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储能系统架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管理领域,涉及一种电池储能系统架构。
技术介绍
随着大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其出力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在发电侧加剧了电力供求关系的不确定性,供求两端“合力”导致了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峰谷差越拉越大,因此发电和供电系统面临大量的储能服务缺口,储能系统在可再生能源和传统火力发电侧的应用需求越发强烈。储能技术路线较多,但成套系统解决方案尚未成熟,储能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铅炭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是有望最先实现商业化应用的电池储能。国内外相关学者已经对储能电池本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其运行寿命、效率和平准化电力成本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若想将目前电池储能技术应用在可再生能源和火力发电系统中解决调峰和调频问题,尚存在较大安全问题、稳定问题和成本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电池储能技术普遍采用电池组串联成组再并联的方式,即通过电池模组串联提高电池串电压等级,为了满足系统容量,再将电池串并联,最终构建成高压电池系统或低压大电流电池系统。由于电池模组串联,电池模组之间没有隔离和处置措施,当一个电池模组故障时(如短路、断路等),会对电路上其他电池的电气安全造成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储能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管理系统(1)、若干并联的电池模组(4)以及若干用于控制电池模组(4)的DC‑DC模块(2),其中,一个DC‑DC模块(2)对应一个电池模组(4),各电池模组(4)与对应的DC‑DC模块(2)相连接,电池管理系统(1)与各DC‑DC模块(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储能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管理系统(1)、若干并联的电池模组(4)以及若干用于控制电池模组(4)的DC-DC模块(2),其中,一个DC-DC模块(2)对应一个电池模组(4),各电池模组(4)与对应的DC-DC模块(2)相连接,电池管理系统(1)与各DC-DC模块(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储能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电池管理系统(1)通过对DC-DC模块(2)进行控制的方式控制电池模组(4)的开启或关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储能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各个DC-DC模块(2)之间为并联的方式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储能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电池模组(4)位于所述壳体(3)内,且壳体(3)与电池模组(4)之间填充有防火材料;所述防火材料为弹性防火胶、防火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曦,刘明义,朱勇,曹传钊,朱连峻,郑建涛,李晴,徐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