述第一输入滤波单元包括电抗器L1、电抗器L2和电抗器L3;所述第二输入滤波单元包括电抗器L4、电抗器L5和电抗器L6;所述电抗器L1和所述电抗器L4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断路器QF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抗器L2和所述电抗器L5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断路器QF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抗器L3和所述电抗器L6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断路器QF3的输出端相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AC/DC整流单元包括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3、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4、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5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6;所述电抗器L1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的发射极和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抗器L2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3的发射极和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抗器L3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5的发射极和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6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二AC/DC整流单元包括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7、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8、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9、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0、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1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2;所述电抗器L4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7的发射极和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8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抗器L5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9的发射极和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0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抗器L6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1的发射极和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2的集电极相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储能/滤波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电容器C1和电容器C2;所述电容器C1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3和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5的集电极;所述电容器C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4和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6的发射极;所述第二储能/滤波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电容器C3和电容器C4;所述电容器C3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7、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9和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1的集电极;所述电容器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8、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0和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2的发射极。可选的,所述第一DC/AC逆变单元包括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3、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4、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5、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6、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7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8;所述电容器C2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3、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5和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7的集电极;所述电容器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4、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6和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8的发射极;所述第二DC/AC逆变单元包括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9、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0、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1、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2、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3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4;所述电容器C4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9、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1和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3的集电极;所述电容器C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0、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2和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4的发射极。可选的,所述第一输出滤波单元包括电抗器L7、电抗器L8和电抗器L9;所述第二输出滤波单元包括电抗器L10、电抗器L11和电抗器L12;所述电抗器L7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3的发射极和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4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抗器L8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5的发射极和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6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抗器L9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7的发射极和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8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抗器L10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功率岸电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功率岸电电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控制模块、500kW岸电电源模组并联模块以及输出隔离模块;所述500kW岸电电源模组并联模块包括并联的第一500kW岸电电源模组和第二500kW岸电电源模组;所述输入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380V/50HZ三相交流电源相连接;所述输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500kW岸电电源模组和所述第二500kW岸电电源模组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500kW岸电电源模组和所述第二500kW岸电电源模组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输出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输出隔离模块的输出端输出450V/60Hz三相交流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岸电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功率岸电电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控制模块、500kW岸电电源模组并联模块以及输出隔离模块;所述500kW岸电电源模组并联模块包括并联的第一500kW岸电电源模组和第二500kW岸电电源模组;所述输入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380V/50HZ三相交流电源相连接;所述输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500kW岸电电源模组和所述第二500kW岸电电源模组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500kW岸电电源模组和所述第二500kW岸电电源模组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输出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输出隔离模块的输出端输出450V/60Hz三相交流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岸电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500kW岸电电源模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输入滤波单元、第一AC/DC整流单元、第一储能/滤波单元、第一DC/AC逆变单元以及第一输出滤波单元;所述第二500kW岸电电源模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输入滤波单元、第二AC/DC整流单元、第二储能/滤波单元、第二DC/AC逆变单元以及第二输出滤波单元;所述输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滤波单元及所述第二输入滤波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输入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AC/DC整流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AC/DC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储能/滤波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储能/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DC/AC逆变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DC/AC逆变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出滤波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输入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AC/DC整流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AC/DC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储能/滤波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储能/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DC/AC逆变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DC/AC逆变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滤波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滤波单元和所述第二输出滤波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输出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功率岸电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控制模块包括断路器QF1、断路器QF2和断路器QF3;所述断路器QF1、所述断路器QF2和所述断路器QF3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380V/50Hz三相交流电源的A相、B相和C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功率岸电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滤波单元包括电抗器L1、电抗器L2和电抗器L3;所述第二输入滤波单元包括电抗器L4、电抗器L5和电抗器L6;所述电抗器L1和所述电抗器L4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断路器QF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抗器L2和所述电抗器L5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断路器QF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抗器L3和所述电抗器L6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断路器QF3的输出端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功率岸电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AC/DC整流单元包括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3、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4、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5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6;所述电抗器L1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的发射极和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抗器L2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3的发射极和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抗器L3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5的发射极和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6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二AC/DC整流单元包括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7、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8、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9、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0、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1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2;所述电抗器L4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7的发射极和所述绝缘栅双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瑜兴李民英罗安胡文陈燕东陈宇吕培专梁磊乐匡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