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KV直流线路耐张塔避雷器装置及拆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4917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1100KV直流线路耐张塔避雷器装置及拆装方法,其中,±1100KV直流线路耐张塔避雷器装置,其包含耐张塔塔身,耐张塔塔身上固定有导线横担,导线横担通过跳线V串与导线连接,导线与跳线V串的相交处设有鼠笼式硬跳管,避雷器装置至少包括:外挑支架,避雷器,引流线。该避雷器装置的拆卸步骤包括:拆卸避雷器高压端与引流线的连接,拆卸避雷器高压端与抱箍式跳线间隔棒的连接,拆卸避雷器低压端与外挑支架的连接,吊车吊装拆解避雷器;安装时按照拆卸步骤反序进行。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间隙避雷器装置可以降低直流线路操作过电压水平,缩减间隙值进而减少铁塔塔头尺寸,大大节省线路工程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1100KV直流线路耐张塔避雷器装置及拆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限制操作过电压
,具体涉及一种直流线路耐张塔无间隙避雷器装置及拆装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中国电网建设中得到了大力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建设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中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电源开发逐步西移和北移,负荷中心主要位于东部地区,导致能源产地与能源消费地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线路经过高海拔地区的情况也日渐增多。长距离特高压直流线路的操作过电压水平较高,引起操作过电压间隙值增大(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绝缘长度增加,进而引起塔头尺寸及塔重增大,造价显著提高。在直流线路中部操作过电压较高的地方安装线路无间隙避雷器,可有效地抑制线路的操作过电压水平。因此,在直流线路上可靠而合理地安装无间隙避雷器成为迫切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线路避雷器在国内外已大量地安装在从配电到500kV的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上,并且已开始研制±800kV直流线路用避雷器,但主要为限制雷电过电压的外串间隙避雷器。目前,可实现的外串间隙避雷器方案如下。1)一种±800千伏直流线路避雷器安装装置及方法(CN201610184499)该技术方案采用间隙避雷器,安装装置包括绝缘子悬挂联板、连杆、绝缘支柱和导线间隔棒。绝缘子悬挂联板上设有n个安装孔,n≥3,其中两个安装孔用于安装两个相互平行的绝缘子串,另一个安装孔用于安装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L型硬质连接杆;线路避雷器本体一端安装在底座上,底座通过连接杆安装至绝缘子串悬挂联板;线路避雷器本体一端与底座之间设有绝缘支柱;线路避雷器本体的另一端为高压端,高压端安装在导线间隔棒上。线路避雷器本体与安装在该绝缘子悬挂联板上的绝缘子串平行。该技术方案主要作用是限制线路的雷电过电压水平,避雷器采用采用与线路绝缘子金具串并联安装的方式,不需要设计联接金具,仅在原金具串联板上开孔安装固定件。2)一种输电线路避雷器装置及安装方法(CN201710324993)该技术方案采用间隙避雷器,主要包括避雷器本体、高压端电极、低压端电极、间隙调整组件、绝缘底座、计数器、支柱绝缘子和角钢支架。高压端电极与输电导线悬垂联板连接,低压端电极通过间隙调整组件与避雷器本体一端连接,避雷器本体另一端通过绝缘底座与角钢支架连接,计数器固定在角钢支架上,角钢支架与杆塔连接,支柱绝缘子斜撑连接在避雷器本体和角钢支架之间。该技术方案主要作用是限制线路的雷电过电压水平,避雷器采用支撑在铁塔底座上的安装方式,无引流线,不需要设计新型联接金具。由上所述,现有技术所安装的避雷器,均为限制雷电过电压的外串间隙避雷器避雷器,避雷器与导线不直接关联,其安装方案不适用于直流输电线路用限制操作过电压无间隙避雷器。而限制操作过电压无间隙避雷器需要有引流线与线路导线联接,引流线将避雷器和导线联接成了一个整体,两者因此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而且±1100kV直流线路用避雷器长度更长(约为500kV线路避雷器的4.1倍),体积和重量也更大(约为500kV线路避雷器的5.3倍),目前国内外安装及应用仍然是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1100KV直流线路避雷器装置及拆装方法。本专利技术的±1100KV直流线路耐张塔避雷器装置,其包含耐张塔塔身,耐张塔塔身上固定有导线横担,导线横担通过跳线V串与导线连接,导线与跳线V串的相交处设有鼠笼式硬跳管,该装置至少包括:外挑支架,避雷器,引流线;所述外挑支架由自耐张塔导线横担斜向上延伸而出,其顶端位于鼠笼式硬跳管的正上方;所述避雷器的低压端悬挂于外挑支架上,避雷器的高压端连接导线和鼠笼式硬跳管;所述引流线的下端均连接于导线,引流线的上端连接避雷器的高压端。所述外挑支架的顶端设外固定端,避雷器悬挂在外固定端上,外固定端到鼠笼式硬跳管的垂直距离与避雷器的长度相匹配。所述避雷器自上至下分为7节,每节长度2.8m,节与节之间采用法兰连接,下部三节法兰外套有均压环,法兰及均压环与耐张塔塔身的空气间隙距离满足安全间隙值的要求。所述避雷器的低压端通过上部铰链金具悬挂于外固定端上,该上部铰链金具自上至下依次包含:EB挂板,U型环,延长环,U型环,DB调整板,PT调整板,U型环,U型环。所述避雷器的高压端通过下部铰链金具连接于鼠笼式硬跳管和导线,该下部铰链金具自上至下依次包含:U型环,U型环,PT调整板,DB调整板,U型环,延长环,U型环。所述下部铰链金具包含抱箍式跳线间隔棒,抱箍式跳线间隔棒上端设带有开孔的延长板,抱箍式跳线间隔棒上端通过该开孔连接于下部铰链金具最下端的U型环;抱箍式跳线间隔棒的裂脚分别连接于导线。所述避雷器的高压端通过SY液压线夹连接两条引流线,该SY液压型线夹的引流板倾斜角为30°。所述引流线的下端通过TL型线夹连接于导线上。本专利技术±1100KV直流线路耐张塔避雷器装置的拆卸步骤包括:拆卸避雷器高压端与引流线的连接,拆卸避雷器高压端与抱箍式跳线间隔棒的连接,拆卸避雷器低压端与外挑支架的连接,吊车吊装拆解避雷器;安装时按照拆卸步骤反序进行即可。具体拆卸步骤如下。步骤一:拆卸避雷器高压端与引流线的连接;拆解连接引流线与避雷器的SY液压型线夹。步骤二:拆卸避雷器高压端与抱箍式跳线间隔棒的连接;拆解用于连接避雷器高压端的下部铰链金具与抱箍式跳线间隔棒的U型环。步骤三:拆卸避雷器低压端与外固定端的连接;将上部铰链金具的DB调整板空闲挂孔与吊车吊装绳通过自备U型挂环连接,提升吊车副臂,解开DB调整板与U型环连接的螺栓。步骤四:吊车吊装拆解避雷器;(a)待避雷器与外挑支架完全分离后,降低吊车主副臂,直至避雷器(3)高压端降至随厂附带的专用底座上;(b)将避雷器高压端第1节与第2节之间的法兰螺栓拆解,提升吊车主臂并调转方向,使避雷器的高压端第2节降至专用底座上,并拆解避雷器的高压端第2节与第3节之间的法兰螺栓;(c)按照步骤逐节拆解避雷器,将避雷器的所有分节均竖直置于专用底座上。具体安装步骤如下。(A)将避雷器低压端第7节与上部铰链金具连接,将上部铰链金具的DB调整板空闲挂孔与吊车吊装绳连接,通过吊车主臂使用法兰螺栓将避雷器高压端第7节与第6节连接,后使用法兰螺栓连接第6节与第5节。(B)按照步骤(A)的操作,将避雷器所有分节按照自上至下的顺序依次通过吊车主臂使用法兰螺栓连接。(C)通过提升吊车副臂,将上部铰链金具装至外固定端上。(D)将避雷器高压端与下部铰链金具连接,使用SY液压型线夹连接引流线与避雷器高压端。(E)连接下部铰链金具与抱箍式跳线间隔棒,将抱箍式跳线间隔棒的八个裂脚连接在导线上;使用TL型线夹将引流线连接在导线上。本专利技术所产生的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验证了无间隙避雷器在直流线路耐张塔安装的可行性,为直流线路安装无间隙避雷器提供了范例。(2)采用外挑避雷器支架,根据避雷器长度、V串投影串长以及安全间隙取值等设计了外挑支架尺寸。避雷器下端与鼠笼式硬跳管高度相当,无需增加跳线V串串长和杆塔高度。(3)合理选择了引流线型式及联接方式。引流线下端通过液压方式与TL线夹压接,TL线夹螺栓段安装在避雷器与耐张塔之间的上层子导线上。引流线上端采用SY液压型设备线夹与避雷器高压端(下端)联接。(4)新型联接铰链金具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1100KV直流线路耐张塔避雷器装置,其包含耐张塔塔身,耐张塔塔身上固定有导线横担,导线横担通过跳线V串(41)与导线(4)连接,导线(4)与跳线V串(41)的相交处设有鼠笼式硬跳管(6),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外挑支架(1),所述外挑支架(1)由自耐张塔导线横担斜向上延伸而出,其顶端位于鼠笼式硬跳管(6)的正上方;避雷器(3),所述避雷器(3)的低压端悬挂于外挑支架(1)上,避雷器(3)的高压端连接导线(4)和鼠笼式硬跳管(6);引流线(9),所述引流线(9)的下端均连接于导线(4),引流线(9)的上端连接避雷器(3)的高压端。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17 CN 20181121001021.一种±1100KV直流线路耐张塔避雷器装置,其包含耐张塔塔身,耐张塔塔身上固定有导线横担,导线横担通过跳线V串(41)与导线(4)连接,导线(4)与跳线V串(41)的相交处设有鼠笼式硬跳管(6),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外挑支架(1),所述外挑支架(1)由自耐张塔导线横担斜向上延伸而出,其顶端位于鼠笼式硬跳管(6)的正上方;避雷器(3),所述避雷器(3)的低压端悬挂于外挑支架(1)上,避雷器(3)的高压端连接导线(4)和鼠笼式硬跳管(6);引流线(9),所述引流线(9)的下端均连接于导线(4),引流线(9)的上端连接避雷器(3)的高压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1100KV直流线路耐张塔避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挑支架(1)的顶端设外固定端(11),避雷器(3)悬挂在外固定端(11)上,外固定端(11)到鼠笼式硬跳管(6)的垂直距离与避雷器(3)的长度相匹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1100KV直流线路耐张塔避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3)自上至下分为7节,每节长度2.8m,节与节之间采用法兰连接,下部三节法兰外套有均压环,法兰及均压环与耐张塔塔身的空气间隙距离满足安全间隙值的要求。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1100KV直流线路耐张塔避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3)的低压端通过上部铰链金具(2)悬挂于外固定端(11)上,该上部铰链金具(2)自上至下依次包含:EB挂板(21),U型环(22),延长环(23),U型环(22),DB调整板(24),PT调整板(25),U型环(22),U型环(2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1100KV直流线路耐张塔避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3)的高压端通过下部铰链金具(5)连接于鼠笼式硬跳管(6)和导线(4),该下部铰链金具(5)自上至下依次包含:U型环(51),U型环(51),PT调整板(52),DB调整板(53),U型环(51),延长环(54),U型环(5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1100KV直流线路耐张塔避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铰链金具(5)包含抱箍式跳线间隔棒(8),抱箍式跳线间隔棒(8)上端设带有开孔的延长板,抱箍式跳线间隔棒(8)上端通过该延长板开孔连接于下部铰链金具(5)最下端的U型环(51);抱箍式跳线间隔棒(8)的裂脚分别连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尔生胡劲松李燕雷赵江涛吴高波李本良鲁俊李晋李健刘泉蒋乐胡星向宇程述一田蔚光史原通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